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李宁创始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1989年6月,北京发生了风波。李宁与签署合约的海外公司联系时,几家公司都变卦了。于是,运动服装厂的建设,“李宁牌”服装推出的整个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这对李宁来说,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但是,相比一年前的汉城奥运会,这又算得了什么。

这时,李经纬想起一个人——刘秋毫——新加坡康基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是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依靠国外订单生产名牌服装。李经纬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抱着尝试的态度联系了刘秋毫。

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刘秋毫当即表示有极大的兴趣,并决定马上就到三水实地考察。几天之后,刘秋毫来到了三水。双方就实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愉快地签订了合同。就这样,濒临绝境、几乎胎死腹中的服装厂,忽然绝处逢生,再现希望。

经过紧张的施工,不到8个月的时间,原属于健力宝的一个五层楼大型仓库改建完毕,一座5000平米的厂房竣工了。屋顶上,一块巨大广告牌非常醒目地写着几个大字:“李宁牌。”

2。亚运圣火照亮“李宁”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如果把正比作基础,那么奇就是智谋,在拥有实力的基础之上,只有进行变化,运用不同于常人的智谋才能取胜。

商场竞争,不亚于战场。建立了企业之后,以企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只有运用智慧和勇气,通过奇妙的战术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借力“李宁”,王子涉足商海(3)

李宁品牌诞生后,如何迅速把品牌形象树立起来,成了考验李宁个人商业能力的最大难题。当时,大多数国内企业对广告宣传并没有科学的认识,只是简单地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做广告,但李宁认为,在宣传方面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1990年9月,第11届亚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这次亚运会是我国第一次承办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国家对这次运动会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后来的2008年的奥运会。在政府的号召下,全国人民都为筹办这次亚运会贡献力量。

当时,国内的经济普遍不景气,市场疲软、产品积压、能源紧缺、资金紧张。这个时候,中国举办亚运会,已不仅仅是为了发扬体育精神。最重要的是,有关方面把这次亚运会当作提高中国威望、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统一的良好机会,同时希望借助这个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中国的实力。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这次亚运会也受到举国上下空前的重视。

面临亚运会,李宁认为这是一个品牌宣传的极好时机,他和李经纬商议了一条“以健力宝推动李宁牌,以李宁牌促进健力宝”的策划方案。这个战役的关键,是如何在亚运会上登场亮相。

亚运会组委会试图把商业融入重大体育赛事,为争办2000年的奥运会增加砝码。这为国内外商业企业借助重大体育赛事宣传企业品牌提供了机会。但赞助亚运会,对于想借助亚运会宣传的企业来说,将付出巨大的资金代价,因为亚运会组委会面临着资金筹措的困难,6亿人民币,绝对不是一个小的数字。

李经纬根据所策划的联手亚运会的计划,以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以600万元买下了亚运会的专用饮料赞助权。实际赞助费用达到1000多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价的数字,健力宝成为第一个大规模赞助亚运会的国内企业。

“以健力宝推动李宁牌,以李宁牌促进健力宝”的计划设想的是两个品牌的发展,而健力宝对亚运会的赞助只限于饮料,“李宁牌”如何搭上亚运会这趟东方特快,还是一个疑问。

这时,李宁突然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长途电话,是中央电视台导演袁德旺打来的。袁德旺处于信息的中心,对亚运会筹备的诸多情况比较了解。无意中两人谈到了亚运火炬的赞助情况,李宁不失时机地向他打听亚运会的筹备情况。

根据袁德旺了解:当时亚运火炬接力还没有找到赞助,但有几家外国公司对此很感兴趣。通过这个电话,李宁找到了登上亚运列车的契合点——亚运会火炬接力,这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吗?

李宁后来回忆道:“刚到健力宝,作为一个商业人士所能看到的,从体育角度尤其是体育盛会,对一个产品,对一个企业的文化及商业宣传效应,都会带来明显的效果。那时候,我感受特别强烈,因为重大活动,不仅参与人多,投入的多,宣传的媒介渠道的面,都非常广,能带来一种很强的商业宣传效果,而且对企业形象的建立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尤其是体育盛会!”

那一支燃烧的火炬,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传递,激发着人们的爱国热情,凝聚着中华民族感情,全国人民都参与到这盛大的节日之中。如果能赞助亚运会火炬接力呢?

李宁的想法得到李经纬的大力支持,李经纬果断决定让李宁立即去北京,一定要把火炬传递赞助权买下来。事实证明,李宁对商业的敏锐和李经纬的魅力,共同创造了中国营销史上的一个奇迹。

李宁火速赶到北京。然而,组委会负责人说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让李宁一下子愣住了:300万美元?!

当时,国外的企业纷纷把亚运会当作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机会,竞相拿出巨额资金以获得在亚运会上露脸的机会。一些外国企业明白,买下亚运会火炬的传递权,就等于拿到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金钥匙。

1990年,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在起步阶段,国内企业大多数并没有体育营销的概念,意识不到亚运会所蕴藏的商业机会,没有谁会想到拿出大笔的资金投入到这个并不带来实际销售收入的火炬上。

日本富士、韩国三星等几家外国公司把亚运会当成开拓中国市场的好机会,纷纷表示愿意买下亚运火炬传递权。有四家公司展开逐鹿,筹码一直往上加,一家韩国公司竟然开出300万美金的天价。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借力“李宁”,王子涉足商海(4)

李宁知道这些情况后,只能怪自己失去了良机,但是他并没有言输。

李宁想起日本东芝社长士光敏夫曾说过的一句话:“一旦把要做的事情决定下来,就一定要以必胜为信念,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干到底。人没有能力的界限,所欠缺的往往是坚定不移的意志……面前遇到墙壁,就要决心穿过去,即使失败了,只要紧紧盯着墙壁,最终就不会倒下,即使倒下了,爬也要往前爬。”

他想起了洛杉矶奥运会。一个叫尤伯洛斯的美国人,像一个魔术师,利用商业这根魔杖,在电视转播权、广告权等方面,吸引赞助商投入巨额赞助资金,净赚了亿美元。但是尤伯洛斯留下了燃遍美利坚大地的奥运火炬传递权,只对美国同胞开放。

这是为什么?答案是唯一的——爱国主义!

李宁参加过很多运动会,他深有感触:“主办者都将运动会当作弘扬本国民族精神和建立民族自信心的最佳时机,我们当然也希望跑遍全中国的这次亚运会火炬传递具有这个象征性,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一个小学生、工人、农民或教师,他们在参加这个活动时,都会希望那些商业活动能代表中国的一种精神。”

李宁找到了火炬处的处长、中国青年报社的###,声情并茂地说:“自己参加了那么多次大型比赛,站在领奖台上,奏中国的国歌,升中国的国旗,却穿着外国人的衣服,随便换作哪一个人,心里都不是滋味。就是因为这种难以言述的感觉,自己才下了决心要搞中国人自己的服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