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些需求和欲望,但这些需求和欲望的前提必须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一致。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缺失,我们不能搞攀比。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有一户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人家,男人做的是城里人都不愿做的清洁工,每天拖着垃圾车往垃圾站转运垃圾;女的刚来时怀有身孕,生了孩子后,就出去给人擦皮鞋。他们租住的房子是一户人家在围墙边搭盖的简易厨房,房子很小,里面只能放下一张双人床。他们的家具都是别人丢弃的,根本就放不进房间里面,只能放在屋外。他们连吃饭的饭桌都没有,即使有了也没地方放,所以他们只能在屋外吃饭,有时将菜碗放在板凳上,有时干脆将炒菜的锅当菜碗用。
他们属于城市贫民,是城市里的边缘人,可是他们看上去没有一点儿愁苦的感觉。他们住的地方是宿舍大院的大门口,经常人来人往,男的每天哼着小曲儿,忙进忙出,跟来来往往的人们打着招呼、聊着天,而且有求必应,特别热心,也特别快乐,总是一脸的满足。他们觉得自己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所以他们很知足。
这对夫妻和那些腰缠万贯的人比起来简直就是一贫如洗,可他们的快乐却比腰缠万贯、依然愁容满面的人多了许多。这是为什么?
其实人的需求量很小,但人的欲望却在无限制的膨胀。所以,人的需求远远低于人的欲望。我们应该学会尽量满足自己的需求,尽可能地抑制那些无限膨胀的欲望。顺从自然的本心,快乐地去生活。“知足常乐”不应该只是说说而已。你的房子就算再多再大,你也只能在一间屋子里的一张床上睡觉;就算把世界上所有的山珍海味都摆在你的饭桌上,你也只能吃下你的胃能容得下的东西;你的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高档名牌时装,你也只能穿一套在身上;你有无数双鞋子,你也只能穿一双在脚上;你有无数辆汽车,你也只能开着一辆车在街上跑……
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穷人想一夜暴富,而有的时候有钱人的财富却变成了一种累赘。买了大房子还想买更大的房子、屋子装修了一遍又一遍、小汽车换了一辆又一辆、家具换了一套又一套。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有钱,只是希望那些东西看上去更气派、更豪华、更先进。别让名利拖垮了自己
生活中,大多数人的一生都热衷于追求财富、权势、名誉,而只有少数的人是一生都在追求快乐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人们才毫不怀疑的去相信,人一生就应该是这样的。当他们得到财、权、名、利之后,快乐就随之而来了。不过,等到他们耗费毕生力气追到手之后才恍然大悟,快乐非但没有来,反而是招致更多的痛苦。
追求快乐的生活,说起来简单,看着也不难做到,但真正做的时候却需要相当高的人生智慧。那么什么是快乐呢?快乐就是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快乐是全力以赴,追求卓越。快乐就是充满希望。快乐的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每天都生活紧张中的人,是不会快乐的。凡事顺其自然,不必强求,就能快乐。人一旦只为金钱而做事,那就注定与快乐无缘。快乐不是一种兴奋剂,而是一种心灵的安定剂。快乐的人懂得珍惜,他们从不埋怨自己缺少什么,而会珍惜自己的拥有。快乐的人勇于尝试,敢于冒险。以工作为游戏时,生命就充满了快乐;以工作为义务时,生命就变成了无奈。快乐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快乐是需要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快乐算不上是真正的快乐。快乐人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快乐的人会活得潇潇洒洒,也很豁达。他们能感悟到生命的无常,不知何时灾难突然就来,唯有保持豁达才能从容应付。快乐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假使一个人一辈子有钱、有权、有名,却没有快乐,仍旧只能算是虚度此生。
有很多人都会这样,当他们在工作之余或者是在休息的时候,就像是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整个人瘫坐在电视或电脑前面,要不就是酗酒、豪赌,生活得很是无奈。这种人一定是摆错了位置,他可能想赚更多的钱,想爬得更高,或者有更多的欲望,由于不知道割舍,想要的太多,结果反而掉入痛苦的深渊。
所以说,要想找到快乐,享受快乐,我们就要学会选择,懂得做出选择,找不找的到,就看你究竟把自己摆在哪一个位置,权力、名誉、财富,还是快乐?心理学家认为,快乐的来源包括“新的刺激”与“不断超越”。这就说明了那些酷爱登山的人,为什么总是喜欢不断向更高的山峰挑战。
人的一生,烦恼总会比快乐占的时间更多。事实虽然的确如此,但我们并不能说一辈子都要这样哀哀戚戚地过日子。仔细想想,在我们的周围,每天都会听到一些糟糕的消息,这些消息已经让我们无所逃遁,那为何不去找一些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来替自己打气呢!
