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汉风1276为啥下架了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他的命令,决定着千百万人的性命,即使是最聪明宰相、最勇敢的将军,比如阿合马,比如伯颜,也不过是他脚下卑微的奴仆,他是整个大元帝国,唯一站着的人,最接近神的人。

汗八里的宙斯呵,你还有什么不满足?

如果不是那些顽强的宋人,就完美了。忽必烈看着面前的山河社稷图,除了极西的大食沙漠、贫脊的欧洲平原和南方海上蛮荒瘴气之地,所有已知世界的富庶之地都尽在大元掌中,只有宋,还在坚持抵抗,如同心头的一根刺,让这位天之骄子昼夜难安。

是的,蒙古草原和撒马尔罕、玉龙杰赤的王公们反了,海都那个阴险的家伙,带领他们向哈喇和林、向汗八里猛扑,几十万久经沙场的兵马,确实来势汹汹。

不过,只要取得宋人的财富、人力、物力,解决这些头脑简单的叔伯兄弟们就不会费力,金钱收买、挑拨离间辅以军事打击,他们就会重新变成一盘散沙。十多年前,忽必烈就是利用金朝故地的财富,轻易击败了自己的同胞兄弟、蒙古库里台大会推举的阿里不哥大汗,如果再取得宋人的财富,击败海都绝不比阿里不哥更难。

在忽必烈大汗的心目中,宋人实在如羔羊般软弱,伯颜丞相的南征,就像到自家后院去摘一枚熟透的果子。之后的战局都在意料中,虽然有很多勇于抵抗的士兵和将领,但他们前赴后继的英勇牺牲,却因为以贾似道为首的大宋朝廷的腐朽、愚蠢和胆怯,变得毫无意义,至少在战略层面上毫无意义。

忽必烈早已做好了打算,攻克临安后,伐宋的雄师劲旅就带着大宋积聚的财富,沿着大运河北上,越过汗八里到哈喇和林,去教训教训那些自以为是的叔伯兄弟们。

一代雄主怎么也没有想到,宋人在朝廷投降之后,又立了新帝,在福建沿海坚持抵抗,熟透的果子,硬是逃出了他的掌心。只要宋人朝廷一天不消灭,就像一根刺扎在大元这个巨人的心口,如果不及时拔出,伤口就会发炎、溃烂甚至危及生命。

于是他不得不把唆都、阿里海牙、张弘范、阿剌罕这些帝国最无畏的名将和他们麾下最强悍的勇士,继续留在南方对付宋人。

现在,新的攻势展开了。唆都自衢州出发,过仙霞岭入闽;董文炳、阿剌罕经略浙东,从大后方迂回福建;阿里海牙出湖广入粤、桂,塔出、李恒自赣南长驱大进。四路兵马,或直取或迂回,兵锋指向宋人小朝廷所在地:福州!

但愿这一次,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宋人的抵抗吧!坚定如忽必烈,心头也有了一丝怀疑。

四路大军数十万人,灰白色的死亡浪潮席卷华南。他们一路攻城掠地,一路烧杀*,兵锋之锐,简直势不可挡。

尤为愤恨的是,这些军队当中,新投降的朝廷军队,现在变成帮助蒙古人屠杀汉人同胞的“新附军”,竟然为数众多!

比如儒门名家湖州蹇材望,在元鞑子进攻前,特意找人做了一面锡牌,刻上“大宋忠臣蹇材望”字样,又把两块银子凿了孔,拿根绳子系到牌子上,并附上一个详细的说明:“凡是找到我尸首的,请代为埋葬并树碑祭祀,碑上题‘大宋忠臣蹇材望’。这两块银子是埋葬、立碑的费用。”

然而破城之后,人们却惊骇的发现这位大宋忠臣、儒门名家,竟然一身蒙古装束骑着高头大马回来了,满脸喜色,仿佛衣锦荣归。后来才知道,城破前他就提前投降了,因此元鞑子任命他为本州同知。

