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每天一句正能量的说说 > 第3章 不自卑相信自己具有无限可能(第4页)

第3章 不自卑相信自己具有无限可能(第4页)

一个自信的人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他是不会说:“我不自信!”,相反,他常会说:“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久而久之,他真的成了最好,最棒,最优秀的了!因为他以此为目标,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所以,他才不会回头,他才不会犹豫和退缩!

尽管你职务不高,薪水不多,可是,离开了工作岗位,你和别人一样,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不同。永远不要自认卑微。对任何人,都用一样的态度,而不必谄媚,不必刻意讨好。对任何人都不卑不亢,你就是你,你不比任何人矮一截,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贫穷并不可怕,地位低些也没关系,这些都是外在的,是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改变的,或者说得极端些,不改变又怎么样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对不起别人,穷些苦些又怎么样呢?但如果一个人自轻自贱,那就麻烦了,也就没有救了。一个自轻自贱的人,就算你的地位怎么高,财富怎么多,人家仍会觉得你有缺陷,仍会觉得你需要改变。当我们说一个人没有出息的时候,主要的不是说他没有取得成就,没有成家立业什么的,而是指那个人自轻自贱,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自己耳光,自己不给自己脸面。

而自轻自贱的孪生兄弟,就是自卑。奥地利心理学家奥威尔在《自卑与人生》中说:“自轻自贱的人,必定是自卑的人;或者说,自卑的人,必定是自轻自贱的人。”所谓自卑,就是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作比较时得到的那种感觉,是一种自己感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丧气的情绪。有自卑感的人,常常轻视自己,总认为自己无法赶上别人,并因此而苦恼。

一个人为什么会自卑,会自轻自贱呢?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内心会得到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这就是说,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人的成才道路是相当宽广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当你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还会继续发现自己有不如他人之处。所以,时时知不足是有利于促进自己进步的。但若老是自卑不已,悲观泄气,则是有害无益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只看短处不看长处,或者夸大短处缩小长处,都会形成自卑感。苛求自己没有短处,这是不可能的。有时,某些短处甚至还很难弥补,如身体的缺陷便是如此。积极的态度是扬长避短,以“长”补“短”。这一方面不行,也许另一方面比别人强。比如,盲人阿炳,虽然失去视觉,但却拉得一手好二胡,他不就是靠听觉和触觉来体验、创造生活的吗?当认识到自己的短处时,可以设法弥补,或选择更适合于自己的途径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卑的心理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阿明一位高考失利的青年,他感到非常失意,于是就骑着自行车去大堤上散心,一不小心,车子歪了下去,差点撞着坐在堤下的一个老人。他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坐到了老人身边。那是春天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像星星一样闪烁。很多老人、孩子在草地里徜徉,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只有这位青年感到例外。

那时候,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在阿明的思想里蓬蓬勃勃。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看见一片落叶,便伤感,觉得自己也是一片落叶;他看见一片落花,也伤感,觉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见流水,还是伤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样流逝了。

老人看出了阿明的失意,跟他说起话来,老人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无精打采呢?”阿明当时手里正缠着一根草,在老人问过后,他举了举那根草说:“我这辈子将像这根草一样平凡。”老人没做声,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在老人的注视下他说了起来,他说:“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初中时因一场病休学一年。此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勉强读了高中后,又没考上大学。”他又继续说:“一个连大学都没上过的人,肯定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这一辈子将在平凡中度过。但我不甘心,我想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我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辉煌。”说到这里,他流泪了,他心里装不下太多的失意,那些失意像汹涌的洪水,终于找到了决口。

听了他的话,老人开口说:“你知道你手里拿的是什么草吗?”“不知道。”“它是蒲公英。”“这就是蒲公英吗,我常在诗人笔下见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他说。“你没看见它开着花吗?”“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辉煌。”“在诗人的笔下?”“不。”老人摇了摇头,注视着他。

过了一会,老人站了起来说:“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吧。”他听从了老人的话,也站了起来。随后,他跟着老人沿着那条堤往远处走去。大约走了二十几分钟,他看见了一个足以让他一生都为之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块很大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是蒲公英,无边无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烂漫,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一朵小花,也可以这样辉煌吗?阿明再没说话,就那样伫立着,起风了,花儿轻轻地向他涌来。他心里一下子飘满了那些美丽的蒲公英,忽然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从那以后,阿明的眼里一直烂漫着那漫无边际的蒲公英,他仿佛从那里看见了自己。他同时也深深懂得了平凡的人生也可能充满着不平凡的道理。

