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师智慧语录 > 第三章 学习语言技巧掌握口才艺术与口才大师学智慧(第1页)

第三章 学习语言技巧掌握口才艺术与口才大师学智慧(第1页)

一言能兴邦,一言能丧国;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对个人而言,一言不慎,可以让人身败名裂,成为众矢之的。反之,若出言机智、言语幽默、应对自如,则能驾驭他人,事事通达成功。好口才并非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训练,合理的实践运用——活学活用,才能“妙语连珠,刻出精彩的人生”。

1.沉默未必永远是金

俗语说:“沉默是金。”但在现代社会中,沉默未必就是“金”了,随着人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谁都不可能脱离他人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无论是工作、生活、爱情,我们都要和别人接触,都要和别人说话交流。拥有好口才,我们就能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游刃有余,就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能在斗智斗勇的谈判桌上侃侃而谈、屡出奇招;拥有好口才,就能在针锋相对的辩论台前巧舌如簧、雄辩如虹,就能在难以测定的情场中挥洒自如,胜券在握。也就是说,好口才就是成功的敲门砖。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卡耐基在强调口才的重要性时说:“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的结果。譬如你是一个律师,你的口才便吸引了一切诉讼的当事人;你是一个店主,你的口才帮助你吸引顾客。有许多人,因为他们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是由于说话的艺术。”

某集团公司领导人出访某国,同某国外财团谈判关于合资经营新型浮法玻璃厂的问题。由于对方以其技术设备先进的优势漫天要价,使谈判一度陷入了僵局。

后来,该财团所在地的市商会邀请集团公司领导人发表演讲,这位领导人在讲话中若有所指地说:“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将四大发明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了人类,而他们的后代子孙从未埋怨他们不要专利是愚蠢的,相反,却称赞祖先为推进世界科学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中国在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地让出专利权,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个钱也不少给。”这场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与会者的赞赏,更赢得了那个国外财团在谈判中的妥协与让步,致使双方的合作得以实现。

马雅可夫斯基说过:“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意思是说口才艺术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杨利伟,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航天部门有关领导说,之所以选杨利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心理素质好,口头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分寸。杨利伟认为航天无小事,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尽最大努力做好,就连训练后的总结会、训练小结也是如此。在总结会上,杨利伟准备充分、积极发言,发言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态度从容。在最终确定三人为首飞候选人之时,三人各方面都十分优秀,难分高下,只是考虑到作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要面对全世界的瞩目、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进行巡回演讲时,才最后定下让口才好的杨利伟首飞。可以说,口才的出类拔萃,给杨利伟的成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要生活、工作,就离不开说话,如何让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如何让自己独出一致,好的口才就会成就你。

一次,相声演员姜昆到广州演出,市属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前往采访,不料,被姜昆一一婉言谢绝,这使记者们十分失望。这时,有一位女记者却再次叩响了姜昆的房门,说:“姜昆同志,我是一个相声迷,我对您的表演很欣赏,可是我想跟您谈谈您演出时的一些应特别注意的细节问题……”

姜昆一听是为自己更完美的演出而来的,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她。

事业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决定于某一次谈话,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土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我们就自己做伯乐,大胆的推销自己。那就不需要你再保持沉默,充分运用你的口才。口才已成为决定一个人生活及事业优劣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保持沉默,只会使你错失良机,由一个人每天所说的话,可以判定他每天的工作生活情况;一个人每天的喜怒哀乐,往往由其言语来决定。口才好,说话流利会使人托付重任。有了才干,没有口才,虽也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但有才干兼有口才的人,他的成功希望会更大。

2.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

爱默生说:“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诚然,有过公共演讲经历的人都知道,很少人能够做到心情平静、信心十足地登上演讲台。有些人因为紧张害怕甚至不敢说话,或者说话显得拘谨不自然。

路瑟·古利克在他的《有效率的生活》一书中说:“10个人中,找不到一个能让自己保持最佳姿态的人……你一定要把脖子紧紧贴住衣领。”他建议人们每天都进行这种练习:“缓慢地吸气,但要尽量用力。同时,把颈部紧紧贴住衣领。即使是很夸张的动作,也不会有害。这样做的目的是直接让两肩间的背部能挺直。这也会使胸部加厚。”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人们心中的名气可是不小了。但李阳并非生来就是英语天才。小时候的李阳害羞、内向、不敢见陌生人、不敢接电话、不敢去看电影。1986年,李阳从新疆实验中学高中毕业,经过一番拼搏,考进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李阳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名,英语连续两个学期考试不及格。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李阳已是13门功课不及格。

