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个胖子。
还是个内向的胖子,所以从小到大都是被欺负的命,跟那些青春片里的桥段无异,无非是被锁在厕所里,作业本被藏起来,桌椅上被涂满502胶。再过分一点就是心理上的,体育差每次投篮球或者接力赛都会被嘲笑,变声期声音稍微细点就被骂娘炮,抑或是默默躲在角落演着路人甲无人搭理。
童年时光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回忆倒是真的,但也一点不耽误我成为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自得其乐的人。
初中受《圣斗士星矢》影响,上课屏蔽老师,把作业本都用来写小说和同人文,为此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本来念,只是因为文风诡异,如若被其他班的语文老师阅卷,常会落得偏题的下场。我从小还喜欢画画,没事儿就用铅笔在课桌上画星矢,天马流星拳那法术效果嗖嗖的,画满了就擦掉再来。那会儿没日没夜地干着缺脑的事,也只有我自己清楚,外面的世界再热闹也与我无关,我是要守护雅典娜的男人。
好在上大学时上帝给我开了扇门脸不错的窗,半学期自然瘦成了五官还算对得起祖国的小“咸”肉。班上有女生追我,回到寝室还有兄弟捧我,第一次当上人生男一号,每天都拼命开心。直到自甘堕落到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里,才稍微收敛了锐气,靠年少时积攒的一点文笔为赋新词强说愁,体会了一阵子肝肠寸断。
但我这肝啊肠的不争气,没断多久就痊愈了,因为时间真的太可恶,转瞬就到毕业,所有人忙着工作归属没空悲伤。恰好当时有出书的机会,我便带着满身单细胞拎着箱子就去了北京,一下飞机听着大帝都人民的儿化音倍感亲切,在毫无南北方过渡的情况下,我在北京一漂就是三年。
没有谁是不曾经历困苦就一夜成熟的,很多人毕业后都留在家乡提前进入养老模式,于我而言去大城市的原因不过是从小被欺负惯了想换个环境而已,只是换得稍微有点狠,刚到北京那一年确实不好过。在我和我爸妈的价值观里,几百块钱可以租到很好的房子,但在北京最多就只能租一间次卧……的一半。我又死要面子逞强自己过得很好,嘴上跟他们说着足够了,身体上都是靠我给各种杂志社投稿来勉强生活。
也是这一年,我去过私人软件公司当销售,每天打几十个电话推销他们抓数据的产品,后来又有幸去了某国企单位给他们运营官微,跟一群不说话的程序猿一起吃喝拉撒。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退赛震惊全国,我写了一条为飞人加油的官微结果被顶上热门微博,粉丝数疯长,我震惊了整个部门。但因为气氛实在不搭,我还是提了离职,美女上司请我在三里屯附近的高档素食餐厅吃饭,大意是想留我,但具体说了什么我忘了,因为整晚我注意力都放在桌上那个立着一棵芭蕉树的盛菜器皿上了,要知道上面不过放了几片蘑菇。
有钱人的世界我实在不太懂,至少当时对于出了两本书都仍然穷到捉襟见肘的我来说,这些与人打交道的烦琐事,不是我擅长。
从国企离职后,我跟朋友一起做了宣传公司,三年下来公司在业内也小有声誉。直到今年,有幸翻身成了畅销书作家,还靠当年课桌上那一点涂鸦练笔变成了半个插画师,最关键的是在微博上竟也有了话语权。尽管后来“心灵鸡汤”很委屈地变成了贬义词,但我仍然觉得能为别人打鸡血的东西,都值得歌颂,哪怕看完只带去了三分钟热度,但那三分钟所做的事情,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生活变得宽裕,生活方式反而越发趋于简单,公司和家两点一线,一有空就写稿看书,晚上到时间再想想有什么心情能在微博上分享的,因为我知道有人在等我。
如此循环往复。
前几日去上海做活动,工作人员来接我,问起我的日常娱乐,我笑着说,没有娱乐,上一次去KTV还是一年半以前。说出来我都觉得像是玩笑,但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身边的朋友都比我大,早已过了营造热闹的年纪,平时也最多约上同小区的几个朋友来家里点个外卖,看场家庭影院,若是富余的假期很多,就去旅行。我好像直接跳过了疯狂的年纪,过得像个未老先衰的老头子,但也跟当年的那个胖子一样,永远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闲自得。
可能因为是白羊座的关系,跟别人聊天常掏心掏肺,即便是媒体采访,也能说得太直白把自己乐得四仰八叉,他们问我不可能永远都这么正能量,总有烦恼的时候吧,我挺笃定的,我说确实好像没有什么烦恼。当时他们用很怀疑的眼神看我,就像不相信我曾经胖过一样。
小时候不懂事闹过情绪,但越大越发现情绪不过是内心的怪兽,放出来除了给自己造成一片狼藉,并不会解决问题,还要花时间灾后重建,而且后来的诸多经历不过是一次次验证了墨菲定律,所有烦恼和害怕的东西一定会在某天不期而遇。
人因变化而不安,所以预料之外的所有事都会滋生恐慌,勇敢的人最多只能做到“接受”,很多人却学不会“承受”,我处于二者之间,主动给自己找事,也愿意有一些突如其来被动的考验。
比如有次在书店里看到微博上互关的作者新书,结果翻到封底当场傻了眼,那句被标黑加粗的句子是我写的。还看到插画的创意被外国人山寨,结果反而有人跑来说我是抄袭,虽然心里也是问了自己几千个为什么,但更多的不解后来还是成了创新的动力,暗下决心,要一直走在前面。
这两年的两本书成了热点,喜欢和讨论的人都有,人其实都很脆弱,很难接受负面评价,但我还是会常常找虐地去看那些差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免疫。垃圾书也好没营养也罢,问候我祖宗爹妈的我也感激,反正我也不会改。诚意的建议对我来说是礼物,也让我更珍惜每一份认同与鼓励,放心大胆做自己。
微信朋友圈刚出来的时候,什么都发,特别实诚地暴露自己,久了就觉得挺没意思,面对这个私人的新闻联播,大家都分享着想让别人看到的那一面。我生病也想发个状态抱怨一下,写不出稿子也想骂句脏话,碰到难缠的客户也想发一个小S翻白眼的表情,但每每编辑好准备按下发送的那刻,就觉得特别无趣。何必呢,想让别人知道你过得有多不好,还是想麻烦那些真的担心你的人带来劝慰和告诫,但那可能更会让自己掉进烦上加烦的死循环。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么多年鲜有不快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活得比较自我,倒不是说自私,而是比较专注自己,善于调试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不会影响晚上睡一个好觉和第二天睁眼的好心情。说到底,人之所以矫情悲伤,都是因为太闲了,你暗恋的人正用力爱别人,你羡慕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你讨厌的人也一直待在那里,所以少看别人,多看自己,学会充实自身,忙碌是最安心的快乐。
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在自传里写道:不管他们是住在有泳池的大房子里,还是睡在公司的地板上,不管他们是在加州的草坪上喝着咖啡凝神静思,还是在中关村拥挤的餐厅排着长队,心里却对代码念念不忘。反正,他们永远会站在“无聊”的对立面,永远那么折腾,绝不会让自己虚度光阴。
我想这就是我保持乐观的要义吧,在没人跟我玩的童年一刻不闲着施展着天马流星拳,在一个人的北京挤在破烂民房和狭小的工位上忙着生存,在被很多人记得的现在也不觉有负担而更要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