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隋唐五代史吕思勉怎么样 > 第七节 唐初武功六(第1页)

第七节 唐初武功六(第1页)

唐世,西南夷落之分布,仍与前世略同。晋代宁州之地,为爨氏所擅者,《唐书》称曰两爨蛮。西爨曰白蛮,东爨曰乌蛮。西爨,自言先世出于中国。东爨与西爨言语不同,且须四译乃通。盖二者实非同族,特同戴爨氏为君长而已。《唐书》云:西爨,自云本安邑人,七世祖晋南宁太守,中国乱,遂王蛮中。安邑,汉县,今仍为县,属山西。齐世宁州诸爨,恃远擅命,已见《两晋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二节。由此上溯之,三国李恢,为建宁俞元人,俞元,后来之澄江县也,其姑夫曰爨习,见《蜀志》本传。《晋书·穆帝纪》:永和元年(345年),有李势将爨来奔。《王逊传》:李骧等寇宁州,进使姚崇、爨琛拒之。可见爨氏在西南,久为强族。中国仕宦之家,为大长于蛮夷中者不乏,西爨此说,当非妄相攀附也。南诏强后,罗凤胁徙西爨于永昌,东爨以言语不通,多散依林谷,得不徙,则其言语、居处,皆与西爨不同。其语四译乃与中国通,则与中国交涉,亦必甚鲜。《唐书》所载;东钦二姓为白蛮,妇人衣白缯,初裹五姓为乌蛮,妇人衣黑缯,疑乌白之名,乃汉人因其衣色不同而名之,非其本为近族,所异止于衣色也。爨蛮之地:《唐书》云:自曲州、靖州西南,昆川、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距龙和城,通谓之西爨白蛮。自弥鹿、升麻二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乌蛮。曲州,本隋恭州,武德八年(625年)改名。靖州,唐析隋协州置,当在今曲靖境。晋宁、安宁现已并入昆明市;弥鹿川,疑今之弥勒彝族自治县,乃以此得名。唐南宁州有属县曰升麻,疑亦因川而置,未详为今何地。步头,伯希和云:即贾耽《入四夷路》之古涌步,在今建水县境,见所著《交广印度两道考》。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本。东爨地近于僚,疑僚族也。参看下文。爨蛮西有徒莫祇蛮、俭望蛮。又西为白水蛮。地与青蛉、弄栋接,青蛉即蜻蛉。更西,有大勃弄、小勃弄二川蛮。大小勃弄见第二章第二节。西与西洱河接。此今云南之东境及北境也。前世牂牁之地曰牂牁蛮。其北五百里,有别部曰充州蛮,以唐于此置充州名,见下。又其北曰东谢。在黔州西三百里。黔州见第二章第七节。东谢之南曰南谢,西曰夷子。夷子之西为西赵。西属昆明蛮,南至西洱河。《唐书》云:山洞阻深,莫知道里,南北十八日行,东西

