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薛显又问了周芷若她父母的事,周芷若便把当年她们在汉水生活不下去,回集庆来找外祖父,结果发现母亲的娘家人都不在了,只好又辗转定居到定远,从而认识了郭子兴和马秀英的事说了一遍。顺便着也把沐英的来历,以及怎么去的重庆也告诉了薛显。
薛显听了,也是慨叹了一番,也把这些年来,他的事情告诉了周芷若。原来那年黄河决堤,他与兄长薛杲以及父亲薛恭都被捉去了北方,也不知最小的弟弟薛昊到底流落到何处了。
只是在修河堤的时候。父亲已经染病而亡,他与弟弟后来都投了军,参加了赵均用的部队。可惜的是薛杲在一次战斗中丢了性命,而他却是平步青云,因为作战勇敢而得到了赵均用的赏识,甚至得到了泗州军元帅的职位——只是觉得赵均用反复无常,又为人阴险,成不得大器,这才来投朱元璋。
周芷若听了他的话道:“我娘亲现在在重庆,过得不错,舅舅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重庆看看他?”
薛显听了,面露难色,道:“那是明玉珍的地盘,我不能去。”
这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他作为泗州方面军的主帅,不能轻离职守,二是是明玉珍的地盘,他如果去了,只怕就算与明玉珍没有接触,也要受到朱元璋的猜疑——他为人虽然耿直,但不是傻瓜,不然也不可能在赵均用的手下做到元帅的职位。
周芷若自然也明白他的意思,便道:“那舅舅以后是在应天居住,还是回泗州?”
薛显道:“暂时还要回泗州,那里的事我比较熟,过段时间可能会回应天来吧。”
薛显的意思也很明白——他不是朱元璋的嫡系,自然不可能独当一面,但是刚刚来投奔,马上就夺了他的军权,朱元璋也不能做这种事,不然就会失去人心。
周芷若道:“那等舅舅回了应天,我想法子和母亲来看望舅舅吧。”
薛显沉吟了一下,道:“还是不必了,除非你娘索性搬到应天来住,不然总有诸多不便。”
周芷若一想也是——如今汉江一带都是徐寿辉的部队,他是明教的,与朱元璋的白莲教班底互相看不顺眼,自己还是小心点的好,别万一跑到半路,两边打了起来,那就麻烦了。
于是便点了点头,对薛显道:“那只能以后再找机会了。好在如今得知了舅舅在应天了,总比之前人海茫茫的好。”
薛显脸上微红,道:“你母亲当年……唉,不说也罢。你再见到你娘,就说我,嗯,就说我当年对她不好,让她不要记挂在心上。”
周芷若察颜观色,知道薛显可能是当年反对薛氏于周远达的婚事,故此才会这样说,于是便笑道:“舅舅说哪里话来,我娘时常说您的好呢,从来没说过您的不是。前些日子过重阳,我和爹爹还插了茱萸,为您祈福呢,这会子相见,定然是老天爷听到了我们的愿望,开了眼了。”
薛显听了,也是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老天有眼了,老天有眼!”
二人说了会子话,薛显忽道:“那个沐英,和你好像感情很好,你们……”
周芷若脸红了一下,道:“他向我爹提了亲,只是我还没有想好。”
薛显叹了口气,道:“虽说父母之命不可违,但是,唉,也不说它啦,你和你娘,还真像啊!”
周芷若听了,知道这又是在说自己母亲不顾父母反对与父亲私奔的事,便道:“我娘现在在重庆,日子过得也不错,我看舅舅倒是可以功成身退,做个富家翁也没什么不好。反正这泗州也交给了朱大哥了……”
薛显叹道:“我何尝不想安生日子!只是打了这么些年仗,也习惯了,真要不打仗,我只身子骨也闲得慌,更何况功成才可身退,我现在又有什么功?这事儿,再说吧!”
周芷若见薛显不愿隐退,知道他是一员猛将,也没有死在两军阵前,也就不去劝他了。
待到薛显离开后,周芷若在这朱元璋的府邸里才算是好好地逛了一圈,却见这府邸甚是华贵,不像是马秀英的风格,看来定然是朱元璋所修了。
转到后院,却见朱元璋与沐英正在说话,便远远地站了,并不过去。
站了一会儿,只见朱元璋一边说一边面露笑意,还拍着沐英的肩膀,而沐英却是一边点头一边沉思的样子。
说话间沐英抬头看见了周芷若,便露出笑容来,朱元璋见了,也顺着他的眼光看了过来,发现是周芷若,便高声道:“芷若妹子,怎么来了也不打声招呼!”
周芷若缓步走了过去,笑道:“我怕你们在说些要紧的事,不敢来打扰。”
朱元璋笑道:“无甚事,不过是说些与鞑子打仗的事罢了。”
周芷若道:“这还不是大事么,我也曾看过《孙子兵法》呢,里面有言‘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幸亏没有过来呢。”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奇异之色来:“妹妹好厉害,居然还看过《孙子兵法》,莫不是要做一个女将军?”
周芷若摆了摆手:“不过是闲暇时拿些书来看看罢了,连纸上谈兵也算不到呢。若我去当将军,看到那些血将肉呀的,就吓得站不稳了,还说什么打仗!”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那你若是跟了沐英兄弟,他可是个江湖侠客,这刀头舐血的日子,可不好过呀!”
周芷若看了沐英一眼,见沐英正有些忐忑地看着她,便笑道:“真要嫁了,也只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第十四章 再上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