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第114章 第114集(第2页)

第114章 第114集(第2页)

释迦牟尼佛成就本门以后,他当然不会闲着。一方面他上求佛道,他就用一种身体亲近十方诸佛;一方面用另外一个身体来到众生世界度化有缘的众生。其中有一次,他生长在一个婆罗门的家庭里面,做一个修道者,他那个时候叫儒童菩萨。他有高尚的道德,而且广学多闻,他经常参加婆罗门的辩论,都得到最高的荣誉。后来有一天,他们就听说燃灯佛要到这个村庄来说法,所以婆罗门就夹道欢迎,大家就在道路两边欢迎。燃灯佛走着走着,走到释迦牟尼佛前面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突然看到,燃灯佛前面有一个坑洞,里面有些污泥,所以儒童菩萨就把他那个发髻解开来,把他的长头发铺在污泥上面,来保护燃灯佛的足。燃灯佛当时一看到儒童菩萨这么做,就给他授记了。他说,你未来在九十一劫以后,会在娑婆世界成佛,名号叫做释迦牟尼佛。这个儒童菩萨听到以后起大欢喜,没有多久就入灭了。

这个地方有什么问题呢?疑问者是说,您老人家已经那么早就成佛了,那为什么燃灯佛还给您授记成佛呢?就说明这个叫示现嘛。佛陀的示现,我们说过,示现不是他想示现就示现,他是恒顺众生的根机,恒顺众生的因缘,你跟他什么因缘,所以他不是每一生都要示现佛身的,他很多是属于菩萨身、畜生,各种身。就好像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他今天也是来示现,示现当作一个声闻众,然后释迦牟尼佛给他授记。其实,舍利弗尊者早就成佛了,他哪需要什么授记呢?

这个就说明所谓的“一佛出世,千佛护持”。燃灯佛今生是一个主要的教化者。诸位!你要知道一件事情,一世无二佛。就是这尊佛出世以后,他说法以后,他从正法、像法、末法,只要这个佛的法没有消失之前,末法没有结束之前,不可能会有第二尊佛出世。只要有人出世说他是佛,那就是大妄语,没有例外。所以,为什么你说你是佛反而罪比较轻?因为没有人会相信。那也就是说“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当燃灯佛他的因缘教化,他是一个教化主的时候,其他的有成就本门的佛来这个地方,他只能现弟子相,所以当初释迦牟尼佛示现弟子相。既然现弟子相,他受燃灯佛授记也是应该的,正常的。

所以这个地方是说明这个迹中的一些过程,佛陀各式的变现,这个都是恒顺众生的一种方便示现。

寅三、正明益物

我们看寅三的“正明益物”,这个讲过去是怎么教化众生。

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盘,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

这说明佛陀过去是用什么方式来教化众生。说这个佛陀成就本门佛以后,他是怎么样跟众生来接触呢?说有些众生善根成熟了,来至佛所。你善根成熟了,你就有机会跟佛陀在人世间相遇,你这个人有幸生长在佛世。生长在佛世以后,佛陀怎么度化众生呢?

首先,佛陀先用智慧眼,他的中道智慧眼,去观察你过去生所栽培的善根。佛陀度化众生不是强求,先看看过去生你相信什么真理,这个很重要。有些人只相信业果,所以他这个业果的信解,产生业果的观照,他的行为只有一种,叫做断恶修善,他不会修出离道的,所以佛陀只能讲人天乘法门。

所以佛陀先看他的善根是属于人天乘的,是二乘的,是菩萨乘的,是一佛乘的,先观察他过去生所信解的真理的善根。然后随其所应度化的方便,佛陀再现不同的身相,八相成道,不同的名号,不同的寿命,乃至于在不同的时间现入涅盘。这个讲现身。所以佛陀是为不同众生现不同的身,最后说不同的法,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能令众生发欢喜心”,先栽培欢喜益,四悉檀欢喜益。

