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婉住进来感觉还挺舒服。
她才坐下,林安便拿了一堆帖子从外面进来,先捡了要紧的汇报,“武大人和幽州刺史派人送来帖子,想要上门拜访,云州和定州的刺史昨日便有派人来问过,姑奶奶您看……”
林清婉边洗手边道:“我下午就去互市,让武大人和郑刺史去互市里等着吧。”
她想了想后问道:“近来幽州无大事吧?”
“小的未曾听说过。”
林清婉这才点点头。
互市的情况一直有传回京中,毕竟有些东西还得林清婉亲自批准,所以互市虽变化了许多,林清婉却对它的情况还算了解。
武侍郎和郑刺史早候在互市那里,一见林清婉便上前行礼,她便挥手笑道:“两位大人不必多礼,我们边走边说吧。”
郑刺史本已在酒楼定好了位置,想着先给林清婉接风洗尘,然后再汇报一些事情,没想到林清婉却是直接来了互市,且还未曾铺垫就直接说起正事来。
好在他也曾与她共事过一段时间,虽不及武侍郎,却还算反应及时,一边笑着往里走,一边简单汇报了一下幽州的情况。
至于互市的事则由武侍郎来说。
秋收在即,秋收过后,互市将会迎来一次盛会,幽州和云州势必要接待更多的客商,所以幽州刺史才会来,不然,林清婉又不是他的直属上司,按说,他不该来与她做汇报的。
如今互市中的商品更加多样化,虽然还是以茶叶,绸缎和瓷器为主,但其他各式各样的商品也有不少。
林清婉看了很满意,问道:“互市中的粮食交易如何?”
“每日的成交量一直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武侍郎道:“遵郡主所令,我与几大商行都定了规矩,每个季度的粮食交易都要到达一定量。”
他忍不住叹气,一开始他们还怕粮食大批量成交对梁国不利,谁知道辽国才过了那道坎,辽国的商人就不太愿意交易粮食了。
一来,这东西不仅重,价格还高,他们哪怕提高两倍的价钱再卖给部落和牧民,所赚也比不上一匹绸缎的利益。
更何况梁国的粮商也为了少买点粮食,多卖点茶叶和绸缎,一个劲儿的提高粮价。
林清婉走后不到两月,互市中的粮价就高得不成样子,温迪罕差点气得亲自从上京跑来找梁国算账。
好在武侍郎机敏,察觉到不对,立即和林清婉商议,又重新制定了几条规矩。
不仅限制了互市中的粮价区间,还规定每天的成交量区间,有高有低。
一开始辽国那边还表示反对,因为这明显违背了他们一开始签的合约,竟然还规定了成交量的上限,那不是他们想买多的都不行了?
武侍郎跟他们扯皮扯了两个多月,让他们看见,若不限制区间,只怕他们一天连一石的粮食也难买到。
因为互市开放以后,粮食的利润的确比不上其他商品的,商人们更喜欢交易其他的商品,而不是粮食。
辽国那边便要求只能定下限,不能设上限,武侍郎差点气笑了。
告诉他们,若要设下限,那必得设上限,不然梁国上下都不设,一切全凭市场交易。
但梁国对出口的粮食收税就高,现在辽国的灾情缓解,对粮食需求也不是那么急迫了,市场中的商品种类也增多,梁国商人便不太喜欢贩卖粮食,就连辽国的商人都不太喜欢买粮。
长此以往,只怕这粮食交易就更少了。
但辽国同意开这互市便是为了梁国的粮食,盐巴和茶叶,若是失了这最重要的一项物资,那还有什么意思?
最后还是同意了武侍郎的提议,互市的规矩也随之一变。
当然,武侍郎是不可能强逼客商们卖粮的,只能找互市中的大客商合作,朝廷会给他们一些优惠,他们则负责这些粮食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