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浅谈中医文化 > 第18部分(第1页)

第18部分(第1页)

另外,意淫的危害也是很重的。《黄帝内经素问·痿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可见意淫过度或行房太甚,就会导致宗筋(阴器)的松弛,成为筋痿(阳萎)或白淫(遗精、早泄)类疾病。

所以,不仅仅是酒后不要行淫,其他情况下也要注意保精,而且要注意控制意淫,主动用高尚的情操、学习、工作、静坐、劳动锻炼等方式来停止或转移这些不良心念。

2006年12月10日于北京

77·生物

中医文化随笔77·生物

中医认为,生物之中,人最珍贵。《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天地长养万物,其中人最珍贵。

对于植物,一年四季往往经历生长化收藏的过程。《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生长收藏对应着春夏秋冬。《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夏三月,此谓蕃(繁)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春天是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夏天则是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秋天万物开始收敛生长,逐渐走向成熟;而冬天,万物成熟,果实被人类储藏了起来。

中医认为,人应该效法四季(四时)之德。为什么要效法四季呢?《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因为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阴阳的本质与人的本性是相通的(参见《中医文化随笔63·本性》和《中医文化随笔43·两一》)。四时的本质也是阴阳,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因此,人与天地万物都是相通的,人可以效法天地万物。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圣人效法春夏的生与长而养阳,效法秋冬的收与藏而养阴,以遵循阴阳的根本。人与万物融通合一。如果人破坏了自然界,与自然万物不和谐,就是在破坏自己的根本,也在损害自己的真气。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人与万物的本质属性(本性)都是阴阳之理(对立统一规律),阴阳之理是万物始终的根本,也就是生与死的根本,所以违背了这一属性,就会产生灾害;遵从了这一属性,身体就会健康。这就是“得道”。大道,圣人遵从之,愚者违背它。符合阴阳之理的就会生生不已、正常,违背的就会走向灭亡、混乱。

那么阴阳之理的表现是什么呢?阴阳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医可以用天气来比拟。“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气光明,照耀万物,滋养万物则为用阳;藏德不止而不下,则为体阴。天自身就存在着阴与阳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效法天气,就是在遵循阴阳之理。

效法天气不是仅仅光明,还有“藏德不止”。也就是我们的言行,特别是助人的言行,是自然、主动但不是骄傲和张扬的。例如太阳、天气的哺育万物,也是自然而不张扬的。《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也就是说,阳的功能独胜,则万物不能正常生长。

《黄帝内经灵枢·五变》:“夫木之蚤(早)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汁者,皮溃而漉;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wu四声,树干)伤;秋霜疾风,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五类植物,它们看上去都很“阳”,大都根基不牢靠,所以都难以经得起五种不同的气候异常变化。它们是:花开得早、叶先生的树木在遇到春霜烈风时;皮薄而脆的树木在久曝大旱时;薄皮多汁的树木在长久雨淋时;刚脆之木在狂风暴起和秋霜疾风时。所以作为人应该注意要有根基,要谦虚、扎实、稳重,这样才可阴阳合一,而不是像上述的树木那样禁不住风雨和异常变化的打击。

2006年12月11日于北京

78·勤俭

中医文化随笔78·勤俭

中医认为技术是无价之宝,应该将奢侈浪费的时间转移到努力工作、钻研技术、学习大道理论上去。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明乎哉道!请藏之金匮。”大意是说,大道之理非常珍贵,请把它放到金柜子里面吧。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扬之。”大意是说,我得到大道之理后,遇到真正重视与珍惜它的人才教授,如果不该得到的人得到了,老天也会讨厌我的。我愿得到这样的理论后将其发扬光大,但是必须要等到合适的时机,而对方也要重视、珍惜才可以。我把这些理论都放在金柜子里而不敢轻易张扬。

《黄帝内经灵枢·禁服》:“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旦暮勤服之,久者编绝,近者简垢……”大意是说,雷公问于黄帝说:我在学习理论看书(竹简),早晚勤奋用功,穿竹简的绳索都被磨断,竹简上布满了手指摸的痕迹。由此可见古人的勤奋。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中医的勤俭还表现在以下方面:食饮有节,不贪肥甘之品,而且调和五味;起居有常,规律作息;不妄作劳,不为了妄想而劳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形神合一(形与神俱)。所谓形神合一,就是我们的形体动作、语言都与我们的内心(精神)相结合,用我们的内心去驾驭形体,而不是放逸我们的形体和行为,每一个行为都不是随随便便去做的,都要体现出一种良好修养、一种高尚道德和一种优良品质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体现了勤俭向上的美德。《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形神合一就是“德全不危”的表体现。

与勤俭相反的就是放逸、浪费。“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精神要生生不已,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这样人的心态意志才是正常健康的。生生不已的行为就表现为勤奋而不是颓废。

相反,放逸而不勤俭的行为很容易得病,而且是容易得腑脏之病。《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