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崇祯八年免费全文阅读笔趣阁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1页)

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1页)

自从认识到想要大力发展国内经济,首先要把江南一带的手工业发展起来,以点带面促进其周边地区逐渐发展,逐步摆脱大明目前这种自给自足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方式后,朱由检开始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引导和参与这种改革。

大张旗鼓的宣传开海已无必要。悄无声息的参与进去,推动其大步向前才是最重要的,形式无所谓。

在朝廷日渐式微、权威大不如前的现在,原先的许多律令早已形同虚设。

朝廷的海禁政策早已名存实亡,已无必要再去与朝臣打口水仗了。

现在要是在朝堂言及开海,必会遭到东林党的激烈反对。

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江南士绅才是海禁的受益者,蛊惑朝廷禁海的正是这个利益集团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远销海外及各地的商品就是江南产出的,而大大小小的分销商人就是这个利益集团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了官面上的禁海政策,江南商人就有理由将那些想从海贸中赚钱的其他省份的商人排除在外。

但朝廷要是放开海禁,那他们就没了堂而皇之拒他人于门外的理由。垄断才是暴利的来源,为了维持这种暴利,所以他们会用各种理由,制造各种事端来反对朝廷开海。

浙江、福建、广东附近的洋面上,每年有上万艘大小船只往来各国,若是按律的话,这些景象根本不可能存在。

这些商船其实大都是反对开海的江南士绅拥有的。

但是要有更多的资本和人员参与进来,加大拓展市场的力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打破某个集团的垄断行径,这才是能给大明经济带来更多活力,并且使更多人从中受益的合理商业行为。

四海商行的出现将会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垄断行为。因为背景太过深厚,相信没人敢对四海商行的介入设置障碍。若是有人敢那样做的话,正好给了四海商行扩展势力的好机会。

只有增加资本投入才能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扩大外销产品的规模和数量。尽量多的占有域外新兴市场,才会换来更多的真金白银。

现在江南地区虽然各种作坊林立,但规模都很小。大者数十人,小者十几人,更多的是家庭作坊,就这样聚沙成塔式的日积夜累,最后被商人收集在一起再销往海外或大明各地。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小农经济意识、思想不够开放、小富即安;地方官府不支持;想要扩大再生产缺乏足够的资金;赚来的银子没有再投入产业当中,而是置办成田产,这些都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其他方面想要改变相对还比较容易,朱由检可以通过投资引导或者强制命令加以解决。

但思想上的禁锢,眼界不够开阔是最难改变的。

现在不同于后世信息bàozhà的年代,这个时代的人对新生事物和过激的思想都是非常抵触的。

这种传统和守旧的状况,主要是识字率过低,文盲占据绝大多数造成的。

一个人只有读书明理,才能获取大量的知识,眼界和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现在还无法在全大明开展扫盲运动,朱由检只能用渐进式的方法逐步去改变这种状况。

在朱由检的授意下,锦衣卫和东厂率先在本司开始了扫盲运动。

这项运动由王承恩和骆养性主导。东厂与锦衣卫分别聘请了若干名中试无望、平日靠着给别人写家书和教授几名孩童为生的老童生和落第秀才,许以数倍于他们常年所得的重金,在本司内强制性的开始扫盲。

朱由检并未要求这些人员都能达到秀才的水准,但要求必须认识五百以上,一千个以下的常用字,能够辨识和书写相关的公文内容。

凡是达不到标准者一律不得提拔重用,年终考核也没有任何奖赏。而识字更多,对往来公文格式更熟稔的将会得到拔擢使用。

这个要求虽然有难度,但并非做不到,就看你用不用心了。

只要和个人利益挂上钩,相信校尉们会有充足的动力。

在后世正常人基本能识得两千字以上,五百字以上也不算太多。

在朱由检的计划当中,下一步会将锦衣卫的力量延伸到每个州县,搜集情报、防止突发性事件的同时,也会对州县官府进行严格的监督。

将来京城的安全主要由东厂担负起来,锦衣卫的监督将是针对大明的地方官府。

东厂和锦衣卫的这种扫盲方式并不适合在大明铺开,不仅是在战乱饥荒肆虐的北地,就是在相对繁荣的江南也不行。

大明官府的组织能力与后世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绝大多数百姓更关心的是温饱和利益。

还是等具备条件后再说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