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赵谌心中暗骂一声,心想也是难为这老家伙了,竟然有这急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了这个勉强能够说得过去的理由。这样一来,自己若是不能将那贼首和书院叛徒抓回,倒是不好以武力相逼了。这样想着,赵谌便立刻给旁边小诗和张仲熊吩咐了两句,让他们将带来的所有人派出去,追捕那个叫嗜血鬼的贼首。但他知道,这家伙非常狡猾,武功高强,这一带山林较多,随便找个地方隐蔽之处藏身,以他这点人手,想要将对方找到抓回来可能性不大。所以,赵谌已经开始思考下策——强行将这些横渠书院的人带走,后面再慢慢教育、引导和同化就是。不料,刚刚出去的小诗和张仲熊又回来了,后面跟着黑金真人,这老道双手各提着一个人。再一看那两个人,不正是那贼首嗜血鬼和那书院叛徒。一怔之后,赵谌便禁不住欣喜的长笑一声。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某本演义小说中常用口头语“天助我也”。至于黑金真人这老道,赵谌突然感觉那张面色发黑的老脸也变得可爱了很多。此时小诗来到赵谌身边,低声道:“殿下,这个黑金真人的武功高的吓人,不比郭京那妖人低,若是有他在殿下身边,宵小之徒对殿下的刺杀便不用担心了。”
赵谌微微颔首,表示对小诗的话感到深以为然,而心中将黑金真人永远留在身边的想法和念头也越加强烈。脑海中念头闪动,他转身看向脸色郁闷的横渠书院山长和十几名先生,而那些学生中反而有不少人欣喜万分。…………带人回到大队伍时,赵谌一行又多了一百三十四名朝气蓬勃、摩拳擦掌的横渠书院的学生。至于横渠书院的山长于其琛和十几位先生们,都是在横渠镇上安家的,还有不少田产、商铺、家仆什么的,说是要处理一下横渠书院的财产和他们各自家的财产,等后面他们会自己前往兰州。赵谌知道这些老家伙虽然被迫答应自己,但是显然心思很重,有观望的想法,所以他也没有强求,说实话这些人来了更好,不来赵谌也不是很在乎。因为赵谌知道,这些人的性格和三观已经定型,想要改变几乎不可能,而他要在兰州打造的是全新的一个国度,一些观念和想法,这些人多半是难以接受。与其将这些人带去影响他对那一百多位年轻学生的引导改造,还不如留在横渠书院,将这个即使在后世都还存在的书院继续传承下去。不过,他趁机提出要求,将书院中所有藏书给带走了,直接拉了十几大车,尤其是当年张载带着人研究的与格物之道相近的“气本论”的一些书册。赵谌随便打开几本看了一下,顿时对张载肃然起敬,甚至生出自己将这些横渠书院的学生收归麾下,冥冥之中好似是天助定的一般。………………关中通往兰州的官路上,赵谌带着已经超过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前行,因为队伍中有不少妇孺老幼,虽然乘坐的是马车,但赵谌还是下令以不紧不慢速度赶路。队伍的最中间有一辆极为宽敞的马车,四匹马拉着,这是之前在长安城时从京兆府尹苏明光家里抄家时得来的,如今成了赵谌的座驾。此时,小诗和张红玉骑着马随行在这辆马车两边,那只大黑狗也跟在马车旁边,只不过大黑狗上面还骑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孩。这小孩正是黑金真人在横渠镇所救,家中大人全部被流贼所杀,镇上也没有了亲戚,黑金真人便直接带在了身边。而且黑金真人以他独有的方法仔细看过这小孩的面相,甚至还当着赵谌的面,在小孩身上摸了半天,说是在摸骨,摸完之后,黑金真人犹豫了一下,说这小孩勉强能够当他徒弟,准备教着试试。至于骑着大黑狗,是因为这小孩骤然失去亲人和家人,心中惶恐悲痛,又跟着一群陌生人去陌生的地方,总是在哭泣,但神奇的是,只要骑在大黑狗身上,便会乖巧的不哭不闹。而马车中坐着一个少年、一个中年人,两个老家伙。少年自然是太子赵谌,中年人则是军器监少监刘广平,两个老家伙分别是身体康复很多的张叔夜和黑金真人。赵谌坐于主座,黑金真人靠在赵谌身后拐角处呼呼大睡,没过一会儿便发出声音怪异的呼噜声。而刘广平和张叔夜这一文一武分别坐在赵谌两侧,三人中间有一张小桌案,上面摆放着茶水和两盘干果。赵谌知道,这两人便是自己成就大业的左膀右臂,今天将两人叫来,是对到达兰州之后的所行之事的大方向进行商议。张叔夜就不用多说了,练兵、统兵、打仗等等各方面的能力都经过了充分的验证,是一名不弱于种师道的将帅之才。而且,如今赵谌最信任的便是张家父子三人和张红玉这一家子,再说张伯奋和张仲熊也是两员独当一面的虎将。而刘广平之前虽然只是正四品的军器监少监,甚至名声不显,但在汴京城这三个月时间中被赵谌委以重任,每件事情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是个能够干实事的人。或许距离宰相之才还差了一些,但是用好了也是一位难得的能臣。当然,大宋如今腐败不堪,刘广平也没有独善其身,同样也有着贪权、贪财的毛病。不过,对于这一点来自后世的赵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和对待态度。在赵谌看来,只要是正常人,都有贪权、贪财的毛病,只不过是轻重与否,或者自控能力的强弱罢了。这也是历朝历代,或者古今中外贪污腐败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而一点都不贪权、不贪财的人要不是傻子,要不就是圣人。而这两种人都是世间稀罕物种。不能以常理论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如何去遏制官员心中的贪念。