是的,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一个人不必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和幸福美好的生活追求而已。那些每天一早来到街头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们,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们,根本不在意别人对他们的姿态和成果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沉。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自有收益,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7.放弃了信心,就等于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人生的法则就是信念的法则。在“运气”这个词的前面应该再加上一个词,就是“勇气”。相信运气可支配个人命运的人,总是在等待着什么奇迹的出现。这种人只要他上床稍稍躺一下,就会梦见中了大奖或者是挖到金矿;而那些不这样想的人,就会依据个人心态的趋向为他自己的未来去不断努力。

依赖运气的人们经常牢骚满腹,只是一味地期待着机遇的来临。至于获得成功的人,他们觉得只有信念才能左右命运,因此他们只相信自己的信念。

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如果当事人能从潜在意识去认为“可能”,也就是相信可能做到的话,事情就会按照那个人信念的强度如何,而从潜意识中激发出极大的力量来。这时,即使表面看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够做到了。

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理想,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理想。信心,就是把有限生命的脆弱性与无限生命中的精神坚强性揉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无比巨大的力量,我们就可以无休止地走下去,一直要达到自己理想的目的地才终止。有了自信心,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自信心,才能在最佳心态下去从事前人没有从事过的伟大事业。

如果一个人放弃了信心,就等于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而甘认失败。

在哈佛大学,一位教授主持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是三群学生与三群老鼠。

教授对第一群学生说:“你们很幸运,你们将和天才小白鼠同在一起。这些小白鼠相当聪明,它们会到达迷宫的终点,并且吃许多干酪,所以要多买一些喂它们。”

结下来,教授告诉第二群学生说:“你们的小白鼠只是普通的小白鼠,不太聪明。它们最后还是会到达迷宫的终点的,并且吃一些干酪,但是不要对它们期望太高,它们的能力与智能都很普通。”

最后,教授告诉第三群学生说:“这些小白鼠是真正的笨蛋。如果它们能找到迷宫的终点,那肯定是意外。它们的表现或许很差,我想你们甚至不必买干酪,只要在迷宫终点画上千酪就行了。”

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里,三组学生都在精心地从事实验。天才小白鼠就像天才人物一样地行事,它们在短时间内很快就到达了迷宫的终点。那群“普通小白鼠”也到了达终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写下任何速度记录。至于那些愚蠢的小白鼠,就更不用说了,它们都有真正的困难,只有一只最后找到迷宫的终点,那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意外。

有趣的事情是,事实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天才小白鼠和愚蠢小白鼠之分,它们都是同一窝小白鼠中的普通小白鼠。这些小白鼠的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参加实验的学生态度不同而产生的直接结果。简而言之,学生们因为听说小白鼠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的结果。学生们并不懂得小白鼠的语言,但是小白鼠懂得态度,因而态度就是语言。

毛总长曾有诗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是事业成功的第一秘诀。梁启超也曾说过:“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无自信心,每处一事,既看得透彻,自信得过,则以一往无前之勇气赴之,以百折不挠之耐力持之。虽千山万岳,一时崩溃而不以为意。虽怒涛惊澜,蓦然号于脚下,而不改其容。”由此可见,自信心对于一个有雄心想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自我存在价值与自我改造社会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信心与自信成为成功的先决条件。轩辕大帝在风吹草团滚动前进的启示下造出了车轮;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民众治理河道;愚公移山不止的精神,都蕴藏着要使事业成功的强大自信与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信念。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没有一个是缺乏信心的懦夫之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充分表现出天之骄子的自信。李贺对秦王那不可一世的气魄作诗云:“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卢纶对李广将军那镇定自若、箭出虎倒的气势描写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秦王、李广虽不属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但是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卓著战绩中都拥有扭转乾坤与力挽狂澜的自信。

我们要拥有自信,必须提高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我。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即是说,我能生临人世间,必定是人世间需要我,我能发挥出对人世有益的作用,甚至能做出一定的贡献。

经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一帆风顺的条件下,慷慨陈词,信心百倍。可是一遇到逆境便萎靡不振,如霜打秋荷一般。须知:“战胜自己的自卑和怯弱,是对事业的最好祝福。”在逆境中,应该“手提智慧剑,身披忍辱甲”,更需要有自信,更需要励精图治。

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永远是那些充分相信自己的人,他们敢于想人之所不敢想,为人之所不敢为。那些不怕孤立的人,勇敢而有创造力的人。至于那些沉迷于卑微信念的人,不敢抬头要求优越的人,自然要老死窗下,卑微以殁世。普通平凡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自己沉睡着的“神圣潜能”,而不能把它唤起,从而失去了人人是英雄豪杰的自信力,而安然于普通平凡之中。英雄豪杰之士就有所不同,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宏大的意志,强大的信心,昂首阔步,永远向前,永远向上,永不屈服地坚持着要发展自己的生命力,创造出无限的伟大的奇迹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