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小兵微将寡,实无力自救啊!”
不大的鲁国,却下辖六个县。
如今卞县、汶阳县大批黄巾复起作乱,隐隐有向首府鲁县发展的趋势。
可一国之内,可用之兵不足三千。
这点人马,分散到各县,御寇、防盗都有些困难,就更别提面对数万的黄巾流寇了。
“平举,莫要再来回晃了,我都快被你晃晕了。”
大厅中,尚有一人在座,正是因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的孔融孔文举。
“眼下急也没用,你且告诉我,告急求援的文书,都发往了何处?”
孔融今日之所以坐在相府,正是因黄巾复起,被陈逸请来商议对策的。
“发往兖州的求救文书,有东平国相李瓒、任城国相徐璆、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陈珪,还有泰山郡太守陶应处。”
陈逸回到孔融身侧坐下,将自己四处撒网式发文求救之事说了一遍。
“发往本州的求救文书,唯有沛国相袁忠处,亦给谯县的黄州牧处去了加急文报。”
陈逸也很无奈,鲁国属于豫州治,可独独被兖州包裹,犹如豫州的一块飞地。
因而,一遇到天灾,求州府根本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反而向兖州各郡国求援更快捷、稳妥。
“这几处皆与鲁国唇齿相依,正该就近向其求援。”
孔融一边频频点头,一边捋须,开始分析这几处出兵的可能性。
“东平国相李赞,为人谨慎,出兵不会太快。”
“任城国相徐孟玉,少履清爽,立朝正色,手中兵卒不多,但最易出兵。”
“济北国相陈汉瑜,亦面临青州、泰山黄巾流寇威胁,自保尚难,恐无力出兵解鲁国之难。”
“山阳太守袁伯业,长大而能勤学者,登高能赋,睹物知名,有求必应;但他有兵无将,即便出兵,也难解鲁国之危矣!”
“沛国相袁正甫,虽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可此人胆小惧事,进攻、防守亦不足,若无州牧统御,出兵无望。”
“州牧黄子琰,以识量登朝,急国家之难,定不会坐视黄巾侵害鲁国,可……”
一提到豫州牧黄琬,孔融眉头微蹙,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态。
“谯县至鲁县,相距七百余里,即便快马加鞭,也要奔行两日方可到达,恐黄巾流寇不会给鲁国太多待援时间!”
孔融即便不提醒,陈逸也不会对黄琬抱希望。
“再说,袁正甫前日已与黄巾流寇有过数战,恐元气未复,即便黄州牧出兵,沛国亦无太多兵可调。”
袁忠与张闿之战,陈逸已得到了战报,黄琬要出兵救援鲁国,只能在全豫州收拢驻防士兵,但这需要时间,可鲁国恰恰缺的就是时间。
所以,陈逸给袁忠发求救文书,只是死马当活马医;给黄琬发文报,是例行公事。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