扶苏再次用诡辩让他的老父亲无言以对。
不过秦王政已经习惯儿子的好口才了,听完就当没听过,不给扶苏任何一个眼神。
子孙后辈的事情太远,他管不到那个时候去。扶苏铁了心要这么折腾,既然对大秦有利无害,那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由于攻楚至少还需要一年的准备时间,大秦进入了少有的和平期。不需要戍边屯田的士兵都放归家中了,参与今年的春耕。
这几年大秦庶民的日子越发好过,随着和诸戎的贸易扩大,参与进产业链的县城数量也在增加。
因为除却耕牛贸易之外,秦国还从西域买入了大量新作物。
光是茶叶当然不够付这笔钱的,而且戎人也消耗不了那么多的茶叶。问题不大,因为戎人也处在缺医少药的状态下。
只不过戎人一般得的病症和百越不同,需要太医署研制出其他的药丸。
为了让药丸的产量跟上需求,有了耕牛解放一定劳动力的庶民们把主意打到了那些不适合大规模耕作种植粮食的土地上。
比如陡峭的坡地、山林等等。
这些地方用来种五谷不合适,种药材反而挺专业对口的。毕竟大部分药材本就生长在山林间,不挑地形。
之前野外好采的药材都快被采光了,不种不行了。
也多亏大量医家弟子的涌入,让众人得知了许多平替药草。否则光是供应百越的药丸,原材料就不够用,本地庶民自己生病了还要吃药呢。
说起来生病吃药,以前对庶民来讲还算是个比较奢侈的操作。看病贵,买药也不便宜,庶民贫苦又不识得草药,生了病大多选择硬扛着。
这年头的底层民众平均寿命低到可怕,很大原因就是不仅吃不饱穿不暖,生病了还基本不治。
先秦时期的平均寿命是31岁左右,这里头还有不少衣食无忧的贵族在拉高数值。只算庶民的话,还会更低。
如今有了药丸的产业,情况好上了不少。
不少人自己就参与了药丸制作,知道它成本没那么高。官府同意用只比成本高一点点的价格卖给本地百姓,于是大家生病之后也就敢吃药了。
少有人干着活还不管自己具体是在干什么的,许多药农闲暇之余就好奇自己做的药丸是治什么的。记下来之后,遇到相应的病症也省了看大夫的前,直接买药丸就行。
实在连药丸都买不起的,接手了这么多回的药草,自己去山里找一样的,私下制来吃了也是个办法。
刚开始大家还只了解自己接触的这种药丸制法,生了别的病依旧束手无策。时间长了乡里间口耳相传,就得知了不少其他药丸的配方。
这不是什么机密,左右药丸是要远远卖到百越和西域去的,不怕泄露之后没了销量。
扶苏的意思是,庶民自己懂点医术也挺好的。都是最基础的简单药方,没什么藏着掖着的必要。
当然,连低价药
丸都买不起的庶民还是少数。大部分人生病后都是直接买现成的,只是有些人思想观念还没转变过来→→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觉得买药费钱舍不得买。
还是穷怕了。
商鞅变法以来弄的驭民五术,其中“伐薪”的内容就包括让庶民穷到没钱生事。于是庶民长期处在身无分文的状态下,存款是什么东西?基本没见过。
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这件事急不来。
好在不少人已经开始慢慢转变了,要不是药丸储存时间短,怕等到过期了自己还没生病浪费了,很多人家其实是愿意买一些囤在手中的。
有巴清的商队频繁来往大秦全境,将各地物产互相倒卖,庶民也不用担心要用的时候买不着对应的药丸。
商队日常会配备上种类齐全的药丸,除却自己留着备用之外,也是借此造福沿路需要买药的庶民。
如今秦人已经很习惯这些来自巴蜀的游商了,每隔月余会来一趟。
来的时候还会带来遥远地区的特产,有些售价贵,有些售价便宜。哪怕买不起,看一看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比起其他商品,屡次接受西域新物种冲击的庶民其实更乐意购买种子。
尝过紫花苜蓿等作物的甜头后,众人被激发出了对陌生物种的热情。也不管气候适不适合种,反正买几颗便宜的种子试试又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