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里有七本厚重的书,六本好懂,一本难懂。
是法官的那本《纽芬兰史》,父亲影印下来的。
在纽约时我买过另一本《纽芬兰史》,那才是我最常读的书。
我独自迈着沉重的步伐。
走不到一会儿,就看不见周围如画的风景了。
饥饿与疲劳常折磨得我几近精神错乱。
看啊,看啊,追溯几百年的历史,看到后来,我都觉得,这本法官题赠给我父亲的书,原来都是他自己用潦草的笔迹写成的。
我可能已经把这书读了20多遍了。
我开始觉得,我给自己定下的史诗般的目标其实不是这次步行,而是这本书。
我要毫不间断地读自己国家的历史,一遍又一遍,直到把每个字都敲进我的脑子里,就像海恩斯读《圣经》一样。
我那本《圣经》仍躺在箱子里,从未打开。
《圣经》是我在科纳布鲁克买的。
我希望,这种假冒的信仰能打动供我吃住的工段工人。
不出所料,这招果然奏效。
更重要的是,它能打动工人们的妻子。
每每他们的妻子拿我的箱子,要找里面的脏衣服去洗时,便会发现《圣经》。
那本我一页都未曾读过的《圣经》会让拒绝我的工人信服,同意和工会签约。
他们原本把我当成一个不信神的社会主义者。
我告诉他们,每次我精疲力竭,迈不开步的时候,只要拿出《圣经》读一读,便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没有它我不可能走那么远。
〃我恬不知耻地说。
与此同时,我又记起,为了减轻负担,多少次我都想把它扔掉。
原先在家,我听够了母亲复述《圣经》的段落。
现在,即使不看书,我也能轻而易举地随口说出几段来。
于是,饭后总有人要我说感恩祷告,似乎我原本是个巡回教士,兼差做起了工会组织者。
一切是多么奇异!蜿蜒的〃工段工棚〃镇,文明狭窄的溪流从岛的一端穿越广袤荒原,一路流淌到岛的另一端。
一英里一英里地划为若干段,每一段驻地都有工棚,里面住着因疏离而几近古怪的家庭。
他们住的也只能叫棚子,四面用柱子撑起的木板房。
因为底下要么岩石太多,没法打地基;要么就是沼泽地,地基会下陷。
平平的屋顶用漆黑的毡子和油亮的柏油做防水。
屋里唯一的装饰就是金属烟囱管帽。
管帽盖子可以由炉边的绳子拉开和关上。
刮风时,没有任何形状的屋顶比平顶来得坚实耐用。
风暴袭来时,工段工人们像固定海上的船只一样用木板固定住工棚,然后点上灯。
否则,即使大白天,屋里也是黑漆漆的。
许多工棚靠边上斜插入地面的树苗围成栅栏支撑,所以,下半部分看上去像印第安人的圆锥形帐篷的框架。
要不是这些〃耐久物〃,工棚恐怕早就像手推车被刮离铁轨一样从驻地上被刮跑了。
判断何时可以安全发车的方法不是很科学。
工人们通过顶风打开前门的难度来估算风力大小。
这样的〃测量〃我不止见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