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毛情传不为遇见只为远方 > 第五章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第1页)

第五章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第1页)

]前世的乡愁

华夏民族历来都是安土重迁的,那是古老的大陆文明、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痕迹。但是随着朝代更迭、历史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迁徙的生活。无论是唐宋时期北方民族的南下,还是清末民初的“闯关东”,还是1942的难民大逃荒,都是各族各代人民似候鸟般迁徙的证明。并不是每一次迁徙都是去往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更多的是迫于形势、被逼无奈。

随着动荡的生活开始,不断的人口交换便成了一个社会里最常见的特征。也许几代之内,你还知道你的祖籍在哪里,你的祖上是什么世代,你的父母是从哪里迁到哪里的,你又是在哪里出生,在哪里长大,在哪里工作安家,在哪里老去的。但是一代又一代的迁移,会导致最后家族的命脉面目全非,再也没有人记得原来的样子。

家谱也许也曾在一段时期内帮助我们记忆我们的家族,但是时间能摧毁一切东西,那薄薄的几张纸,很快便会细碎腐烂,也许在搬家的途中随风而逝了,谁知道呢?我们的记忆也就随着这几张纸一起飞散了,我们的过去堕入万劫不复的过去,我们的乡愁只能穿越前世,欲说还休。

古往今来,乡愁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挥之不去的心病。家乡成了许许多多颠沛流离之人、烽烟战火之中遥不可及的远方。对于自己过往的怀恋,对于自己根的探寻追溯,成了许许多多文人墨客一生追求的东西。乡愁带给人绵绵不尽的思念与忧伤,但是它同时也带给人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情思。多少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小说家从乡愁里诞生,又有多少革命家、政治家从自己家乡的热诚开始走向世界。

记忆的年轮转了一圈又一圈,岁月的脚步沧桑了指尖浮华,掬一捧光阴,细数过往的倒影,那深深浅浅的诗行里留下的淡淡静好,便是时光给的暖。

我们从小就在余光中“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诗歌里长大,那一句浅浅低吟、轻轻念叨的句子,承载了他多少思乡之情!

还记得席慕容的《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吗?短短的诗里,流淌着多少离愁别绪,多少深深浅浅、明明灭灭的乡愁。

不仅仅是现在,古代虽然迁徙不如现今那么频繁,但是许多文人墨客、浪子政客都四处浪迹形骸,漂泊天涯。并不是他们不想家,他们也有爹娘有妻小,只是仕途不顺、境况不佳。还记得永远能在我们朗朗读书中找寻到的李白的乡愁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最是那一刹那的温柔,能触碰人心底最柔弱的角落。而这个角落最柔弱的却是家乡。

岁月如歌,道不尽风情万种,无痕的时光迂回,在懵懂的记忆里,我们也只如一叶偏舟,只能任由时光的流逝忙不迭的,在岁月里蹉跎。

还记得宋之问《渡汉江》中那深深的怯乡之情吗?“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即使是回了家乡,那年深日久积累起来的乡愁又是多么不容易消失啊。

还记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又是怎样一种辛酸与无奈!在外漂泊一生,两鬓斑白才得以回到家乡,结果家乡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儿童相见不相识了。一个陌生的,哪怕是崭新的、更好的家乡对于一个日日夜夜在思念家乡中度过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

还记得杜甫的《春望》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国破家亡之时,家乡已经成了奢侈的假象,唯有盼来一封平安的家书,聊慰存心。

还记得崔颢的《黄鹤楼》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每一次日出日落,风吹草动,都能看见家乡的影子。无论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还是一望无际的江面上若隐若现的雾霾,都承载了千百年来浪子对地平线以外的家乡的追寻。那一双双真切的目光,望穿了多少春花秋月。乡愁是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最脆弱的地方,它隐藏得最深,也最隐藏不住。它每时每刻都牵动着羁旅者的心,我们毫无办法。

还记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对人群来说是欢乐的,对个人来说是孤寂的。特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一年的这一天都是乡愁集中爆发的时候。

