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彦舟来投康王的时候因为带了一支军队,加上他又精通战略,很快在缺乏人才的康王府出人头地,在赵构夹袋里也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可杨华就是瞧不起自己。
孔彦舟紧紧地握起拳头。
听说杨华来了,康王赵构就带着一大群官吏迎了出来。他身上穿着一件朴素的官服,见了杨华就笑着道:“杨将军,我早就听说你来相州了,怎么不进城来。呵呵,嫌我相州城小,装不下河东的虎贲铁骑吗?”
同上一次在东京时不同,往日那个年轻的充满阳光般微笑的年轻人已经不见了。单纯目光也变成深邃、沉静,如同一口深不见底的水井。
不过,就杨华看来,当初的赵构不过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青年,扔进人群中就立即消失的那种。
可现在的他看起来虽然平静,但在自己面前一站,却醒目异常,满相州的人看起来都不过是他的陪衬。
“着家伙长大了。”杨华心中微微有些吃惊,也有些担心。将来金人大军撤退,这个年轻人只怕不会轻易交出自己手中的兵权。
他忙拱手为礼:“见过康王,杨华这几日在城外准备战马的草料,耽搁了些日子,还望大王恕罪。”
“呵呵,我们也不要客套了,都是老朋友了。”赵构伸手过来握住杨华的手,他那张手又薄又凉,滑腻腻地让人有些不舒服:“来来来,我介绍你认识下这几位大人。汪大人和你是老相识,宗大人同你的关系自不用说。呵呵,在座的有一半是你的熟人。这位是耿南仲耿相公、黄潜善黄大人、张所大人、陈伯亨大人、张俊将军,韩世忠将军、王彦将军、陈东先生。”
杨华吃了一惊,正如赵构所说,这群人当中至少有一半是自己的熟人,而且都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
再加上张浚和刘光世,文武百官,各色人等,林林总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简直就是一个小政府。什么时候,赵构手下有这么多人才了。
不知道怎么的,看到韩世忠,杨华心中总觉得怪怪的。不禁多看了他几眼,正要上前寒暄。
陈东已经笑道:“康王,茂先兄,外面够冷的,我们还是进厅说话吧,我可比不得你们武人。”
“是啊,杨大将军还是快进去吧。”康王笑着将杨华往大厅里拖。
杨华挣扎了几下,自己也挣脱不了。只觉得赵构的手又冷又滑,被他抓住好象是被一条蛇缠住了一样非常不舒服。但是,他也不好拂赵构的面子,只等面前跟着走了进去。
进得厅堂,赵构地位最高,自然坐了上。然后是大宋宰相耿南仲,耿相公那日去见宗翰议和被推去见宗望,结果宗望完全不与他见面。耿大人完不成任务,也不敢回东京,只得独自一人跑到老朋友汪伯彦这里来躲避,结果让他躲过了这场大劫难,而没有被宗望抓去。
耿南仲旁边自然是宗泽的位置,接下来是杨华、张所和汪伯彦。
也就是说,杨华现在在大元帅府中排名第三。
众人坐定,杨华忙提起精神朝韩世忠看过去。韩世忠穿着一件锦绣长袍,比身边众人都高出一头,看起来颇为雄壮。不过,他五官生得很是端正,皮肤白皙,再加上三络长须,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让杨华也不禁有些嫉妒,这家伙长得还真不错呀,和杨再兴又得一比。还好是我先遇到梁红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觉察到杨华的目光,韩世忠忙微笑示。
韩世忠本是一个小卒出身,后来因功做了一个什将军,手头只有十个部下。他之所以做到大将,靠的就是征讨方腊一役。方腊溃败之后,独自躲在一个小山洞里,是韩世忠带人进去找的俘虏。但他运气也是不好,这个功劳居然被上司给抢名,只怕他现在还是一个小兵。
当然,从此之后,韩世忠也就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
那一仗杨华也是参与了的,对这段故事耳熟能详。严格来说,他和韩世忠也算是战友。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七十三章 杂音
杨华不住盯着韩世忠看,赵构觉得奇怪。韩世忠虽T下的一员大将,此时威名未显,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果州团练使,手下只三百来人。在赵构的大元帅府地位低微,分量甚至还比不上手握重兵的孔彦舟。
赵购指着韩世忠道:“这位韩将军以前也是在何灌将麾下有名的大将,和杨大将军本系同门。韩将军对杨将军的战法可是推崇有加的哟!”
韩世忠的威名杨华在现代可是久仰的,黄天荡一战,他差点就全歼了兀术的大军,若不是兀术运气好逃脱,也不知道将来宋金两国的历史该怎么写。
不过,现在的韩世忠还是一员普通将领,在人才济济的大元帅府根本就不算什么。若不是他的果州团练使职位较高,只怕还没资格进这间大厅旁听。
但杨华还是很客气地对韩世忠一拱手笑着说:“杨华不过是粗鄙军汉出身,谈不上什么战法。不过是上了战场每战争先,士卒用命,死命蛮干罢了。倒是韩将军,当初在征方腊时在王渊将军麾下颇献良策,常以伏兵退敌,被王将赞为‘万人敌’,战法韬略比之杨华不知强上多少。”
“是啊,是啊。”赵构抚掌笑道:“说起战法,韩将军的确精妙。年前救援真定的时候,韩将军就以三百健儿夜袭金人大营房,斩获甚丰,杀得北奴军营乱成一团。不愧为万人敌啊!”
韩世忠得杨华和赵构称赞,风度翩翩地站起来,谦虚地说:“些须战绩,不值一提。杨将军每战虽说摆开战争于金人野战,行得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