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从零到亿万 TXT > 第28部分(第2页)

第28部分(第2页)

北京的农贸市场给和田一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蔬菜店经营者的后代,加之早年以此为主业,对蔬菜的关心已是和田一夫根深蒂固的职业敏感,每到一个国家,他都先到菜场再到百货店去看一看。

北京的农贸市场,摆满了新鲜的优质蔬菜。顶头带花、身上带刺的新鲜细长黄瓜堆积如山,红艳盈盈欲滴的西红柿逗人喜爱,还有葱绿洁白一体的小葱,青绿逼人、仿佛还带着露滴的白菜,硬挺、厚实就像从写生板上走下来的青椒……

和田一夫以一个经营蔬菜出身的商人的眼光,极准确地判断出了这些蔬菜的新鲜程度,并为之欣喜不已!

和田一夫问菜场小贩:“为什么会种出这么多新鲜菜呢?”北京的小贩伶牙俐齿地答道:“因为在自由市场上,只有时鲜菜才卖得出去,所以就只种时鲜菜。”

和田一夫对那种鲜嫩的细黄瓜特别感兴趣,他拿起一根,以专业化的目光仔细审视,仍得出了“极新鲜”的满意答案,他不由得感慨:“不要说在美国,就是在美食者的天堂香港,也没有见到这么漂亮的黄瓜!”

和田一夫想起,他们在纽约开店时,就因为美国的新鲜黄瓜少得可怜,只有一种圆形的胡瓜,无奈,他们只好从日本带去黄瓜种子,自己去加利福尼亚州定点种植栽培。

以商人务实的观点来看,生活。尤其是食物,这在哪个国家都是最大的问题。和田一夫在农贸市场巡视了一番,无论是与人们的谈话,还是他的亲眼目睹,他都得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正走向成功!这比任何的政策宣传更令他信服!

和田一夫自然也去了他所关心的第二个专业——百货商店。以他这位流通业巨子的老到目光来看,总的印象不算很好。

他觉得,北京的商店无论是服务态度,还是商品的种类及质量,不要说与境外的商业相比较,就是与后来他到过的广州相比,都有相当的差距。

说来,这个评价也是相当的准确与客观。到过北京的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都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北京的商品,不但式样、种类傻大黑粗,不及南方省市的精细,就是服务质量与手段,也不及南方人灵活后于变通、态度好。

就是北京人本身,每逢到南方出差,也热衷于大包小袋地背回江浙一带的羊毛衫及广东的时髦、新潮的各式物品。

但是此番实地亲身感受,就像他当年到巴西、到新加坡开店前的实地考察一样,给予和田一夫胜于一切雄辩的事实论据!

对于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和田一夫来说,蔬菜的质量极具亲和力。自由市场上顶花带刺的细长黄瓜等质量上乘的蔬菜水果,比传媒的宣传和政府的政策都更具说服力。

它表明:人民的生活正逐渐富裕起来,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有成效的,它大得人心!

这与中国领导人以“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判断改革成败的观点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它说明了真正唯物主义者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勇气与远见卓识!

和田一夫更加坚信他的观点: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

和田一夫善于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事物的细枝末节去把握事情的发展态势。老当益壮的和田一夫,对此运用得更加炉火纯青了。

在他后来访问上海时,他的夫人和弟媳(和田晃昌夫人)到苏州去游玩。以精致、富于文化蕴涵的园林建筑闻名于世的名城苏州,与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并称,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属江苏省管辖,离上海不远。和田一夫的夫人与弟媳妇从上海出发,乘了3个小时的轿车便到达了苏州。

正是春暖花开的阳春季节,郊外是菜花黄、麦苗青的江南明媚景致,城内是小桥流水的雅致姑苏韵味——“姑苏人家尽枕河”。和田一夫夫人目光停留在一队队童声稚语、快乐招人的小朋友身上。

这些据说是去春游踏青的小孩,穿着色彩艳丽、花枝招展,服装与日本的孩子几乎没有差别。和田夫人母性的目光慈爱地打量着他们。她忽然产生了一个心细如尘的女性的疑问:

“中国人的收入与日本有不少的差距,再说中国成年人的穿着还未有如此的奢华,为什么他们舍得把不多的收入投放到孩子身上呢?”

她忍不住问陪同的翻译:“为什么要在孩子身上花那么多钱啊?”

翻译告诉她们,这是因为正在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因为这项政策,一个孩子就有了6个赡养人,他们是:孩于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母。他们6个人让孩子受教育、穿好衣服。

这个说法虽不甚确切,但却道出了中国年轻的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宠爱。中国人爱孩子的天性和日渐富裕的生活,使这些独生子女过起了锦衣玉食的“小皇帝”的生活,奢华攀比成风,收入较低的家庭,也不得不节减自己的开支去供养孩子。

和田一夫从夫人口中听到了这番话。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沉思:这些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将肩负中国的21世纪。到时,他们是不会从富裕的生活倒退,再过贫困生活吧!

和田一夫据此分析:中国的经济还将继续繁荣发展,不会停止改革开放,再过穷日子。他认定:“向中国发展的时机,就是现在。”

这个观点,虽有些似是而非,但它合乎时代要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将不断提高的时代潮流。这也是善于发现问题的和田一夫从事实中得到的启迪。

这一发现,为他北京之行获得的满意答案和充分的信心提供了佐证。

古训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现实生活给予他的启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