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庸的智慧启迪 > 第12部分(第2页)

第12部分(第2页)

一位翰林被外放为地方官,他的门房得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因为地方官比当个翰林有权多了,走关系的要见地方官,不首先打通门房的关节能行吗?想到这里,门房仿佛看见那白花花的银子正朝自己流来。他不禁手舞足蹈起来。他忘了自己正站在台阶上,落下来的时候一脚踩空,摔到了台阶下,不巧把腿摔断了。翰林去赴任,路途遥远,怎能带个瘸子?只好把他辞退了。?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修身的境界,能有多少人达到这种层次??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有着七情六欲;得则高兴,失则悲伤,实在是人之常情。但无论如何,应该有个度。悲伤过度伤身,高兴过度也伤身,弄不好甚至丧命。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追求“声色货利”,把军政大权交付东王杨秀清。杨秀清的功劳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于是他就不满意九千岁的封号了。?

本来洪秀全这个天王名义上只是上帝的儿子,但杨秀清却利用“天父下凡”的手段,与洪秀全分庭抗礼。当他“天父下凡”时,甚至要洪秀全跪下,听他训斥。对于其他将领,杨秀清也飞扬跋扈。这样就形成了东王与天王、东王与其他将领之间的矛盾。?

1855年,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逮捕了东府理事官黄仕珍,降旨曰:“尔仆射,尔日食何饭?理何事?东王今日金体不安,皆因代世赎病……乃尔东王命尔去传王宗,亲带灵丹到府,尔胆敢不去,重重贻误,实属罪该万死。”随即命令押出去斩首示众。同时被逮捕的起义元勋、天官正丞相曾永源,东府吏部尚书李寿春仅因为在府门前听到女官说了“东王若升天,尔们为官的都难了”这句话没有反应,被监禁了不久,也被斩首示众。?

→虹→桥→书→吧→BOOK。

第41节:审时度势 但不随波逐流(3)

1855年11月,杨秀清托天父下凡,以洪秀全苛责女官等事,要打洪秀全40大板。韦昌辉等众官一齐哭求代受,不准,直到洪俯伏在地,准备受杖,方才赦免。?

1856年8、9月间,杨秀清又借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到东王府封他为万岁,洪、杨矛盾激化起来。杨秀清与高级将领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的矛盾也逐渐激化。?

有一次,秦日纲的一名马夫坐在门前见杨秀清的盟叔路过没有起立,该盟叔大怒,鞭之二百,又送到石达开的岳父、掌诉讼刑罚的黄玉昆处要求加杖。黄玉昆没有批准,这位盟叔又诉于杨秀清。杨传令石达开拘黄玉昆,黄玉昆愤而辞职。受牵连的还有秦日纲、陈承玺。杨秀清竟然把三人锁拿了,交韦昌辉分别杖一百、二百、三百,那个马夫被五马分尸。?

黄玉昆被杖后投水被救,削去侯爵,降为士卒。?

杨秀清与韦昌辉的矛盾也逐渐激化。韦昌辉虽为北王,却受杨秀清节制,处处小心,处处忍让。一次其兄与杨妻争房产,杨秀清怒欲斩之。发到韦昌辉那里议罪时,韦昌辉迫于压力,竟建议五马分尸,说“非如此不足以警众”。即使他这样附和杨,仍免不了受杨的呵斥、排挤、压制甚至杖责。?

这怎么会不引起韦昌辉的怨愤呢??

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后,洪秀全于1856年8月22日发密诏给韦昌辉、秦日纲、石达开,命令他们进京,除掉杨秀清。?

1856年9月2日凌晨,韦昌辉率领的3000亲兵秘密冲入东王府,熟睡中的杨秀清和他的妻小被杀。之后,东王府男女老幼、文武官吏全部被杀。东王的部下也惨遭杀害,死于此事的天京军民达两万余人。?

当初,杨秀清还是个烧炭工的时候,是一个沉默寡言、机警谨慎的人,但后来升到太平天国第二把手,他竟得意忘形,对各王诸将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他责骂、杖打过几乎所有的高级首领,甚至以“天父”的名义重重打过洪秀全40大板。到了如此不知深浅的地步,不死何为??

显山露水,捕捉玄机?

做人心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一看就诡诈多变的,让人避而远之;另一类则是表面平淡无奇、无“神”的迹象,然而其深处则是包藏了极深的玄机,不易让人识破,只是在关键时刻才显露山水,让人恍然大悟,叹服不已。这两类心术不能说那一种更高明一些,只是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用不同的心术罢了。?

唐代大臣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以后,又经过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屡建功勋,被封为汾阳王。他身为国家元老,功高几可盖主。然而,在汾阳王府第里,却与别家府第大不相同,毫无森严壁垒之势,而总是门户大开,任出任入。?

有一天郭子仪部下的一位将军求见。当时郭子仪正在侍侯夫人和爱女梳妆,他毫不在乎被人看见,仍不慌不忙,照旧侍侯完毕才去接见。他的儿子们见了,面子上很觉得过不去,便一起约好向父亲劝谏。他们说:“父亲功业赫赫,世所罕有,但却不注意尊重身份,凭谁都可以进入你的卧室,这样没有规矩怎么行呢?”?

郭子仪听了这话以后,只好向儿子们讲明他这样做的用意。他说:“你们的心意我又何尝不知道呢?可是你们却一点也不懂我的良苦用心,我们的家现在有五百匹吃公家草料的马,有上千个吃公家粮食的仆人,人口杂多而繁乱。而我自己呢,权势地位、声名财产,什么都已经到了头。往前,我没有什么可以再去追求的东西;往后,也没有什么可仗恃的东西。就我现在这样的情况,如果像别人家那样大门紧闭,不与外人往来,搞得门深似海,只要有一个人诬馅我,就会有人跟着胡乱猜测,如果传到圣上的耳朵,弄不好全家九族都将遭遇杀身之祸,那时便有口难辨,悔之莫及了。而像现在这样,我们家的四门洞开,任出任入,一切都明白地摆在众人眼里,谁要想加罪于我不是就找不到借口了吗?这正是我的用意所在啊。”?

郭子仪一席话,道破了玄机。他的儿子们听了恍然大悟,认为实在有道理,纷纷拜倒在地,深深佩服父亲的深谋远虑。?

封建社会官场险恶,政治斗争激烈,像郭子仪那样地位和权势的人,必须时刻提防别人的陷害,而这类陷害往往又是难以预料的,他采取这种开放性的方法,从而达到了“不神之神”的境界。?

郭子仪的做法,是对封建社会深刻理解,对封建官场了如指掌,对最高统治者心态透辟掌握后的聪明措施。?

其实,由于世间的万物无不处于对立统一、矛盾变化之中,“神奇”与“不神”往往也是可以统一和转化的,而不是完全对立的。有些人往往容易用习惯的旧眼光对事物进行衡量,因而看不到这类特殊事物本身蕴含的神奇内质,只是把它视为平凡的变体而予以忽视,甚至加以嘲弄,直到该事物的神奇内质被揭露开来,露出奇光异彩时,才恍然叹服。?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42节:在理论与实践之间(1)

第十三章 中庸: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有的人说,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千斤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有的人说,实践出真知,书读太多了会成书呆子。这是两个极端,把这两个极端统一起来也是中庸,这个中庸就是要学以致用。?

无学何以致用?

无论你承认不承认,你一辈子都在学习中度过。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候则完全是无意识的。有意识地学,是先有目标,然后才行动。因为方向明确了,所以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意识地去学习呢?难说。?

孔子言: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只要你愿意学,机会多的是。为人处世中,愿意学习和不愿意学习,其结果大不一样。有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