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之帮助刘备 > 第307部分(第1页)

第307部分(第1页)

刘和在邺城琢磨荀家兄弟的时候,荀彧终于回到了家乡颍阴。颍阴这个地方风水很不错,紧邻着潠水,从古至今出了许多人才。昔年曾有一个名叫殷馗的人,他善于观察天象,曾经说过:“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闲居在家的荀谌听说兄弟辞官回来,于是前来看望荀彧。兄弟两人见面之后,都有些感慨。如论才能,族内同辈人中就数他俩最为出众,结果却是双双赋闲在家,成了这精彩纷呈的乱世看客。

荀谌问荀彧:“曹孟德待汝不周乎?”

荀彧摇头,答曰:“曹公待我一直为上宾。”

荀谌又问:“公达待汝不敬乎?”

荀彧还是摇头,答曰:“公达待我如父,甚恭。”

“那你耍什么性子,却要学我一样,在家做个田舍翁?”

荀彧知道如果不好好地向兄长解释一番,只怕是没法过关。当初两人暗自约定,荀谌去辅佐袁绍,荀彧去辅佐曹操,两边下注之下,将来总有人能像叔父荀爽那样位达三公。荀彧于是将自己去北方游历访问的过程向荀谌仔细讲述一遍,又将回到昌邑之后曹操对他的态度也说了出来。

荀谌听完之后,叹息说道:“不怪曹孟德怀疑于你,实在是刘世仁的手段太过高明啊!”

“兄长此话怎讲?我与刘世仁此前从未接触,这次去北方,也就是见过一面而已。”

“你是当局者迷啊!刘世仁若是对你无意,怎么会看了你的一封信,便将公达从洛阳释放?刘世仁若是对你无意,怎么会在邺城隆重接待于你?难道你觉得曹孟德的面子可以做到么?刘世仁若是对你无意,又怎么会在《大汉时报》上不停地登载你在幽州时的情形!”

荀彧有个秘密谁也不能告诉,那就是当初他曾悄悄托人前往洛阳向刘和示警,不管这个举动对于刘和到底有无作用,反正刘和返回幽州时走了一条出乎所有人预料的道路。上次为了荀攸的事情,荀彧觉得刘和是在还自己的人情。

这次去北方,荀彧还以为刘和是想通过自己与曹操建立某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因为他从刘和的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得出来,刘和其实并不急于对曹操动手,倒似想让曹操跟着他的脚步往前走,所以荀彧回来之后极力建议曹操赶紧改革,不然到时候刘和失去了耐心,一旦双方撕破脸动手,那就真的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经过兄长荀谌的一番分析,荀彧总算是弄清楚了曹操对自己态度改变的原因,但他现在既然已经选择离开昌邑那个是非之地,也就不想再掺合到刘和与曹操的明争暗斗之中,于是在老家闭门谢客,真的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荀彧返回家乡不久,另一位兄长荀衍忽然从洛阳回来,这下荀家三兄弟难得聚在了一起。

荀谌有些没好气地问荀衍:“文若不好好地出仕为官,一赌气回了老家。你不在洛阳好好做官,这又是闹哪那般?”

荀衍性情敦厚,虽然在兄弟几个当中年纪最长,但却不摆兄长的架子,他知道四弟是在为家族的今后担忧,便安慰说道:“这次却是有一件十分要紧的事情要说于你听!”

“说与我听?”荀谌有点摸不着头脑。

“这是刘世仁从邺城写给我的书信,你看了之后便能明白。”

荀谌展开信笺,不由得皱了眉头。“刘世仁的字倒是不差,铁钩银划,字如其人。只是这字怎么看上去都不符合书写的规范呢?”

“这是他极力主张推行的简体字,说是繁体字书写太过费时费力,官员们如果都把时间用在一笔一划地写字上,那就没有多少时间去处理公务。”

“这个理由倒也站得住脚。难怪《大汉时报》如今满篇文字当中总会掺杂一些笔画简单的字,看来这又是刘世仁的算计。”

“三弟你就莫要抱怨了!这次刘世仁虽然是给我写信,可谈论的却是文若和你的事情。”

“怎么又关我的事情了?”荀彧也忍不住插嘴。

“刘世仁说因为他的缘故,使得文若被曹操不喜,他深知文若的品行,就算此时招揽于你,你也不会前往邺城。为了表达心中的歉意,他想举荐友若(荀谌字)为官,地方随友若挑选,职位至少是治中从事往上,担任州牧也不是问题。”

“这刘世仁倒是大方啊,一出手就是治中从事,若是我向他要徐州牧的位置,他肯舍得?”荀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道。

“徐州牧只怕是不成,除非卢子干调回洛阳,不过冀州牧倒是刘世仁兼领着呢,你要有意,我这就给他回复。”

“还是算了吧,冀州那个地方我是不想再回去了,免得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四兄,不如去徐州吧!先从治中从事做起,等卢子干返回洛阳之后,你便辅佐糜子仲经营徐州,日后说不定兖州牧便是你的。”荀彧忽然建议荀谌说道。

“兖州牧?你是说曹孟德在兖州不能长久?”

“以我之见,短则五年,长则八年,曹孟德要么覆灭,要么退往豫州,刘世仁不会让他一直呆在兖州的。”

“嗯,容我再仔细考虑一番。”(未完待续。。)

第五零五章 刘备挖坑

刚刚过去的建安二年,大汉各地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战事,北面的各路势力忙着抗灾和防疫,南面的各路势力则忙着巩固地盘, 处在中间的又两头受制不敢乱动,所以总算是没有给多灾多难的大汉雪上加霜,艰难地撑过了这一年。

人若是闲了,难免想要找点事做。盘踞在鲁阳一带的刘备最近就觉得大腿上的赘肉增加了许多,他不想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于是就把主意打到了好盟友张济的头上。

张济从关中出走时,带来了一万多兵马,如今呆在富庶的南阳,倒是把人马都养得膘肥体壮,如果不是忌惮关中的袁绍,说不得现在已经杀回去也未可知。南阳虽好,却不是久居之地,张济总是担心什么时候刘表从南边腾出手来之后,便会挥师北上,前来对付自己。最近张济听说袁绍病了,几个儿子暗中争斗,这心思又活泛起来。

刘备看出了张济这个心思,便派了简雍前来游说张济,让张济出兵攻打盘踞在丹水至丰乡城一带的山贼,免得日后遇到机会可以返回关中时,道路被阻,耽误了大事。为了说动张济,刘备还承诺将共同出兵,同时派人前往襄阳劝阻刘表,在张济攻打丹水的时候,刘表不会出兵进犯南阳。

刘备真的有这么好心么?答案是当然不会。

当初刘备新收的小弟刘辟奉命偷袭汝南,结果一头撞进丹水附近的商密,然后数千人马就像泥牛入海,再无半点消息。事后刘备才知道丹水那边水深的很,就连刘表都轻易不敢去招惹,刘辟不分青红皂白地闯进去,死的其实挺冤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