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叶春被太子去信一封,便不敢怠慢,不仅仅探查清楚了浙江沿海的倭患,就连倭国的情报,也借助锦衣卫和东厂的力量调查了个底朝天!”
听闻此言的戚景通一拱手,缓缓地坐下。
而朱棣当即拍板:
“好,就依此计。命锦衣卫携密诏,联络九州与四国的大名。同时,继续稳固沿海据点,确保后方补给无忧!”
……
随着明军策略的调整,战局逐渐明朗。
九州地区的一些大名接到大明的使者,见条件优渥,且明军大势已成,纷纷宣布脱离幕府,表示愿意向大明称臣。
这一举动迅速削弱了倭国将军的实力,也让南部战场的推进更加顺利。
与此同时,朱高煦率部队从南部展开小规模的突袭作战,围点打援,将幕府派来镇压的军队各个击破。
他虽性格粗犷,但在战场上却极富直觉,数次巧妙利用地形将敌军引入包围圈,大大提振了明军士气。
后方的朱高燧则带领工匠加紧建设临时港口,将大量粮草与物资通过海路运往九州的补给站,逐步形成一条稳定的后勤网络。
数月后,明军终于稳固南部战线,并成功包围了京都。
然而,朱棣并未下令立即攻城,而是采取了“攻心为上”的策略。
他命人张贴告示,宣称大明并非来侵略,而是为结束倭国内乱,带来和平与繁荣。
“凡愿降者,不仅保其家族无恙,还可获大明庇护,与中原通商。”
这一承诺迅速瓦解了京都城内的士气,大量士兵偷偷开城投降。
最终,将军幕府孤立无援,被迫遣使求和,请求归降大明。
朱棣并没有理会他们的请和,而是以万国来朝时刺杀的由头,一刀剁了他们的狗头!
京都平定后,朱棣并未急于班师,而是命朱高燧和朱高煴留驻倭国,主持后续的整顿与开发工作。
朱高煴一方面派遣大明官员接管南部地区的行政事务,一方面设立草堂书院,教授汉文化与农耕技术,逐渐将倭国融入大明的体制中。
同时,他还加大对倭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地的金银矿支撑大明国库,为未来的海洋扩张积蓄力量。
而赵王朱高燧手中的锦衣卫则是迅速的安插,并且开始本土化!
你没听朱高煴这个不要脸的都打算南派三叔了吗!
自己的封地还不赶紧收到口袋里!
朱棣站在京都的城墙上,远眺东海,神色复杂。
“倭国一战,虽耗费巨大,却让朕明白,大明若要真正号令天下,海洋是不可忽视的战场。”
朱高煴站在一旁,微微一笑:
“爹,倭国只是开端,南洋与更远的世界,才是大明未来的所在。”
“更何况,你知道张玉最新发现的金银矿有多少吗!”
“粗略估计,区区一座矿山每年便能产五十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