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完毕,付了部分定金,麦克当即告辞:“真的,太谢谢你们啦!我马上动身返回美国准备货款。”
麦克走后,中方外贸人员为获得了一张5万张黄狼皮的订单和定金而频频举杯,祝贺初战告捷。但是没过多久,中方就收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裘皮商麦克正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我国的价格抛售黄狼皮!原来,麦克是先用高价稳住中方人员,待抬高我国黄狼皮价格之后,再按原价顺利地脱手他积压的大量存货。他付出的那一小笔订金,跟他获得的利润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而中方只得了一张空头支票,数十万张黄狼皮被迫积压起来。
·财富箴言·
r绊住对手,自己才能大踏步前进。
第六十五课y他们都曾经黑过
1.罗斯柴尔德知道了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亲率法国大军与英国将军惠灵顿率领的反法联军在比利时滑铁卢展开了激战。傍晚时分,反法联军的援军及时赶到,而拿破仑的援军一个未到,战场形势立即发生逆转,反法联军大举反攻,法军全线溃退,败局已定。
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英国人悄悄撤离了战场,他骑上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比利时的奥斯坦德港。抵达港口时已是深夜时分,英吉利海峡风急浪高,但罗斯伍兹顾不了这么多,他找到一个水手,以2000法郎的高价让水手连夜渡他过海。6月19日清晨,当罗斯伍兹顺利登上英国福克斯顿附近的海岸时,他的老板内森·罗斯柴尔德早已等候多时。罗斯柴尔德快速打开罗斯伍兹递过来的信封,迅速看完信,然后策马直奔伦敦股票交易所。
罗斯柴尔德何许人也?他是个很有商业眼光的人,滑铁卢战役还在酝酿阶段,他就意识到这场战争不仅军事意义重大,对金融界的影响也同样深远。如果拿破仑得胜,法国就会主宰欧洲,英国公债势必大跌;相反,如果惠灵顿获胜,英国就会主导欧洲,英国公债就会大涨特涨。为确保第一时间获得准确情报,进而大发战争财,在大战前夕,罗斯柴尔德不惜花费重金,派遣多名情报人员赶往滑铁卢,不断把前线战况及时送回英国。
罗斯柴尔德急匆匆赶回伦敦股票交易所后,和他持同样心理的投资者们立即安静了下来。沉默片刻,罗斯柴尔德向早就守候在那里的家族成员一个眼色,大家心领神会,立即扑向交易台,大量抛售英国公债。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有人交头接耳,有人跟着罗斯柴尔德有样学样,更多的人则持观望态度。随着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罗斯柴尔德等人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接着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有人叫道:“罗斯柴尔德知道了”“罗斯柴尔德知道了”“威灵顿战败了”……随后,所有人像触电一般醒过味来,争先恐后地狂抛英国公债。短短几个小时,英国公债已成为垃圾一片,票面价值仅剩下原有的7%。
这时,罗斯柴尔德再次对家族成员一个眼色,大家立即停止抛售,转而买进可以买进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直到3天后,英军在滑铁卢得胜的消息才传到伦敦。而此时的罗斯柴尔德因为持有大量英国国债,已经成了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由此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迅速积累起了多达70亿美元的财富,成了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家族。所以历史学家们说,滑铁卢战役的最大赢家不是英国将军惠灵顿,也不是英国政府,而是罗斯柴尔德,他的金融王朝是建立在数十万阵亡将士的尸骨上的。但英国政府却对此无话可说,毕竟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罗斯柴尔德一句话也没说过!
·财富箴言·
r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并不是因为缺少机遇,而是因为不善于把握机遇。
r股市本身并不产生利润,总有一部分人在赚,一部分人在赔。
·········
2.借据上写的是“考尔贷款”
梅里特兄弟是德国移民,在美国密沙比定居后,二人辛勤工作、谨慎经营,最终积攒起了一笔钱。后来,他俩意外发现,密沙比其实是一座建在矿山上的城市。于是,兄弟俩先人一步,成立了一家铁矿公司,迅速将密沙比最好的矿脉收购到自己囊中。
这下惹火了洛克菲勒,因为他也发现了这个铁矿,并对它垂涎三尺,只是因为他下手慢了那么一点点,结果被梅里特兄弟拔得头筹。
洛克菲勒不甘心失败,他耐心等待时机,决心得到这个铁矿。
1837年,大萧条笼罩全美,市面银根告紧,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同许多公司一样,也陷入了危机之中。兄弟俩愁眉不展,苦思多日仍无良策。正在此际,本地的一个牧师闯入了梅里特兄弟的生活。一天,在和牧师闲聊过程中,兄弟俩不自觉地谈到了现在的经济危机,并说自己的铁矿公司也陷入了危机之中,资金周转不灵。
“热心”的牧师一听这话,立即说:“是吗?那你们怎么不早些告诉我呢!我是可以助你们一把的啊!”
兄弟俩听了这话不禁喜出望外,对牧师说:“真的吗?您真的有办法帮我们?”
牧师说:“我自己是没有什么钱,但我有一个朋友,他看在我的面上,是可以支援你们的。”
兄弟俩听得眉飞色舞,连连感激:“您真是个好人,真不知怎么感谢您呢!”
牧师说:“朋友就是应该互相帮助的。你们需要多少钱?”
梅里特兄弟简单合计了一下,说:“大概40万元。”
牧师当着兄弟俩的面,立即写就了借42万元的介绍信。
兄弟俩又问:“那么利息怎么计算呢?”
牧师大方地说:“如果是我自己的,就不要什么利息了!但借款的是我的朋友,这样吧,你们多少给他点就行。明天我把支票交给你们,你们给我在借据上签个名就行了。”
兄弟俩自然又是一番千恩万谢。
第二天,牧师果然拿来了一张42万元的支票和一张写好字的字据:“今有梅里特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为证。”
梅里特兄弟把字据念了两遍,觉得没什么不妥,当即在字据中高兴地签了字。
但仅仅过了一个月,这位牧师就找到梅里特兄弟,要求兄弟俩还债,并说自己的朋友就是洛克菲勒,他要求马上收回那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