自古以来的君王,乃至后世各国政府都为此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早在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设立了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还有宋太祖赵匡胤高薪养廉,明太祖的严酷刑罚且设立锦衣卫和厂卫,这些最开始都是为了遏制官员的贪污腐败。一直到后世政府提倡以法治国,纪委、检察院等各种法制机构的存在,也是同样的目的。说实话,这些办法或者策略从根子上都是好办法、好策略,甚至都是一个王朝或者政府存在所不能缺少的。毕竟一心提倡所谓奉献之类的鸡汤大话,没有高薪养廉,发的工资明显低于社会平均收入,贪污能不严重?要知道每个人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生活………而不是每个吃公家饭的人道德素质或者自控能力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事实证明,即使定下相应的监督制度和法制机构,或者将所有需要的策略办法都用到,依然不能彻底解决贪污腐败问题。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所有的办法都是人在执行,执行这些办法的人若是出了问题,这些办法在执行过程中自然已经变了形、走了样。所以,后世各国政府一直追求法律的健全,监督、检举等机构的完善,这些自然不会有错,并且肯定会有效果。但依然不能彻底根除官员的贪污腐败。赵谌拥有这样的认识,并不是说他就有办法解决这个万古难题。而是他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了另外一个认识————历来王朝或者后世政府贪污腐败程度直接与这个国家君王或者领袖是否英明有着直接的关系。唐宗宋祖为什么被人传颂千年,便是因为他们英明,是公认的千古明君,他们为了百姓过上好日子,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在唐宗宋祖的时期,贪污腐败便相对要少很多,百姓的日子自然就过得好。总之,赵谌不怕刘广平的贪污腐败,因为他有信心只要自己当老大,便会建立远比这个时代要完善的监督、执法等反腐机构,且自己也会尽最大的可能当一个明君。他也有信心将这些人所拥有的治国或者治理地方的能力、经验全部压榨而出,且这些人都会是自愿,甚至很开心,很热衷。因为他深知“要想让马儿跑,还要给马儿草”的道理。说白了,每个人都有畏惧心和功利心,赵谌便要以奖惩去牵引这些人的动力。“王爷要兰州之地,可谓是用心极深啊!”
张叔夜之前一直昏迷,也是这几天才知道这些天发生的事情,这也是首次与赵谌谈论此事。说实话,此时的张叔夜对眼前这位和自己宝贝女儿年龄一般大的少年所拥有的能力、智慧佩服不已,他甚至感觉眼前这个金城王的能力和智慧是天授的,否则怎么解释小小年纪便懂的那么多、心智和能力又这般强。张叔夜却不知道,从某个方面来说,赵谌就是天授之人。刘广平怎能让张叔夜专言于赵谌之前,紧接着便说道:“王爷对兰州之地的选择,足以看出王爷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拍马屁总是能够拍出最高水平的刘广平自然不可能如此肤浅,他略微一顿,便继续说道:“兰州位于黄河上游,附近土地肥沃,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宜屯宜垦。且兰州乃西域通往大宋中原乃至西夏、金国的必经之路,实为得天独厚的丝绸之商道,只要经营得当,光是商业便是我方一大财源。”
赵谌闻言,不由笑着对刘广平微微颔首,表示满意,说道:“刘大人祖籍为江南人氏,科举上榜之后,一直在汴京当官,据本王所知从未去过西北。但却能够对兰州地理、商业、农业这般清楚,可见刘大人私下里已经开始为我方接下来所行之事开始筹划。”
赵谌给了如此高的肯定,顿时让刘广平心中窃喜不已,他虽然私下反复推敲,认为自己当是金城王麾下文官之首,但金城王寻找大才之士的想法一直没有断过,谁知道后面会不会冒出一个能够顶替自己的人出来。所以,这些天刘广平绞尽脑汁在赵谌面前发挥自己毕生所学,甚至这路上十来万人一路吃喝拉撒睡等杂事,都是他主动从赵谌这里请缨,带着自己从京城带来的近百名小吏一手经办,这一路上倒也井井有条,让赵谌对他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评价。赵谌对刘广平所言给予了高度肯定,又转头对张叔夜问道:“刚才刘大人从民生经济方面分析了选择兰州的好处所在。张太尉不如从军事角度分析一下本王选兰州之地的真正目的。”
张叔夜显然早已成竹在胸,没有思考,便笑着说道:“如今兰州城虽狭小,但由于南面雄伟的兰山成拱状护卫着兰州城,北面又临滔滔的黄河水,东面是马衡山,西南通有名的榆谷,形势十分险要,可谓是西北地区的要冲。”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兰州之地属榆中,曾在此‘因河为塞’修筑长城。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通西域之后,为加强对这一带的控制,设置了金城县、金城郡。到隋朝时因附近有皋兰山而始名兰州,沿用至今。此外,兰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之处,自古便是东西军事的咽喉重地。要知道兰州西面是著名的河西走廊,东面是广袤的关中平原。因此,得了兰州,对王爷下一步的大业至关重要。老夫猜想这也是王爷要了兰州城的原因。”
