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宋朝到底是不是积贫积弱 > 第51章 英主之威(第1页)

第51章 英主之威(第1页)

满怀着对王朴离去的伤痛和感念,柴荣转身望向北方,要把所有的情感都宣泄到新的战场。

就在王朴离世的当月,959年三月,柴荣任命侍卫司副都指挥使韩通担任先锋,先行到沧州疏浚水道,以便使水路可以连通到契丹境内的瀛州、莫州。

瀛州、莫州分别是今天得河北河间市和任丘市,一个是名鼎鼎的驴肉火烧原产地,一个是当年抗战汉时期声名显赫的地道战所在地。

他们不仅在今日名头响亮,在五代时候也是燕云十六州之中最靠南端、接近中原的要地,历来都是南北双方争夺的焦点。

四月,先锋韩通奏报水路疏浚完毕。当月,柴荣亲率步骑数万沿大运河永济渠抵达沧州,而后走水路继续向北,到达契丹的乾宁军。

乾宁军,原本不是边境线上的重要城镇。但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契丹为了强化该地的缓冲预警作用,特意在此设立常驻要塞,并将该地的行政规格提升为州一级,命名为宁州。

作为警戒哨,契丹乾宁军守将、伪宁州刺使王洪表现得非常识时务。

他在看到威风赫赫的后周皇帝大纛的第一时间,既不是闭城死守,也不是快马向后方预警,更不是主动出城迎战,而是非常痛快的大开城门,向柴荣投降了。

柴荣在这里对依次赶到的军队进行了重新编组,下令军队分为水陆两路向西进发,并且安排了两个自己最为信任的将领分别担任水陆指挥:

韩通指挥陆军,赵匡胤指挥水军。

这个人事安排很值得寻味。

这次北征契丹,柴荣带出的将领阵容异常豪华,除去久在河北任职的老资格的节度使之外,连当今身处一线顶端的张永德、李重进也都在军中。但是柴荣选择的独当一面之将领确是赵匡胤和韩通。

这二人,赵匡胤无论是能力、战功还是圣眷自不必说,但韩通的任命却有些出乎意料。

尽管作为侍卫司副都指挥使的他职务不算低,且深受到柴荣信任,但这些年他却很少亲历战场。

此前后周征伐淮南时韩通都是被安排为留守京城主持军事,因此他的战功和威望莫说与张永德、李重进、赵匡胤想比,就是同韩令坤、李继勋、王审琦等人相比也有所逊色。

而这一次柴荣却一反常态对其进行战场历练,从此前的担任先锋疏浚水陆,到现在受命在一线执掌陆军。这都能看出柴荣是在有意的为提拔韩通释放机会。

柴荣这次对赵匡胤和韩通的重用,就是一个对军事将领洗牌的动作。进一步的说,随着王朴之死,柴荣眼下针对调整高层权力格局开始了未雨绸缪之行动。

部队经过整编后,继续沿水路向北到达了独流口(今天津静海区独流镇)。长达数十里的船队在此处折转向西,来到了益津关。

益津关,位于今天的河北雄县。听名字就可知道,此处地形险峻。

如果从宏观角度把燕云十六州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幽州(今北京)就是这个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锁钥。

而如果从细微一点的角度,把位于南端的后周与契丹的国境线与北端的幽州看作一个整体,那么益津关以及位于其西边不远处的瓦桥关(今河北霸州),就构成了一道新的天然分界线。

这二关附近皆有河流,稍加建设便可构成天然屏障,足以起到相当程度的缓冲与抗击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