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袁世凯传王忠和书评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6'刘坤一:《刘坤一遗集》,卷24,页874。

开办陆军学堂

由于大力扩编军队,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的部下大都升任高级军官,因而急需补充有近代军事知识的中下级军官。原来武卫右军四所随营学堂的毕业生远远不够用,天津武备学堂又被八国联军焚毁,变成一片瓦砾。因此,在清政府于1901年下令广设陆军学堂以后,袁世凯认为是培养私人势力的大好机会,便抢先创办一批陆军学堂,把培训军官的大权紧紧地抓在自己手中。

1902年6月,在保定开办“行营将弁学堂”。督办冯国璋,总办雷震春。主要抽调直隶淮练各军营哨官弁为学员,此外,山东、山西、河南等省也选送官弁来堂肄业,因此又名“各省将弁学堂”。以八个月为一期,共办三期,毕业学员总计五百四十五人。同时,在保定还设立北洋武备师范学堂、参谋学堂、测绘学堂。这些学堂都是短期训练班性质,均于1903年秋并入北洋武备速成学堂。著名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就是测绘学堂的毕业生,后来分配到第三镇,在炮兵营提任管带。

袁世凯于1903年3月作了一个创办新军正规学堂的计划,上奏清政府,拟建立武备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合计通筹以十二年为卒业”,培养所谓“将材”。但他又认为,“中国风气初开,根柢尚浅”,中学和大学“只可从缓建立”。“为今之计,惟有赶紧兴办小学,以为造端之基,并拟别设速成学堂一区,以为救时之用”。①根据这个设想,10月,他在保定开办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学堂督办先为冯国璋,后改为段祺瑞。总办先为郑汝成,后改为赵理泰。监督为曲同丰。第一年招收二百人,分为步、马、炮、经理、测绘各科。二年毕业。1906年8月,该堂改归练兵处办,又名“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学生来自各省武备学堂或陆军小学堂肄业生,每年招收六百人。学生在校一年半,完成课堂操场学业后,还要分派到北洋六镇中实习半年,期满后,“该管协标统官出具切实考语”。②练兵处据学生考试分数和各镇考语,分别授以副军校或协军校等官衔,③分发到各省新军中补“排长、司务长之职”。如分发不完,仍在北洋各镇充当见习军官。当时,这个学堂在全国规模最大,至1909年并入保定军官学堂时已有二千多人毕业。毕业生大都担任北洋各镇军官,其中不少人因受袁世凯或冯国璋、段祺瑞的提拔,后来跻身于北洋军阀行列,如王承斌、杨文恺、齐燮元、刘汝贤、孙岳、王为蔚、张砚田、李景林、张国威、张钫、李如璋、陈嘉谟、齐振林、陈光逵、李济臣、马湘、郑俊彦、张国溶、阎治堂、唐之道、魏益三等。④另外,学堂中还有留学生预备班,自1907年陆军部所派留学生都要在此学习,经考查合格后,再派出国。臭名昭彰的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和张群等人,就是由这里选送入日本士官学校的。

1903年11月,又开办陆军小学堂两所,一在保定,一在姚村。总办为廖宇春。每所学堂一年招收学生一百名。三年毕业。次年2月,又奏设军医、马医、军械、经理等四所“专门学堂”,培养军医、马医、军械官及军需官,于1904年底或翌年初开学。三年至五年毕业,1905年2月,又从北洋速成学堂中考取一百名,加习师范课程,名陆军师范学堂,以冯国璋为总办。学生毕业后,多派往华北、西北和东北各省陆军小学堂,充当总教习、教习或监督。同年9月,又开办宪兵学堂(后改名陆军警察学堂),监督为张文元。由各镇选拔排长或武备学堂毕业生五十名为学员,又考取兵目一百五十名为学兵,均一年毕业。毕业后“编为宪兵队,分驻各镇,以维军纪”。⑤1906年冬,第一届学员、学兵毕业后,编成中国最早的宪兵队。

为了轮训在职军官,1906年6月在天津韩家墅地方又创办了北洋讲武堂,“为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袁世凯规定“全省带队各官均须分班轮流到堂讲习武备”。⑥总办为蒋雁行。额限学员一百八十名,分为三班。“每班以三个月为限,周而复始,以次递推”。⑦先后六班,共毕业学员七百四十名。该堂还附设学兵营,由北洋各镇正副兵内考取四百名为学兵,“授以各种战时实用及训练新兵等法”。一年毕业,仍回本镇,“专备拔充头目之选”。⑧该营管带先后为卢金山、田中玉。