赵谌微微一笑,说道:“杨太尉果然没有让本王失望,将这其中军事要略看得一清二楚。”
说到这里,赵谌神色一肃,郑重说道:“既然如此,本王便将到达兰州之后的大体战略计划说一下,今后军队训练、管理、练兵和战争攻守之事便全权由张太尉负责。而兰州的治理、我们带到兰州的近十万百姓如何安置,如何挖掘兰州地理、商业、农业优势,发展经济等事,便全权由刘大人负责。”
“还有,横渠书院那一百多学生便交给刘大人带着,这一路上也不能让他们游山玩水,今天就安排事情,一是锻炼做实事的能力、磨练意志,第二也算是一个考核选拔,筛选出他们中间真正能干事、能顶事、能成事的人。刘广平和张叔夜闻言,一脸的踌躇满志,当即同时向赵谌拱手和抱拳,异口同声说道:“请王爷吩咐。”
………………“当年张子一手建立横渠书院,本王对张子甚是敬佩,尤其是张子主张气学格物之道,本王深以为然。“所以,本王看重的是做事的能力,朝廷中有一些人因为诗词歌赋做得好,写文章写得好,便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这是何等的荒谬。这样的事情在本王的治下绝不会发生。”
“横渠书院秉持张子教义,重实事、轻空谈,再加之朝廷被一些只重空谈、只会吟诗作对的人把持,所以我横渠书院的才子才屡考不中。”
给张叔夜和刘广平开了核心小组会议,统一了思想之后,赵谌便又在中午休整的时候,将一百多名横渠书院学生叫来,开始了对他们的培养引导,给他们安排第一件任务。刘广平在旁边听了金城王的讲话之后,却是若有所思,敬佩不已。他也是在官场混了十几年了,深知上位者将同样的意思,说给下面人听,有些人效果非常好,能够让人听了愉悦且不抵触,还能调动下面人的工作积极性。但有些上位者明明说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话一出口,下面人便很反感,不但没有作用,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刘广平却不知道,赵谌在后世“会海”中遨游十数年,讲话的艺术水平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赵谌刚才若是直接说我喜欢做实事的,那些擅长诗词歌赋和做文章的人在我这里没有出路,在大宋诗词歌赋、文章科举占文官能力主流或者基础能力的大氛围下,直接就会让这些年轻的书生产生抵触心理。但刘广平发现,赵谌先拿横渠书院的开山祖师张载说事,并引出后面的话,那效果就立刻不一样了,这从那一百多名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的神情样子,就可以看出来。“本王给你们每人五百流民,吃喝拉撒睡等等,所有事情都由你们说了算,如何分组、如何管理你们自己定。”
“本王只看这五百流民一路上和到了兰州终点时,他们的团结协作、服从听话、做事效率这三个方面如何。”
“这一路上每天会对你们带队伍能力进行一个排名,从而初步界定你们的能力。”
“以此为基础,决定你们到兰州之后具体所任何职、担负何任。”
“本王知道你们中间有心高气傲之辈,认为自己管理这五百流民是大材小用,但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们如果连这五百人都管不好,又何谈将来能够管得好一县,乃至一州之人。”
赵谌将这些话逐一说出来之后,旁边刘广平便发现,一些刚才还有些不以为然、一脸傲气的书生神色渐渐变了。他们变得一脸若有所思、一脸的战意、一脸跃跃欲试。刘广平在旁边目睹了整个过程,心中对金城王殿下的敬佩犹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刘广平却只是看到了表面,他没有看出或者想到的是,赵谌这些话可谓是用心良苦。这一百多个横渠书院的学生将会是赵谌将来用来治理天下的第一批班底,而只有亲身管理、近距离接触过百姓的人,才会了解百姓,知道百姓的诉求是什么,然后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当官从政的时候才不会纸上谈兵、想当然。再看看如今大宋的那些官员,一个个都是科举出身,都是进士,诗词歌赋没有一个差的,文章一个比一个写得好,放在后世都是办公室写材料、给领导写讲话稿的好手。但让这些人去治理一方百姓……简直是瞎扯淡。要知道,但凡是能够用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一心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是寒门弟子,又有几个与百姓有过深入接触。一些官员甚至连地头都没有去过,连面粉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对百姓丝毫不了解,便给百姓当父母官,这又如何能成为一个好官。当然,如宋子轩那样想成为一名好官,在如今的大宋已经是千中无一的异类,更多的官员将百姓视作贱民、视作他们的敌人。所以后世太祖他老人家说,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赵谌对此深以为然。赵谌眼下让这一百多名好苗子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到群众中去,然后再从群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