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说康熙字典没五行属性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清兵于7月5日夜偷过锦州城,7月6日黎明,他们接到了蒙古人。结果在他们急速回返的过程中被明兵发现。

驻防杏山的辽东分练总兵刘肇基闻警,即从所部5000人中抽调3000人马,从原驻守此城的明兵中调出300人,投入战斗。在离杏山北十余里的松山附近驻防的吴三桂得到警报,也立即出动3000人马,“长驱直过杏山”。锦州总兵祖大寿会游击戴明率马步兵700赶来会战。很快,明兵集结7000余人马,进逼清军。

关于此役清朝方面的兵力,清官方明确记载是1500人。但是根据吴三桂给明朝政府的报告,则是15000余人,比清官方所报清兵1500人增加了10倍兵力。

我们再说济尔哈朗,他为引诱明朝的骑兵出战,把所部撤退到离城九里的夹马山,又迅速采取击其一点、不打其余的方针,全力包围吴三桂的部队。吴三桂拼命冲杀,“与贼血战”,在刘肇基的及时援救之下,突出重围。结果,双方均不敢恋战,各自班师回营。此役明兵与清兵的损失大致相当。

8月2日,皇太极从沈阳发来一万兵马增援;4日、5日又“发披甲兵”,可见清兵为迎护蒙古多罗特部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

2.奇袭清兵镶蓝旗营地

这时,皇太极正在积极谋划攻取锦州,此前皇太极已经派遣济尔哈朗与多铎率部进驻锦州北90里的义州(今辽宁义县),作为清兵进取锦州的战略基地。同时不断向锦州地区出击,袭扰明宁远、锦州驻兵。锦州地区的形势日益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辽东新任巡抚丘民仰会同吴三桂、祖大寿、刘肇基等共同谋划战守之策。蓟辽总督洪承畴提出:采取多种作战方式,守战兼顾。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明兵开始对清兵主动出击,展开各种形式的进攻。公元1640年8月24日夜,吴三桂指挥500马步兵自松山奇袭锦州附近的清兵镶蓝旗营地。清兵仓皇出营接战,双方在黑暗中展开一场混战。吴三桂的意图,是对清兵进行骚扰。当大批清兵出动时,便急速引兵撤退。清将一时不知明兵究竟有多少,害怕误中埋伏,不敢追赶。旋即被迫移营。

3.五道岭伏击战

8月26日,蓟辽总督洪承畴会同吴三桂等共同组织了一次对清兵的新的进攻。明军出动马步兵四万进至离杏山城(今辽宁锦县杏山)十里地方埋伏起来。

8月27日晨,吴三桂率领副将以下将官五十余员,士兵约四五千人,“齐出杏山城,整列队伍”,令骑兵居前,便于冲击;步兵火器居后,以备堵击。这时,担任侦察的先头部队报告,清兵两万余骑从汤河子向西南奔来。吴三桂闻讯,即亲自率领骑兵飞驰至五道岭,与先埋伏在这里的明兵会合,准备迎击。

这支由多尔衮、豪格等统领的清兵发现明兵之后,便向五道岭疾驰,直抵张官屯。“蜂拥”般向明兵冲来。

11。吴三桂降清谜案(2)

吴三桂一声令下,以逸待劳的明兵呐喊着冲上去,“跃马冲砍”,兵士皆“胆勇倍奋,士气益鼓”,又有炮火轰击,清兵死伤甚多。吴三桂军为争得功劳,纷纷下马割死伤清兵的首级。吴三桂发现山头还有大量清骑兵“密布”,料定是接应前军的,他惟恐部属忙于割首级误事,下令:不许下马,只以“恶砍”为功。最后,清兵向北遁逃。此役明将士阵亡11人,受轻重伤的,有65人,被射死的马56匹。清兵伤亡多少?没有记载。经此打击,清兵失利,退守义州。

4.安全运粮到锦州

1641年前后的大明王朝,在关外仅剩八城:锦州、宁远、松山、杏山、塔山、中前、中后、前屯。而锦州偏偏就被皇太极包围了!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明档》87号卷记载,1641年初,明将官担心锦州被围,一旦缺粮,就无法坚守下去。眼下,运粮比增兵更为急需。可是,负责运粮各官“惊心奴儆”,不敢往锦、松、杏等前锋三城运送,致使宁远西各城储粮猛增至一万石,前锋锦州、松山、杏山三城各仓只存米二千石。

蓟辽总督洪承畴与辽东巡抚丘民仰、吴三桂等再三商酌,决定冒险向锦、松、杏三城运米,“以实根本”。正好赶上春节,他们便“以新年过节,出其不意”将粮运去。此项任务交由吴三桂完成。正月初二、初三两天(公元1641年2月11、12日),吴三桂以牛骡驴车三千四百辆,装米一万五千石。初六日(公元1641年2月15日),吴三桂亲自“督运米车”出发。此计果然躲过清兵的监视,于次日中午,顺利到达锦州。当即卸车,至当天晚上二更时分全部卸完。八日(公元1641年2月17日),空车又安全地返回宁远。此次运米,往返“并未遇警,绝无疏失”。

5.松山大战仓皇逃跑的吴三桂

为解锦州之围,明朝政府以洪承畴为主帅,率师十三万,自宁远北上驰援锦州。清军主帅皇太极得知此事后,迅速调动兵力,围城打援,将援锦明军包围于松山。为了解除被动局面,洪承畴决定孤注一掷,率军突围。但是军事会议刚散,作为洪承畴所一向器重的将领,吴三桂便违反决定和另外一个大同总兵王朴一起率部提前遁逃。慌忙之间,竟连印信也被清军所缴获。受吴三桂、王朴的影响,其他四个总兵也各自夺路逃跑,致使清军乘势追杀,明军损失惨重。

松山一战,明军全军覆没,五万多人马被歼,松山、杏山、塔山、锦州四城失陷,统帅洪承畴于松山城破后被俘,名将祖大寿降清,明朝经营数十年的宁锦防线土崩瓦解,从此,明朝再没有能力抵抗清兵,只剩下一口残存的气息维持生存。

问题在于,在松山战役中,一向作战勇猛的吴三桂为什么居然置其恩师洪承畴于不顾,尾随王朴仓皇逃跑呢?

其实,吴三桂知道“胜败乃兵家常识”这个道理,也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俗语。因此,面对着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作为前线指挥员的吴三桂知道,只要不是最后的决战,及时放弃未必不是最好的抉择。

也正是因为如此,吴三桂逃至宁远后,积极收留残兵败将!前后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他便重新集聚了三万人马,继续坚守宁远孤城!在这个时候,在东北地区,明朝的崇祯皇帝,除了吴三桂,已无兵将可用。

6.拒绝降清的吴三桂

在这个时候,清朝的皇帝对吴三桂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劝其投降。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祖可法,哥哥吴三凤,姨父裴国珍,表兄胡弘先,挚友张存仁、邓长春等人降清后都写信劝吴三桂降清。

1642年四月,清朝的皇帝皇太极本人直接给吴三桂写了亲笔信。十月份,清太宗又再次写信,劝吴三桂早降。吴三桂面对这种形势,却拒不降清。

1643年,皇太极去世后仅一个月,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便率大军迅速占领了宁远以西至山海关的中后所、中前所、前屯卫三小城!这三城的失陷使宁远成为真正的孤城!此时,宁远守城军民人心惶惶!吴三桂仍然拒不投降!这是为什么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