还有诗人、理学大家、权知严州府方回,鞑子未到之际,慷慨激昂的说要成仁取义,之后的表现则和蹇材望如出一辙,“鞑帽毡裘,跨马而还,有自得之色”,之后又摆出理学大家的嘴脸,去教人们存天理灭人欲。连同在异族统治下苟且偷生的清朝文人们都看不下去了,纪晓岚在四库全书中惊讶的写道:“(方回)学问议论,一尊朱子,崇正辟邪,不遗余力,居然醇儒之言。”

居然,这个词用得很好、很强大!大儒赵复、丞相留梦炎、左丞相吴坚、参知政事刘岜……纷纷反颜事敌,曾经的大宋忠臣们,“居然”堂而皇之的做起大元忠臣来。

文人学士朝廷官员尚且如此,也难怪士兵们投降元朝了,现在的阿剌罕、董文炳军中,那些本应保护百姓的大宋朝廷官军,在投降蒙元之后,“居然”凶神恶煞的把屠刀砍向了含辛茹苦生之养之的同胞父老!在鞑子*同胞姐妹的时候,“居然”兴致勃勃的在旁观看,甚至欢呼雀跃!

本来嘛,“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大丈夫能审时度势”,“圣人有经权之变”,更何况大元朝定鼎朔方,“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的的确确是天下正朔,胸腔里这一颗热辣辣的忠君报国之心,自然要对着大元朝廷施展了。

什么同胞不同胞?我们忠的大元皇帝,忠的蒙古异族,宋人胆敢抗拒,都是逆天而行,都是不忠君父,通通的讨平、杀光!

范文虎、董文炳、张弘范,这些聪明人用汉人同胞身上流出的鲜血,染红了效忠大元的一颗红心,拿同胞悲凉的眼泪,换来了荣华富贵。

不过在席卷鲸吞华南半壁的死亡浪潮下,“居然”也有人胆敢螳臂挡车,不自量力的抗拒。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傻瓜们吧: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李庭芝、谢叠山、陈文龙、陈淑桢、许汉青、苏刘义……

他们的名字,已经或者即将被逐出民族英雄的行列,甚至可能被阉虫鲶之类人物,扣上一顶抗拒统一的大帽子。但他们的精神早已不朽,公道自在人心,“骂名留得张弘范,义士争传陆秀夫。大是大非须要管,华人爱汉耻崇胡。”

西元1276年的秋天,这些伟大的人物,或者已经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与天上的星辰争辉去了;或者正一步步沿着宿命走向死亡的深渊,不,是走向民族精神的祭坛。

权谋、心术、权变、城府深沉、老成持重,是留梦炎、张弘范、秦桧一类聪明人的信条;坚定得近乎执拗、不知变通、如热血少年般的冲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岳飞、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傻瓜才会做的事情。

聪明人享受着异族的高官厚禄,傻瓜们则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丰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得以绵延五千年,或许就是因为有了后一种人物,不朽的人物。

现在,又有一个傻瓜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是大宋朝的秀王,赵与檡。

带着王府的五百亲卫,抵抗阿剌罕和董文炳的三万大军,孤城血战粮尽援绝,赵与檡终于在力战之后被俘。

攻下小小瑞安孤城,竟损兵折将七千余人,昭毅大将军、诸翼蒙古军马都元帅阿剌罕迫不及待的想割下敌人的头颅。

董文炳阻止了他。身为汉人的大元中书左丞、浙东经略深知,如能招降这位被誉为“刘更生之忠,曹王阜之孝”的亲王,无异于对福建宋室小朝廷的致命打击。

“投降吧,你们的谢太后、全太后和小皇帝,都已经投降了,以王爷的身份才具,大元朝廷必将厚待。”

“厚待?”赵与檡轻蔑的看着眼前这个帮助蒙元屠杀同胞的汉奸,“厚待本王,让本王做汉奸,学你一样对着鞑子摇尾乞怜?”

“你!”董文炳大怒,撕下温和的嘴脸,亮出明晃晃的钢刀,架到了秀王独生儿子赵孟备的脖子上。

“赵与檡,你就狠心让儿子死在自己面前?!”

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秀王铁石般的心,在软化动摇:我的儿子,他才十五岁啊!

赵孟备突然脖子一梗,闭上眼睛不看那雪亮的钢刀,用变声期特有的沙哑嗓音念道: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