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韩家有了这些免费的工人,还有专人开采原料,铸造武器可以获得利润。”
“名门望族投资了金钱和粮草,可以按照股份获得分红。”
“如此一来,各方都有好处,算得上是皆大欢喜了吧?”
韩涛侃侃而言,说着自己的设想。不得不说,这是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了最为妥善,也是多方受益的最好办法。“堂兄,想法虽好,但矿产乃是国之命脉,朝廷未必同意我们民间去开采,若是没有足够的矿产为续,你的计划也就无法实现。”
“更何况,这数万人的居住也是大问题,将他们安置在何地去开采铸造?也是朝廷担心的问题。”
“当然不是在中原开采和铸造,我的想法是把他们安置到凉州去,那里有丰富的矿产,无人开发。而且地广人稀,处于朝廷与西羌交界之处,不属于朝廷管制。”
“我们可以让这些俘虏圈地造城,除了可以供他们居住,也可以建立我们制作武器、防刺服的作坊。”
“未来还可以建立市集,将中原的丝绸、美酒、茶叶运过去贩售,再将塞外的牛羊马匹贩运进来。”
“发配罪徒充实边疆,本来便是朝廷常用的法子。朝廷从根本上消灭了黄巾军,没有了作乱的兵力来源,又可加强对塞外的控制,更可有一座城池,供朝廷盈利,可谓一举三得。”
“颍川郡中的大族因为这笔投资,名正言顺地有了在边疆贸易的理由。还有朝廷保护,而不必再担着风险远赴朔漠,深入不毛,只在这城中交易便可。这又是一笔很高的收益。"韩涛将自己的完整设想都讲述了出来。“这个主意虽然听上去,并没有什么破绽之处,只是其中手续繁多,而且数万人迁移到凉州也非易事。若是没有朝廷要员相助,只怕也难实现。”
韩冲微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当然这件事不是单靠我们可以促成,我们可以先请曹操来协商。他虽然官职不高,但毕竟有其背后曹氏家族的势力。”
“而且,我们还可以请他找袁氏帮忙,他们家可以有多名朝廷要员,若是他们肯出面相助,这件事就会容易得多。”
韩涛安慰着韩冲。韩冲对韩涛这个提议非常赞同,韩涛随后安排人马上去请曹操和刘关张前来,一同商议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曹操和刘关张听到韩涛相请,都意识到他肯定是想到了好办法,都不敢耽搁,快速赶来。韩涛等几人落座后,将自己的设想详细地向几人讲述完毕,征求着他们的意见。“子真,这个办法听起来很是不错。只是我不过是个骑都尉,就算是两位中郎将位高权重,地位尊崇,要完成这件事也不容易。”
曹操听完韩涛的讲述,首先讲出了自己的种种顾虑,并提出了操作的实际难度。“要想说服颍川豪族,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将粮草拿出来,这里要涉及多少的利益纠葛?谁有这个口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
曹操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颍川望族的说服工作,我和冲弟愿前往尝试,只是我需要孟德公先助我一臂之力。”
韩涛安慰着曹操,并提出了请求。曹操听完韩涛的话,只是轻轻一笑:“你的请求我已明了。此举既有利于社稷,又可兴旺本族,我自会修书回家,我曹氏与夏侯氏族内,应可先筹措出一批粮草,只是路途遥远,可能赶不及三日之期。”
“我还可以修书一封,给好友袁本初,袁氏家族声名显赫。若是他能出面,有了这三个家族牵头,你再和颍川的望族去谈,成功率自然会高上许多,我猜得可对?”
韩涛看着曹操,暗自赞叹不愧是一代雄主,见识果然不同。自己还未开口,他已经猜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还能准确分析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若是曹氏、夏侯氏率先捐赠粮草,就自然成了此事的发起者,在天子和天下人的眼里,自然就是首功。这是在韩涛所说诸多好处之外的额外收益,而且还是更大的影响。难怪史书上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此时的曹操,虽然还是一个官职不高的热血青年军官,但其政治眼光已经相当敏锐,准确地抓到了扬名天下的机会。“好,事不宜迟,我马上带人出发,去拜见各大豪门。”
韩涛说着,就要向众人告辞。“这一路并不太平,我派李顾与你们同往,你们此去既是朝廷行为,有官军随同护卫,方显得郑重。”
韩涛欣喜不已,当即应允,快速地整理好队伍后,离开长社,快速赶往颖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