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周姬有用吗 > 第300章 终章 一代雄主(第2页)

第300章 终章 一代雄主(第2页)

此时的柴宗训已近花甲,这两年里,他还送走了曹彬以及吕蒙正,二人都是大周的股肱之臣,柴宗训为此甚至还大病了一场。

病愈后,柴宗训处理起朝政大事来,颇有些力不从心,幸而有太子元明在旁协助,这才让他减轻了不少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柴宗训追封了曹彬为“太保”,吕蒙正为“太师”,至于二人的谥号,他倒考虑了许久。

最终,吕蒙正被朝廷追谥为“文穆”,而曹彬则是“武忠”,同韩通与李筠一样。

吕夷简之所以被柴宗训破格升任为京师府尹,也得益于其叔父吕蒙正的推荐。

曹彬乃是太祖外甥,有他在,柴宗训便可高枕无忧,如今曹彬一去,他不知往后还能依靠哪位宗室长辈,替他筹谋决断……

吕蒙正首辅之位,柴宗训最终还是决定由李沆接任,其他的内阁成员还尚不足以担当这份重任。

李沆向来心存守旧之念,颇为循规蹈矩,但眼下柴宗训已然年老,或许李沆已经“变得”合适,柴宗训也需要这份“安稳”。

向敏中得以升任为东阁大学士,财政部左侍郎王钦若则接过了尚书的位置。

曹彬死后,枢密副使一职交由其子曹璨担任,火器军司指挥使一职则由副将岳义方接任。

岳义方曾亲自带领士卒,研发新型火器,实用性极高,得到了柴宗训的赞赏。

不知是否受到了晋阳的影响,柴宗训也有了退位让贤的想法,如果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充足,他还想乘船出海,去看一看当今世上是个什么样子。

元圣二十二年,柴宗训登基整整五十三年,这一年,他正式步入花甲之年。

在北部战区指挥使王昭远离世,获封“少保”,追谥“武靖”之后,柴宗训就将指挥使的位置交给了郭守文之子、战区副将郭崇仁。

郭守文之女郭千凝,正是太子良娣,永明郡主之母。

这年中,柴宗训第一次在朝会上,向诸臣表露出了想要传位给太子的想法。

不少朝臣皆不愿柴宗训就此离开朝堂,生怕朝局生变。

柴宗训则拿出了太子元明此前监国,以及数年来协助其梳理朝政之事的成绩,试图说服众人。

这场拉锯战持续了两三个月,最终还是以柴宗训的胜利而告终,那些站出来极度反对柴宗训退位让贤的臣子,不外乎都是一些久居朝堂,却又毫无建树之人。

他们本想在柴宗训在时,求一个安稳致仕的结局,这下新君即位,他们肯定会成为元明借以立威的对象。

他们不知,并不是因为顾忌几人年老,或是对大周有所贡献的份上,柴宗训才让他们留到此时,而是柴宗训早就有意让元明将他们当成磨刀石。

元圣二十二年九月,柴宗训宣布退位,将帝位让给太子元明,称作太上皇帝。

退位之前,柴宗训加谥太祖为“开天肇纪圣神恭肃文武孝高皇帝”,世宗为“启天肇运圣德神功睿武孝文皇帝”。

柴皇后被加谥为“圣穆懿德昭宪皇后”,符皇后加谥为“圣文宣慈昭明皇后”。

柴宗训退位后,不愿待在京北府皇城,后迁居京南府皇城。

众后妃中,除李云烟陪同柴宗训前往京南府外,其余诸人皆被诸王接入府中,颐养天年,吴昭容与孙昭媛则搬入寿康宫居住。

太子元明登基之后,诸王本应自请改名避讳,元明言道,不如让他一人改之,还省去诸多麻烦。

后元明将“元”字改作“玄”字,两字古时互通,不改其意。

玄明还宣布自明年起,改元“隆光”,他也成为第一位在京北府皇城登基的大周天子。

不久,玄明便将唯一的嫡子柴弘基立为太子,封太子妃魏昭堇为皇后,庆安为永明公主。

太子良娣郭千凝被加封为德妃,曹珺被加封为淑妃,同年在宗室朝臣的建议之下,玄明决定充实后宫,以求绵延子嗣。

在这期间,柴宗训与李云烟二人在京南府待了数月后,便在玄甲卫都点检的护送下,准备巡游天下。

隆光元年,柴宗训驾临闽越一带,此处经由钱氏几代人的经营,逐渐在大周海运贸易中崭露头角。

无数闽越百姓跨越山海,或奔赴南洋,或前往扶桑,扎根海外,反哺大周。

二年,柴宗训的脚步到达了岭南,此处乃是当年他任命尹崇珂开海贸先河之所在,往昔一切历历在目。

今日的岭南,已同南边的安南省、越南省一道,成为大周在南洋的海贸据点,随处可见的码头每日都堆满了货物,熙熙攘攘,利往四海。

三年,二人深入大理故地,此处已于缅南省、湄南省二省联通,人货往来已十分畅通。

这一切,还有赖于水利部尚书陈省华多年经营,其子陈尧佐已也接过了其父的担子,继续忙碌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事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