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成掌印太监的朱砂痣笔趣阁 > 第133章(第2页)

第133章(第2页)

此事虽得了皇帝首肯,具体推行的却是朱莹。

大臣们递上来的反对意见全被留中或驳回,司礼监扣押的题本奏本几乎堆成小山。

据陈端所言,近来外廷直房热闹得很,朝臣们往来不绝,几乎踩碎门槛,就连各司礼监太监,也被搅得不得安宁。

这事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闹得最为激烈的几人,甚至被鸾仪宫中下传旨意,贬去偏远地方。

内臣中有受了外廷所托,上书驳斥的,也叫朱莹贬往行宫或皇陵。

她镇压得太快,皇帝又对此不置一词。

世家大臣们哪里还看不明白。这事已经获得了皇帝首肯,或者可以说,正是籍由皇帝授意了,才开始做的。

他们渐渐地熄了声音,不再反对这件事情,可怒气仍旧还在,迫切地需要发泄之处。

这道政令,是由新成派官员,通过王咏递交上去的,内阁楚大学士交口称赞。

再加上朱莹的所作所为,于是乎,这一批人俱都遭受了弹劾,文人笔墨攻伐无一刻安宁。

负责编纂大齐史书的官员,不敢把矛头指向皇帝,只能愤懑地记录,道此事全由王咏和内宫宠妃朱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意图夺世家利益,毁大齐根基。

他们骂得极狠,于是乎,这种说法渐渐地传了开来,口诛笔伐日日见新。

皇帝授意司礼监押下这些攻击朱莹的奏章,然而朱莹管理朝政,事情过手得多了,总能知道些风言风语。

她对此早有预料,听一听,一笑便过去了。

·

二月廿五,经陈端推荐,朱莹默许,皇帝升司礼监典簿苏纯为随堂太监,不久后又调为秉笔太监。

这其实是以传奉途径升了任的,并未经过吏部、礼部的核查。

大齐传奉官盛行,此举除了因苏纯年纪太小,而遭受不少诟病外,并未翻出多大的浪花。

他籍由朱莹进入衙门之中,又籍由朱莹,才能在十四五岁上登入高位,天然便是朱莹的人脉。

苏纯升任后,朱莹便下了旨意,革除传奉官,再次遭受时人侧目,许多官员骂她过河拆桥。

这几件事相隔时间不远,堪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臣受刺激太重的后果,便是朱莹的名声烂到让人不忍卒听。

朱莹知道王咏也在挨大臣们骂。

弹劾她的奏章被司礼监拦下,可弹劾王咏的却都呈到她案头。

如今有了苏纯,在宫内宫外来回走动,瞧不起他的人有之,依附他的人亦有之,林林总总,朱莹知晓的事情便更加多了。

·

王咏来寻朱莹的时候,她正手把手教太子学习如何监督大臣,去落实收世家隐田之税的工作。

太子瞧着那些奏章,心惊胆战,本能地不愿意去做。他仰头问道:“娘娘就不害怕吗?”

“我为何要害怕?”朱莹同样问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