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塔,留学生们的旅程再次停顿下来。由于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列车并不是每天通行,因此大家不得不在赤塔等待下一班列车。在这里,由于东北局的事先关照,同学们得到了来自苏共对外联络部官员的热情接待。大家在赤塔停留了几天,在当地官员的组织下游览市容、观看电影,对苏联的社会风情第一次有了直观的了解。
离开赤塔,经过六天六夜的漫长旅行,疲惫而兴奋的学生们终于到了苏联的心脏——莫斯科。
隔着车窗向外望去,在站台上迎接的,除了苏共对外联络部官员,居然还有几张东方人的面孔。大家惊喜地发现,他们竟然是在延安保小时就在一起追逐打闹的玩伴刘允斌、陈祖涛等人!如今,他们都已经长成气宇轩昂的青年,就读于莫斯科的大学。
大家跳下列车,和久别重逢的伙伴们拥抱拍打、欢呼雀跃。想到即将在莫斯科重温童年时共同生活的快乐时光,大家无比欣喜,一路的风尘仿佛一扫而光。
可是就在当天,二十一个人被苏方接待人员连夜送往距莫斯科三百公里的伊万诺沃。
在伊万诺沃,同学们被安置在国际儿童院。天气很快变冷了。苏联红十字会“雪中送炭”,为每个人赶制了一件夹大衣和西装。幸亏有了这件夹大衣,同学们才得以捱过漫长的严冬。
为了提高中国留学生的俄语水平,国际儿童院为他们指派了专门的老师。这位叫做费得洛娃的俄文女教师非常和善友好,对中国学生极尽耐心,不厌其烦地讲述难点和要点。在她的关爱和鼓励下,学生们的俄语水平很快有了提高。
经过几个月的突击学习,1949年春天,留学生们被安排到当地的几所学院学习。
四位女同学去了医学院,###、邹家华、林汉雄等去了电工学院,谢绍明、任湘、江明等进入了纺织大学,叶正明等被安排到化工学院。
第三章 开路先锋(3)
伊万诺沃是一个小城市,只有几所非综合性、非重点院校。这些学校在名望和教学水平方面根本不能与莫斯科的学校相提并论。这一情况,与大家的期待相去甚远。
同学们并不知道,当时苏联和国民党政府之间还存在着正式外交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斯大林不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因此在对华关系上是倾向国民党的。为了顾及国民党政权的利益,苏方刻意淡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因此,中国共产党派遣的学生不能进入包括莫斯科在内的各大城市正规大学就读。
时间一天天地飞逝。二十一个年轻人在勤奋学习的同时,心情陷入了深深的惶惑中。一方面,不能及时得到国内时局进展的消息;另一方面,苏方似乎也渐渐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对他们的境遇不再给予关注。进入苏联最高等学府深造的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了。
既然来了苏联,就要进入最好的学校,学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是就在伊万诺沃这样的小城里,不明不白地度过留学生涯,回去怎么向组织交代呢?可是这样等下去,什么时候又是尽头呢?每每想起临行前首长们的殷切希望和自己的郑重承诺,大家心急如焚。加上对气候、饮食不适应,有些人病倒了。
就在大家沮丧苦闷的时候,叶楚梅收到了父亲的来信。叶剑英在信中写道:
“我知道处在遥远的国家,由于言语、习惯等等,自然要增加一些对祖国的怀念。何况祖国的人民,正在以千万倍的信心和勇气,来打断快要挣断的锁链的时候,不断胜利的狂风,吹到无限遥远的西方的时候,你们的心情爸爸是很知道的。女儿,让爸爸们,把新民主的地基铲得平平的,让你们后一代,能够在我们的国土建筑起一座自由、快乐、文明、进步、庄严、华丽的世界。你们不能逃避这一责任,你们必须完成你们这一代的责任。因此。当着你们还在学习时期,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建设我们完全新的中国而努力!”12
青年们争相传阅这份沉甸甸的来信,分享着来自祖国亲人的温情。父辈们充满激情的话语,重新拨亮了大家心中的理想之火。
高年级的中国留学生们也伸出了援助之手。陈祖涛,和刘允斌、张芝明三人联名给苏共中央书记马林科夫写信,反映中国留学生在伊万诺沃遇到的困境。为了表明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信中还列了一张清单,将这二十一名同学的父母在中共的职务逐一做了介绍。很快这封信就有了回音,马林科夫派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科洛马瘳夫来调查此事。
1949年夏,刘少奇和高岗到苏联进行秘密访问,向苏方汇报了解放战争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建国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展。中国同志对形势的乐观判断,彻底打消了苏方的种种顾虑。学生们来莫斯科上学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据谢绍明讲,在大家动身前往莫斯科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1949年夏天,苏联红十字会安排大家到莫斯科附近的谢涅什疗养院休养,途中要经过莫斯科。伊万诺沃方面不知何故不愿让大家去莫斯科上学,就将其中两位同学扣下来不让走,希望借此牵制中国的学生们。可这哪里难得住具有多年革命斗争经验的中国青年干部呢?大家暗地里把两人的行李运上车厢,就在列车启动的时候,两位同学偷偷爬上列车。随着列车一声长鸣,二十一名中国学生终于结束了曲折漫长的等待,开始了憧憬已久的正规学习生活。
大学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在出国前,东北局就已经指示,到苏联后,要根据国家的需要选择专业,并建议学经济、学工业。中央关于留苏学生学什么,也有比较统一和明确的看法。任弼时同志到苏联治病期间,通过任岳、任湘传达了这方面的意见。他不主张中国派到苏联的留学生学习政治,也不赞成学习文科。他强调,中国派到苏联的留学生应该学习工科、学习工业。至于具体学习哪一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开路先锋(4)
因此,与后来的留学生相比,这批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祖国的需要加个人爱好”,成为大家选择专业的原则。
在苏联,对年轻人们触动最大的是其高度的电气化水平。大家都记得列宁说过的话“共产主义是苏维埃加电气化”。因此,莫斯科动力学院是最受青睐的,罗西北、###、林汉雄、崔军、贺毅、肖永定都选择了它的水力发电专业;
高毅也选择了莫斯科动力学院,但是是在土木系学习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