还记得王维《杂诗三首》的第二首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家乡的人物风土都是我们思念的对象,怀恋的对象。虽然诗人没有提及家乡的一人一事,但是那一句“寒梅着花未”饱含了对于家乡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字一句的关心。心中的千言万语通过对梅花的念想全都奔涌而出了。

还记得上古时期的先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吗?《诗经。小雅。采薇》里的那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内心!我走的时候,还是春光明媚,杨柳青长的时候,而我回来时,已是大雪纷飞,一夜白了少年头了。每一次轻轻地低吟出这一句诗,都止不住热泪盈眶,泪流满面。

乡愁是说不出来的。那是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都默默守护的前世的情愫。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弹指间往事灰飞烟灭。三毛一转眼也由一个不谙世事的黄毛丫头长成一个离家在外思乡心切的游子了。她并不是没有家,却比没有家的游子更不幸。因为她的家乡在那一弯浅浅的海峡的那头,难以跨越。

三毛的乡愁也渐渐成了前世的情怀。“家乡”这两个字眼遥远得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无从追溯,无从回忆。

于是,在外漂泊了青春年华之后,轰轰烈烈地策马奔腾对酒当歌之后,泪水终于滚滚而落,落进滚烫的泥土里,落进前世的乡愁里。但是她没有止步不前,她没有听天由命,她毅然踏上了寻找前世的乡愁之源的旅途。

陌生的面孔陌生的乡音陌生的土地陌生的家乡,她默默地在心里大喊着我来了,我来了,喊得哭声呜咽,涕泗横流。

前世的乡愁在今世得到了回应啊,她是多么幸福呢。她是幸福的,她的家乡也是幸福的,这个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生命,尽管早早地离开了,去往异国他乡,但是她最终还是回来了,深深地拥抱这片土地。

前世的乡愁冲破层层障碍在今生化解了,化为那一汪清水,那一抔黄土,静静地聆听那些呼唤的灵魂。

每一次生命的轮回都是一个花开花落的过程,花开的时候尽情的绽放,花谢的时候才会有一地的缤纷。我们在岁月里像个孩子一样痛哭失声。岁月懂得我们的愁绪。

穿越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这是三毛对于撒哈拉来源的想象,饱含了她对于恋人的极度思念,和对于撒哈拉的丰富的浪漫情怀。就像顾城的那首《星月的来由》一样,“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每一次对于事物来源的好奇发问与作答,都是一次瑰丽的想象与对生命的思考。

而穿越撒哈拉的旅程,也正是挑战想像,挑战生命极限的过程。

曾经有一位日本探险家想要穿越撒哈拉。因为之前的他已经探过无数次险,穿越过无数生命极限。每一次他筋疲力尽,但都平安归来,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成就感与喜悦感。

但是来到撒哈拉,他才发现,生命永远没有极限。

他毅然地开始了穿越撒哈拉的旅程。如果成功,他将成为独自一人成功穿越撒哈拉的第一人,名扬四海;如果失败,他将自己的生命献给这片雄奇壮烈的自然景观,也算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了。无论如何,真真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了。

他有着日本民族特有的坚韧与执拗,甚至是顽固。是一头浑身充斥着沸腾的热血,多少个大力士用多少条缰绳都拉不回来的千里马。

这匹千里马跟着自己的生命直觉走了,他也无愧于“千里马”这个名头,跑了无数个“千里”,最终耗尽生命的最后一点气力,倒进漫漫黄沙里。

他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打转,一直打了两三年,他以为一直在前进,其实许多次他回到原点。他没有向任何人乞求施救,就这样一条道走到黑,走到无边的黑夜里去了。

他已经待得够久了。相比于《碧海蓝天》里那群趾高气扬的日本水手,心高气傲最终却在没下水之前就倒下的笑话来说,他为这个民族挽回了一点尊严。

我们国家也曾有过这样的人,还记得余纯顺吗?那个徒步中国的男人?他从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行程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然而,这个几乎穿越中国全境,在1996年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却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了。

确实,对于徒步探险的人,沙漠一直是个死亡地带,几乎没有人曾经走过去。而这个男人却选择了勇敢面对挑战,只身一人走进了罗布泊。不久,就发生了一场沙尘暴。余纯顺不幸遇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