所以佛陀的现身是不一样的。就像天台智者大师说的,就是佛陀说法的时候,你今天是一个三乘的圣者,只要证得初果以上,你看到佛陀的身相就不一样了。你要是法身菩萨,看佛陀说法,那你看到佛陀是胜应身,殊胜的胜,那是无量功德相好庄严的他受用报身,叫胜应身。如果你是一个阿罗汉,看到佛陀的身相,那就是带劣的胜应身。如果你是生死凡夫,就看到佛陀是丈六比丘相,就是劣应身。这是不同的现身。

第二个,“佛陀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大家都在听佛陀说法,你是人天乘的,佛陀同样讲一句话,你听到的是人天乘的道理,他听到的是空性的道理,有些人听到是中道实相。佛陀就是有这个方式,能够面对不同的根机,现不同的身,说不同的法。

这个地方,我们看附表三十六。佛陀成就本门以后,他三身具足。我们把这个三身作一个简要说明。

首先我们看法身。法身是无始无终的。也就是说,法身是贯穿凡夫,也包括圣人。因为它是一个理性,它是一个道理,所以它本身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它是清净又具足,虽然清净,它具足无量的性功德。

法身是通凡通圣。那在凡夫这一块叫什么法身呢?我们现在叫做“自性清净法身”,就是没有功德,但是我们有希望,我们“具足”无量的功德。你不断地去理观,不断观照跟事修以后,它就会从“自性清净法身”转成“离垢妙极法身”,那就是有功德力、有妙用了。所以我们现在叫做观照一念心性,那果地叫做法身成就,是这样子一个情况。所以法身是无始无终。我们现在也是有,但是我们现在叫什么?叫名字即法身,叫做自性清净法身。

我们看报身。这个报身就不一样了,报身是有始无终。它有一个开始,就是透过理观的始觉智慧,修习六度万行,然后成就一个有形状的功德庄严。这个报身包括自受用、他受用。自受用就是佛陀自己受用的,别人不能分享。所以这个自受用报身,把他跟前面的法身加在一起,属于本门。自受用报身跟法身是属于本门,就是尽未来际受用常乐我净。他受用报身就不一样,他受用报身属于迹门,他是佛陀现出广大的胜应身,为十地菩萨说法。这属于他受用,属于迹门。

我们看应身。应身就完全是慈悲应现,随缘变化了。看他的根机,现不同的身,说不同的法。

这个应身有应化身。应化身就是他要现佛界身。佛界身是最困难的。这个世界上就你做佛陀,其他的法身菩萨做你的弟子。他必须怎么样?他要经过长时间的成熟众生、庄严净土。尤其是成熟众生,主动权不在你。这些过去生跟你结缘的众生,他们要懈怠,你就要等待。或者你主动地去教化他们,你变现成他的父亲,变他的母亲,变他的儿子——后面会说到这个药王菩萨变成他的儿子——你可以用种种的示现来加速你的众生善根成熟。但是结论就是,你要等待。等到你有缘的众生善根成熟了,你才能够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应化身的佛。其他的菩萨,甚至于其他的佛陀,要配合你,示现你的弟子来帮你教化。所以现佛界身是最困难。

那现九界身就没有什么准备了,随时你可以现出一个菩萨身去帮助哪一尊佛;你可以现出一个鹿王、蛇王去度化众生。你只要不现佛身,你随时可以做到。只要跟你的众生善根成熟,你就可以马上现身,就九界身。另外一个,变化身。这个应化身,不管佛身,不管九界身,他有一定的寿命的,他有一定成长过程的。这个变化身就是一时的感应道交。比方说你念观世音菩萨,你肚子痛,你一念,欸,马上好。这是观世音菩萨现身。这个是瞬间的,就是随时随地现身,只有你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

总而言之,这个菩萨的现身,在经典上的这个科判里面叫做“机感现形”。为什么有些佛陀可以为某一个人现身,为某一个人说法,而不为其他的人现身说法呢?

