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未央金屋赋天娇是悲剧吗 > 第45部分(第2页)

第45部分(第2页)

‘看看陈须的婚事,一娶三个,其中两个都是亲王生的王主!简直是大汉开国以来从没有过的盛举。’陈侯爵是越想越不是滋味,嘴里全是苦的:可从头到底,有谁问过他这做父亲的一句没有?就窦太后母女和刘家人内部商量商量就成了——搞清楚没有,娶妻的可是陈家的儿子啊?!!

“姑母嫌少儿为庶出……”陈信没留意父亲的神情,独自伤感。他一开始就担心这个,但总念着这次议的又不是城阳王太子的婚事,幼子娶妻应该没那么多顾忌——好歹姑妈总是陈家人吧,祖父只留下这两个嫡出的姐弟。可没想到……

“少儿身为侯女,有何可虑?阿信,无需多忧。”陈午强打精神,信誓旦旦地向儿子打包票。不管怎么讲,少儿都是他堂堂侯爵的女儿,即使是庶出,凭堂邑侯府的门第和丰厚的嫁妆,还愁没有好亲事?

“至于城阳少王子,……”堂邑侯在那里酸溜溜地叨叨:“少好!长,未必佳!”

“阿父……”陈信却没父亲那么有信心。如果连同出‘陈氏’,身为一国王后的姑妈都不肯接纳少儿做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儿媳,还能指望给妹妹找到什么好亲事?

·

反正少儿还小,还有机会。

整整心态,陈信关切地继续问:“如此,请托一事?”

堂邑侯面沉如水:“城阳王后曰:妇道女流之辈,不问军国之事。”

这个推辞比前一个更直接更无忌。大汉立国以来,或者什么都缺,但绝不缺女子干政。往大处说是吕后的前鉴,世家中夫人、太夫人干涉公务的,更是比比皆是。

陈信一皱眉:如果城阳姑妈袖手旁观,不肯帮忙周旋,父亲这个族长的日子就更艰难了。

本来自嫡母馆陶长公主抱着阿娇妹妹进宫长住,不肯再见父亲的面之后,父亲在家族在朝野已威望大减。这回那么多地方官的空额,如果父亲不能给陈家弄到哪怕一两个,还有什么脸继续担任族长。

一族之长,是有义务的;哪能在其位而不谋其政?陈氏子弟对父亲本已诸多不满,这回荐官再一无所成,非闹起来不可。

“阿父,若请大母出面,能否说服姑母?”陈信掂量着提了个建议。

“不成,不成。”堂邑侯陈午连连摇头。

母亲不是大姐的生母,只是继母;对这个显赫的前妻女儿半点影响力都没有。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自父亲去世后,大姐再没回过娘家。即使入京,也不来。

望着长子困惑的面容,堂邑侯不知道如何说明。其实简单的继母继女情结还是好的。陈王后和继夫人之间的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

陈王后对自己母系的高贵出身极为自豪,再加上五岁为城阳王太子妃,十岁不到成为一国王后,在大汉是仅次于皇后的贵妇了。所以,当这对继母女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辈分的高低和爵位的尊卑是相反的——这简直太要命!

城阳王后对父亲娶个小官吏的女儿当续弦非常不满,认为门不当户不对,有碍陈氏兴旺。而继夫人则自持生了老堂邑侯唯一的嫡子,半点不肯服输。这对继母女的关系……不谈也罢。

“遭拒之事,莫告之大母!”陈午摆摆手告诫儿子。

陈信连忙点头。他当然不会告诉祖母让老人家担忧;虽然他一直觉得,祖母并不太在意妹妹的。

看着火盆里半红的木炭,陈午心里不免感慨:现在就感觉得到母系无人的窘迫了。如果继夫人的门第高,现在他就不用独独指望一个出嫁的姐姐。长子陈信出色可心,但毕竟年轻没有经验,也没有门路人脉。如果,如果陈老陈梁父子还在,就好了……

·

堂邑侯带着一对儿女向母亲请安。继夫人受了,传令开饭。

吃到一半,继夫人挑起小碟里的咸菜看看,皱皱眉又放回去。将箸一扔:“阿午,绿蔬,无绿蔬!”的确,祖孙三人的餐案上,全是肉食和咸菜类,不见一丝绿色。

“阿母……”堂邑侯有些不忍,更有些愧疚。肉食和咸菜腌菜的,几个月下来,的确不好受。

“葑菁,苋……”继夫人神往地回忆往昔那些绿色的冬季……蔬菜不断的好时光!

“大兄,秋冬亦存绿蔬?”少儿很好奇,仰头问哥哥。绿叶菜难道不是只有春夏才有吗?

“少儿,食无语。”陈信眼神异常复杂地看着天真的妹妹。

“哦,”小姑娘撅撅嘴,老老实实埋头吃粟米羹,心里不服气得很:总是这样。明明是大人们先在进餐的时候说话的,这么到她这里就不行了?

堂邑侯黯然。是啊,以前堂邑侯府邸的冬季,新鲜蔬菜可是源源不断的——因为馆陶长公主。

骊山的温泉,非但供皇家休养泡澡,也为长安的皇宫提供反季节蔬菜。

骊山皇庄的农官和农人利用地热和燃料,绞尽脑汁不计代价地为长安禁宫培植绿色菜蔬。数量,自然是极少的。除了帝后,宫内也是先紧着皇子皇女食用,‘夫人’之下的后宫贵妇平常连见都无缘一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