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晋花费50万科技点将这款护卫舰的设计方案,以及附带的技术方案兑换出来后,陈晋便开始了自己的改进计划。
首先,这款护卫舰虽然拥有非常多的发射单元,但采取的发射方式依然是老一套,就是上一枚导弹发射完之后,才能执行下一枚的发射,这是基于安全考虑下普遍采用的方式。
不过这种发射方式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发射速度非常的慢,要是想要对某个敌对目标形成火力覆盖,就必须要多艘舰船同时开火才能达到。
在只有一艘船的情况下,就算采用冷发射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导弹发射频率,但依然无法有效的提升导弹发射速度,也无法达到火力覆盖的目的。
所以这种方式并不符合陈晋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晋额外花费了5000点科技点,兑换了一个名为“火力网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的技术,这项技术是某平衡世界华夏国在2035年研发出来的。
据描述,这项技术发明者居然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小伙,也是非常的厉害了。
这项技术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非常的简单粗暴,它被发明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一艘船就可以完成火力覆盖,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它虽然能将导弹的发射速度达到非常高的地步,但它也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就是因为它发射导弹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导致一般的驱逐舰根本承受不住如此高的消耗。
你能想象一艘搭载了数十上百枚反舰导弹的驱逐舰,仅仅只需要一分钟,就能将导弹打完的场景吗?
因此,这项技术最初被研发出来的时候,就遭受到非常多的诟病,并没有军舰愿意采用这套技术,既有安全上的考虑,也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把导弹发射完,然后只能干瞪眼了。
不过随着后面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万吨大驱被设计生产了出来,新型的万吨驱逐舰大多数都拥有过百的发射单元,甚至超过150个发射单元的驱逐舰也为数不少。
在拥有了如此之多的发射单元后,平衡世界华夏国的驱逐舰设计师们,也开始重视起了这项“火力网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因为他们发现搭载这项技术的驱逐舰,拥有着非常可观的火力输出能力,特别是在针对那些小型舰队的时候,非常的有效果。
要知道搭载了这项技术后,它能让你一轮齐射至少6枚反舰导弹,并且二次齐射的时间间隔仅需5秒!
所以,在如此之快的发射速度下,那些有3-4艘舰船组成的小型舰队,根本拦截不过来,分分钟就被团灭了。
要是有多几艘这样的舰船组成舰队的话,就算遇到大型的航母战斗群,也依然能形成有效的火力覆盖。
因此,在这样的想法下,陈晋才选择了将这款技术兑换出来,并应用到058C型火力支援护卫舰上。
这项技术包含三个模块,第一个是垂直发射系统的架子,采用了特别定制的结构,非常适合快速装填;
第二个是冷发射的模块,这个模块是整套技术的核心部分,它可以让导弹在一轮齐射的时候,将多个导弹精准的弹射到不同高度。
避免导弹在出仓之后,因风力、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导弹发生碰撞,从而影响导弹的点火,或者导致导弹的发射方向发生改变等后果,这也是为什么目前都是采用单一发射发射的原因了。
毕竟要是出现两枚导弹发生碰撞,导致方向出现急剧变化的话,就很有可能出现自己发射的导弹把自己给炸了的情况。
所以,通过精准控制的方式,把导弹分别弹射到不同的高度,然后再按顺序点火,从而实现了一轮齐射至少6枚导弹操作的同时,也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至于第三个模块,则是这套技术的控制系统了,冷发射模块是整套技术的核心没错,但控制系统也同样的非常重要,他可以让冷发射模块完成精准控制的操作,这个操作需要通过计算机的计算才能完成,并且导弹的点火顺序也同样由它来完成。
三个模块相互相成,从而组成了这项“火力网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技术。
。。。
除了针对发射系统的改进外,陈晋还针对这艘护卫舰的电储方案做了改进,采用了固态石墨烯电池I型作为电池储备模块。
在能量密度高达8000-9000WhL的情况下,仅需1立方米大小的电池组,就可以拥有8000-9000度的电量,就算应付50KW超高功率的雷达满载运行,也能保证使用时间达到160小时以上。
更何况,在如此之大的护卫舰上,也不可能只有1立方米的空间可用于装载电池。
所以,在采用了固态石墨烯电池作为电能储备模块后,不仅降低了护卫舰的油耗,提升了护卫舰的续航能力,还能保证船上的电子设备以及生活设施的稳定运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毕竟这些设备日常使用的电力来源,可都是通过舰船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来进行发电的,要是舰船处于停止航行状态,船上的电力来源就只能通过柴油机发电机获取了,要满足整艘船的电力需求,所需要的发电机功率自然是非常大的,大功率意味着油耗就大。
因此,陈晋才觉得非常有必要对这艘护卫舰的电力系统进行改进。
但由于电力系统,以及垂直发射系统都涉及到舰船结构的改动,所以陈晋将技术兑换出来后,也是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才能将其全部应用到这款护卫舰上。
为了保证自己的改动不会对护卫舰的整体造成影响,他利用计算机进行了数千万次的数据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