他有四个条件:第一个,你的根机,机。你根机不成熟,佛陀不会为你现身,也不会为你说法的,佛陀只有默默地等待。根机。第二个,你跟佛陀产生感应。你的善根力,你的出世的善根力去感应佛陀。机、感,第三个才有现身,第四个才有说法。所以佛陀会不会现身,佛陀是没有主动权的。佛陀有再大的力量,都不能主动地教化众生,佛陀只能被动地配合,就是“众生心垢净”,所以“菩萨影现中”。

所以净土宗我们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理解,他以为说,我好好念佛,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自然会帮我保持正念。这个你就错了。这个应化身的示现,四个条件,机、感、现身、说法。你没有机,也没有感,佛陀是怎么现身替你说法?怎么可能?你缺乏机,也缺乏感,你就直接念佛,你一念佛号,你说,不怕,我不怕,我临终一定保持正念。为什么呢?因为佛陀会加持我。你要先有本事把佛陀感应出来,佛陀才有办法去加持你,去现身说法,这是后半段。

就是说,你不一定有佛陀的功德,但起码你是怎么样?你的内心必须顺从本愿。你内心必须怎么样?跟佛陀是同一个思想。就你的根机,就是我长不出这个水果,起码我跟佛陀是同一个种子,你要有那个根机。你连那个种子都看不到,我们的大地里面看不到你这个苹果的种子,你怎么去感应佛陀呢?

所以我们净土宗一定要知道,你一定要注意这四个次第:因为你的根机,跟佛陀的本愿感应,然后佛陀才会现身,然后替你说法,然后你才往生的。所以你的第一个启动点就是机,你必须有净土宗的根机。什么是净土宗的根机?简单讲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你要有这个心态,有这个决心,所以这个地方是值得我们注意。

我们回到经文来,把这个经文再重复一次。

佛陀是怎么度化众生?佛陀说,我作为一个法身菩萨,有广大的自在力,但是我度化众生是没有自在力的。怎么说呢?我看到众生以后,我是用我的智慧先去判断他的根机,然后根据他的根机我再现不同的身,我要用什么名号、用什么寿命、用什么身形来度化他,然后再根据他的根机来方便说法,使令他生欢喜心。所以佛陀完全是恒顺众生,是被动配合的。所以你的根机决定佛陀会不会现身,会不会说法。

这是讲过去。

丑二、明现在益物分三:寅一、机感现形;寅二、一代所说;寅三、巧说之由

寅一、机感现形

我们看现在,丑二,明现在益物。

现在益物也是这个道理,也是机感现形。

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前面是讲到过去的度化众生。佛陀度化众生,过去当然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包括娑婆世界,包括十方世界。那么讲到今生,就是单指两千五百年前在娑婆世界这一次的应化,就是所谓的现在益物,佛陀特别讲到在今生的八相成道。看看他是怎么回事。

“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就是佛陀准备度化娑婆世界两千五百年前那一期的诸声闻弟子跟菩萨弟子的时候,他发现一个事情:这个娑婆世界,因为那个时候人寿大概八十岁左右,进入五浊恶世了,所以大家怎么样?“乐于小法。”乐于小法就是怎么样呢?追求三乘的果报,就是要速战速决。那么三乘果报,当然有些人追求安乐道、解脱道等等。这是第一个,根机太小。第二个,德薄垢重。他不但是根机小、福报轻薄,而且“垢”,我法二执特别坚固,烦恼粗重。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度化娑婆世界之前,他都先已经观察根机了。第一个,根机小,福报不够;第二个,烦恼又粗重,所以他就知道要怎么做了。佛陀只能够说,我十九岁出家,然后呢?然后三十成道。只能这样讲。必须把他成道的时间缩短,必须把他的果报变得比较低劣。然而实际上我成佛以来,我的本门成佛以来,已经有无量无边阿僧只劫了。只是以这种示现的方便来教化众生,使令大家渐渐地“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