二十三日行,则其占地颇广。此今贵州之东北境,四川之南境也。益西,入西康境,曰松外蛮。胡三省曰:盖以其在松州之外而得名。见《通鉴》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注》。松州见第四节。又西南,入云南西北境,曰西洱河蛮。此中除东爨外,当皆为濮族,其俗与中国甚近。其俗颇类有殷,如以十二月为岁首,婚嫁不避同姓是也。《通鉴》云:语虽小讹,其生业、风俗,大略与中国同。自云本皆华人。其所异者,以十二月为岁首。见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案濮族之俗,类乎中国者,盖皆传之自古,其语仅小讹,则皆后来播迁其中之华人,濮族本种,自不如此也。然既有语仅小讹者居其中,则决无四译乃通之理,此亦可见东西爨之必非同族矣。《唐书》云:自夜郎、滇池已西,皆庄蹻之裔,虽不必信,要其汉化实甚深,汉人与之杂居者,亦必不少矣。昆明蛮境接西洱河,而其风俗判然不同,《唐书》云:人辫首左衽,与突厥同。随水草畜牧。夏处高山,冬入深谷。尚战死,恶病亡。盖汉世巂昆明之裔也。居古永昌郡地者曰永昌蛮,盖汉哀牢夷之裔。其西有扑子蛮、以青娑罗为通身袴,此亦贯头衣之变也。望蛮。青布为衫裳,联贯珂贝珠络之。髻垂于后。又有黑齿、金齿、银齿三种,见人以漆及镂金银饰齿,寝食则去之。直顶为髻。青布为通袴。及绣脚种,刻踝至腓为文。绣面种,生逾月,涅黛于面。雕题种,身面涅黛。穿鼻种,以金环径尺贯其鼻,下垂过颐。君长以丝系环,人牵乃行。其次以二花头钉贯鼻下出。长鬃种,栋锋种。皆额前为长髻,下过脐,行以物举之。君长则二女在前,共举其髻,乃行。云南徼外千五百里有三濮:日文面濮,俗镂面,以青涅之。曰赤口濮,裸身而折齿,劖其唇使赤。曰黑僰濮。以幅布为裙,贯头而系之。皆观其俗而知其为古之越。《旧书·地理志》,于邕管诸州,多言其为古西瓯骆之地,邕州,今广西邕宁县。而渝州之北有南平僚,渝州,今四川巴县。南平僚人楼居,梯而上,妇人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贯其耳,贵者饰以珠珰。其附近有飞头僚、头欲飞,周项有痕如缕,妻子共守之,及夜,如病,头忽亡,比旦还。此盖其人刻项为文,乃有此传说也。乌武僚,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饮药,故自凿齿。案此亦因其凿齿而有是说也。俗亦皆类于越。盖又其族之北出者也。

隋世用兵西爨,已见第二章第二节。《唐书·南蛮传》曰:震、玩惧而入朝,文帝诛之,诸子没为奴。高祖即位,以其子弘达为昆州刺史,奉父丧归。上并言震、玩,而下但云其子,殊不别白,隋世刺昆州者为玩,弘达盖玩之子也。《传》又云:益州刺史段纶,遣俞大施至南宁治共范川,诱诸部皆纳款贡方物。太宗遣将击西爨,开青蛉、弄栋为县,青蛉,属髳州。髳州,初名西濮州,武德四年(621年)置,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名,今云南牟定县也。弄栋,武德七年(624年),尝置裒州。盖与西濮州皆尝废,而太宗又以兵力定之。《地理志》:武德元年(618年),开南中,置南宁州。治味,在今曲靖县西。五年侨益州。四年(621年),置总管府。又于姚州置都督府。今云南姚安县。八年(625年),更南宁州曰郎州。贞观元年(627年),罢都督府。而《传》言二十二年(648年)徙莫祗蛮、俭望蛮内属,以其地为傍、望、览、丘、求五州,隶郎州都督府,则后复置都督也。永徽初,大勃弄酋杨承颠寇麻州。在今楚雄附近。都督任怀玉招之,不听。高宗以赵孝祖为郎州道行军总管,与怀玉讨之。孝祖先破白水蛮,又斩小勃弄酋殁盛,而执承颠。乃罢郎州,更置戎州都督。牂牁与东谢、南谢,首领皆姓谢氏。牂牁酋龙羽,武德三年(620年),遣使朝贡。以其地为牂州。在今贵州德江县西。充州蛮亦来朝贡。以其地为充州。东谢酋元深,南谢酋强,贞观三年(629年)偕来。据《唐书·南蛮传》。《通鉴》亦系武德三年(620年)。以东谢地为应州。亦在德江县境。南谢地为南寿州,四年(630年),改为庄州。在旧思南府境。西赵首领赵氏,夷子李氏,自古未尝通中国。贞观中,黔州豪帅田康讽之,皆遣使入朝。而西赵首领赵酋摩《旧书》作赵磨。率所部万余户内附。以其地为明州。在旧思南府之南。松外蛮,分数十百部,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凡数十姓,赵、杨、李、董为贵族,皆擅山川,不能相君长。贞观中,巂州都督刘伯英上疏请击之。居数岁,《本纪》在二十二年(648年)。太宗使梁建方发蜀十二州兵进讨。谕降七十余部,户十万九千,署首领蒙河为县令。《地理志》:巂州昌明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开松外蛮,置牢州及松外、寻声、林开三县。永徽三年(652年),州废,省三县入昌明。昌明,在今盐源县西南。西洱河蛮,道由郎州三千里,建方遣奇兵自巂州道千五百里掩之。其帅杨盛欲遁去,使者好语约降,乃遣首领纳款军门焉。昆明蛮,武德中,巂州治中吉伟使南宁,因至其国,谕使入朝贡,自是岁与牂牁使者偕来。总章三年(670年),置禄州、汤望州。当在楚雄境。咸亨三年(672年),其十四姓率户二万内附。析其地为殷州、总州、敦州。殷州居戎州西北,总州居西南,敦州居南,远不过五百余里,近三百里。其后又置盘、麻等四十一州,皆以首领为刺史。盘州,今贵州盘县。南平僚,王姓朱氏,号剑荔王。贞观三年(629年),遣使纳款。以其地隶渝州。永昌蛮,咸亨五年(674年)叛。高宗以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讨平之。三濮,龙朔中,遣使与干支弗、磨腊同入贡。干支弗、磨腊为南印度之国,见下。三濮盖亦自海道来者也。以上略据《唐书·南蛮传》,皆其部落较大,能自达于朝廷者,其较小者,仅隶属于州郡,则史不能尽著其事矣。《传》云:建中三年(782年),大酋长检校蛮州长史资阳郡公宋鼎与诸谢朝贺,德宗以其国小,不许。诉于黔中观察使王础,以州接牂牁,愿随牂牁朝贺。础奏牂、蛮二州,户繁力强,为邻蕃所惮,请许三年一朝。诏从之。此小部落不达于天子之证也。《新书·地理志》:羁縻州,在剑南道者,诸蛮州九十二,分隶戎州、姚州、泸州三都督府;泸州,今四川泸县。江南道五十一,皆隶黔州;岭南道九十二,分隶桂州、邕州及安南都护府;桂林见第二章第二节。