名,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地位。有了名,不仅好说话,好办事,而且还光宗耀祖。说实在的,名这东西确实能给人带来很多好处,因而不少人为了一时的虚名所带来的好处,会忘我地去追逐名利。结果他们得到了名利,却失去了快乐的心境。
沉溺于名利是一种堕落的行为,因为,沉溺于名利只会让我们找不到所谓的充实感,只会让我们备感生活的空虚与落寞。最可怕的是,虚名在凡人看来往往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引诱你去追逐它。尽管虚名本身并无任何价值可言,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虚名而展开搏杀。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的人都不会看重虚名。
几年前,马思尼自己创业当老板,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不料,就在公司的业绩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突然决定把公司交给别人经营,自己则转到一家大企业上班,月薪骤减为6000美元。为此,朋友、亲人一度无法理解他:“你到底在想什么?”
马思尼透露,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对方应允他可以拥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旁边摆着一台音响,每天愉快地听着音乐工作,而这正是他一直最想过的日子。
马思尼并不想做大人物,所以,他也从不认为,男人就一定要当老板,有些事其实可以让给女人做。不过,他观察到大多数的男人好像都非得做个什么头儿,觉得有个头衔才有面子。
有一回,他听到一位年轻的男同事要求升职,理由是:“我的同学掏名片出来,个个都是头儿,只有我不是,我都被他们比下去了!”
马思尼承认,有些人的野心确实大,而且,很多人不能接受“你比我好,你比我强”,总觉得自己一定要赢过别人。
以前,他也有过同样的想法,到后来则发现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于是,他渐渐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就,而不是处处跟别人比。“我跟别人比快乐!”他说,也许别人比他有钱,做的官比他大,但是,却比他活得辛苦,甚至还要赔上自己的健康和家庭。
马思尼说,他这辈子最想做的是当一名“义工”,虽然没有名片、也没有头衔,但却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我希望能在50岁之前,完成这个心愿”。
无止境地竞逐成就,只有把人弄得愈来愈累,很多人的生活失去了平衡,他们不知道何时该停下来休息。
人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面对许多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其实,名利本来就是那么一回事。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生活,那么即使没有了名利,我们也照样会生活得有滋有味,快快乐乐。或许一生的努力都是徒劳,或许高官厚禄、巨额钱财在顷刻之间离你而去,荣耀风光成为黄粱一梦。人何必活得这么辛苦?因此,淡泊名利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如果你渴望轻松,渴望真正地获得生命的意义,那么请记住——看淡名利。
有一句话说得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生活就是需要这样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人的一生,会遭遇几多欢喜几多愁,几多无奈几多苦,谁也无法预估。但是,只要你淡看人生,笑对红尘,就会少掉许多红尘纷争,就会生活得安然自在,这样的人生才会很幸福。
人生贵在淡然,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雅士终其一生都保持着淡然的心境。淡然是人生的一种坦然,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淡然是人生的一种豁达,豁达对待人生中的进退;淡然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珍惜眼前而不好高骛远。淡然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让你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在淡然中充实自己。
淡然的心境是对人生的一种享受,是珍惜生命的变化无常,是时刻保持一种既不留恋过去,又不期待未来的心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走一程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其实幸福离你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淡然人生,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看破红尘,甘于沉沦。淡然是一种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然,没有极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下名利的包袱,让自己过得轻松、快乐。不要再为丢失了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所累。换句话说,千万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堆积在心里,让我们给心灵做个大扫除,把沉重的东西统统丢掉,轻装上阵,用轻松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泰然自若,淡看人生名与利
光阴似箭,不停地在流逝,这些是我们无法挽留的。然而这个世界又充满了太多的诱惑,人又有太多的欲望,最终会因无法满足而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痛苦。所以,我们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短暂的岁月。否则,不是活得太忧郁,就是活得太无聊。淡然,不是不求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平静的心对待生活和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我们的心境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淡然就在其中。这或许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拥有一份淡然的心境,并不是说要回避现实,而是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添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人生在世,往往不会一帆风顺,而是有进有退,有荣有辱,有升有降,有高潮,也有低谷。如果我们认识到平淡是真的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心理平衡,都能作出明智的选择。
日子总是跌宕起伏,平淡的生活不会是永久的,只有内心怀有淡然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才能使我们在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欢乐和成功给予的那份慰藉中,谱写出生命中最璀璨辉煌的乐章。
淡然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是一种明悟的感觉。淡然为人,才能活出自我,淡看人生,才能心宽处世,才能把自己的本色演绎得精彩。
淡看人生、心宽处世,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远离尘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雅休闲;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恬淡从容;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
居里夫人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都是放射性元素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一人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只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儿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5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闻名天下,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并不在意这些。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