按照练兵处颁布的陆军学堂章程,陆军大学堂应由练兵处在北京创办。袁世凯对这个规定未予理会,为把大学堂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他借口大学堂教习“不能不借才异地”(指用外国军官),“在京延订亦多不便”,于1906年6月“本大学堂之意”,略事变通,⑨奏请开办保定军官学堂。并未经清廷批准,即以原将弁学堂房舍“先行开课”,“授以各种高等兵学”,“为造就军官总会之所”。⑩分为速成、深造两科。速成科一年半毕业,额限学员四十至六十名,深造科三年毕业,额限学员五十至八十名。学员均由各镇军官或武备学堂学生中考选。督办为段祺瑞,总办为赵理泰。这所学堂的开办费二万两,常年经费八万两,袁世凯奏称北洋财力窘困,无法筹措此项经费。他提请练兵处和兵部“设法筹拨”。练兵处、兵部合议结果,只愿“与北洋各分认每年一半经费”。袁大为恼火,立即给徐世昌一信,怒气冲冲地质问:练兵处“有无学员送堂肄业?”如不准备保送,“各半分筹,殊未持平,似可勿劳硕画!”'1'言下之意,你们不出钱,就不要送学员,军官学堂由我一人包办了。练兵处、兵部只得照袁所请,每年拨款八万两。1908年,军官学堂名义上由陆军部接办,实际上一直在北洋派的控制之下。

上述学堂,除讲武堂、军医、马医学堂在天津,宪兵学堂在大沽(后迁北京),其余都在保定。当时保定是全国最大的陆军训练中心。袁世凯先后派冯国璋、段祺瑞“常川驻保”、“督理北洋武备各学堂事宜”。西太后曾于1903年4月亲自到保定视察。袁世凯身穿黄马褂,头戴珊瑚顶孔雀翎,率领全体学生一千多人跪于路旁迎接。西太后赏给教习和学生每人银牌一枚,以示恩慰。

袁世凯一贯认为,“治军之道,首重训兵,其次练兵,训以开其智识,固其心性;练以增其技艺,增其材力”。'2'所以,他和小站练兵时期一样,始终把学生和士兵进行反动的政治灌输放在第一位。他指令各营设随营学堂或“讲堂”一所,由官弁定期给士兵上课,讲“圣谕广训”、“忠孝经”及“军人精神谭”等。'3'各陆军学堂明文规定“忠君尊孔”,而且都有礼堂一所,供奉西太后、光绪帝及文武圣牌位,“每逢皇太后,皇上万寿圣节”和“文武圣诞日”,以及开学和毕业之日,“总办率领各员生衣冠诣礼堂行三跪九叩礼”。'4'课程设置也是“以圣教为宗,以艺能为辅”。除军事技术课外,“古人嘉言懿行”、“圣谕广训”、《左传》、《春秋》都列为必读的“修身课”。还明令禁止进步思想,规定学生“不得妄议时政,私著邪说,结党聚会”,甚至“新闻报纸闲书杂志”不经允许也不准携带。袁世凯企图用腐朽不堪的封建意识,把学生的思想禁锢起来,使他们既有一个顽固不化的头脑,又懂得近代的军事技术。

注释:

①袁世凯:《养寿园奏议辑要》,卷23,页1。

②《陆军速成学堂章程》,见故宫练兵处、陆军部军学司档。

③据练兵处奏定的新军官制,军衔分为三等九级,有协军校(把总、七品)、副军校(千总)、正军校(守备)、协参领(都司)、副参领(游击)、正参领(参将)、协都统(副将)、副都统(总兵)、正都统(提督、从一品)。

④详见《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同学录》,1919年印。

⑤《宪兵学堂章程》,见同②。

⑥同①,卷39,页3。

⑦《北洋陆军讲堂章程折》见同②。

⑧同⑥

⑨《袁世凯致徐世昌函》,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五日。见同②。

⑩《北洋军官学堂试办章程》,见同②。

'1'同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