安南都护府,治今越南河内。可略见其分布之迹。唐世南方民族,情势异于前世者,为僚族之盛。前世僚仅盛于巴、蜀,唐世则州县之招生僚置者,遍于剑南、岭南两道,山南、江南两道亦有之。皆见新旧《书·地理志》。兵事,散见纪、传中者亦不绝。《新书·南蛮传》所载,特其十一而已。盖其种落日盛,出居平地者亦日多也。

隋世用兵林邑,已见第二章第五节。《唐书》云:其王范梵志,裒遗众别建国邑。武德时,再遣使贡方物。贞观时,王头黎又来献。头黎死,子镇龙立。十九年(645年),摩诃慢多伽独弑镇龙,灭其宗。范姓绝。国人立头黎婿婆罗门为王。大臣共废之,更立头黎之女。诸葛地者,头黎之姑子。父得罪奔真腊。女之王,不能定其国,大臣共迎诸葛地为王,妻以女。永徽至天宝,凡三入献。至德后更号环王。马司培罗《占婆史》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本。据碑文云:“范梵志名商菩跋摩(Cambhuvarman)。头黎名建达婆达摩(Kandarpadharma)。镇龙因碑文漫漶,名不可考。摩诃慢多伽独,乃Mahamantrakrt之译音,此言大臣,非姓名也。镇龙之死,国人立其妹之子拔陀罗首罗跋罗为王,Bhadrecvaravarman乃婆罗门之子ChandasyaSatyaKauikaSvamin,《唐书》云立头黎婿婆罗门,误。诸葛地,碑名波罗迦舍达摩(Prakacavarman)。是为毗建陀跋摩一世(VikrantavarmanⅠ)。乃梵志父律陀罗跋摩一世(KucriRudravarmanⅠ)外孙之子,《唐会要》称为铸迦舍波摩云。”《唐书》又云:环王,一曰占不劳,亦曰占婆。马司培罗云:“环王之称,在占文、梵文中,皆无从求其元名。考诸碑志,占婆皆称占婆王或占婆国,从未改易称号云。”案占婆,即《西域记》之摩诃占波。桑原骘藏《蒲寿庚传》曰:“占不劳乃香泊拉(Champura)之音译。泊拉(pura)梵语都城,香泊拉者,香族(Cham)之都城。盖指占婆国都言之,占城乃其义译,中国人以城名名其国云。”隋之破林邑也,尝以其地为三郡,置守令,而道阻不得通。唐世未尝用兵占婆,盖无意于收复其地矣。此亦民族进化,稍趋独立之征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