偶然的一次,李阳发现,在大声朗读英语时,注意力会变得很集中,于是他就天天跑到校内的空旷处去大喊英语。为了坚持下去,他想了两个办法:—是告诉很多同学他要每天坚持学英语、喊英语,使自己的心理上产生如果一旦放弃别人会一起嘲笑的刺激预期;另外,他还邀请了班内学习认真的一位同学陪着他一起大喊英语。经过不懈的“疯狂”,在当年的英语四级考试中,他的成绩高居全校第二名,一个考试总不及格的李阳突然成为一个英语高手。

初尝成功的李阳,从此开始迈上奋发进取的人生道路,他发现,在大喊的时候,性格开始发生改变,内向、自卑、害羞等人性的弱点在大喊的过程中被击碎了,精力更加集中,记忆更加深刻,自信逐渐建立起来。这种方法在他的身上取得了成功!于是他暗下决心:“疯狂到底”!李阳对“疯狂”的注释是:“百分之百的投入!忘我、忘物、忘时!排除一切杂念,克服胆怯,树立信心!打破传统、突破极限、淋漓尽致地挑战自己的潜能。”

著名演讲家刘景斓认为,演讲也是这样,只有不怕当众丢脸,敢于当众登台,才会从害怕讲到不怕讲,从不会讲到会讲,从讲不好到讲得好,直至最终取得演讲的成功,获得掌声与喝彩。

那么该如何克服怯场的心理呢?一下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1)做好准备

林肯曾说:“我相信,我若是无话可说时,就是经验再多、年龄再老,也不能免于难为情的。”对付怯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告诉自己对本次演讲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自己的选题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听众也很有吸引力,而且也收集到了大批的资料。演讲稿也紧扣主题,已经反复练习了多次。

(2)减少心理压力

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对于不切实际的期望要有客观的分析。如果把演讲的意义片面夸大,甚至把演讲与个人终生的成就、事业和幸福等紧紧联系在一起,演讲还未来临,就已经是惶惶不可终日了。要学会给自己放松,在演讲前,可以做深呼吸。目的是给自己提供充分的氧气,帮助自己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声音。同时,也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就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更好的放松身体和思想。

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年轻时口拙而木讷,刚到伦敦时,拜访朋友都不敢敲门,常常要在人家门口徘徊20分钟。后来,他鼓起勇气参加了“论辩学会”。为练胆量、练演讲,他不放弃一切机会同对手争辩。经过一段时间,终于从害怕讲话到喜欢讲话到能言善辩,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演讲家。

他一生共做过700多次的成功演讲。有人问他是怎样练演讲的,他说:“我是以自己学溜冰的办法学讲话——我固执地、一味地让自己出丑,直到习以为常为止。”

(3)临场发挥

逐字逐句地背诵讲稿,很容易在面对听众时遗忘,即使没忘,讲起来也会显得十分机械化。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躁无味的讲演”。背演讲稿对演讲者可能是一种必要的准备方式,但是,背诵依赖的是机械记忆,逐字逐句的记忆不仅是耗费演讲者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形成演讲者心理麻痹。实际的演讲过程中,一旦因怯场、听众骚动,设备故障等突然出事而容易出现“短路”现象。因而,在准备演讲中我们只要准备好大概的提纲,根据自己的语言、思路发挥,这样更能打动观众。

(4)处理“怯场”要冷静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称雄排坛数年的中国女排,在与前苏联队一场比赛中,不仅以0:3败北,而且第一局竞创纪录地吃了零分,其中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基础,而在于心理的崩溃。演讲中的怯场同样也是一种心理崩溃的反映。事实上,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有所准备,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当意识到自己出现怯场现象时,不要惊恐慌乱,抱着平常心的心态,不要好强求胜,也不要过分地强调自己的怯场紧张心理。通过呼吸调节法消除自己的紧张感,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杂念和干扰。当自我感觉十分紧张时,有意识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时时记住,既然你自己下定的决心,那就大踏步而出,并深深地呼吸吧。事实上,在开始演讲之前,应深呼吸三十秒,这样所增加的氧气供应可以提神,并能给你勇气。

如果想克服演讲的紧张心理,不妨先要弄清自己为什么害怕当众说话,只要对症下药,只要肯多下功夫,就会把它变成一种助力,而不是一种阻力了。

3.针对性的进行自我训练

说话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这是因为在人的大脑里虽然早就贮存了“语言习得机制”,可是没有人天生就口才好、能言善辩的,即使是令人钦佩的名嘴或演说家,也不是在任何场合说话都能赢得满堂彩的。说话和其他的才能一样,要日积月累,不能一步登天。口才好的人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经验中借着观察听众,逐渐掌握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说话是为了让他人能了解自己,借谈话来取得互信和互谅。如果你认为对方无法了解你的意思,就不去花时间和心力和他交谈,那么这就表示你并不了解说话的功能。因此,练出好口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春秋战国时代的大说客苏秦,曾经在半神半人的鬼谷子门下拜师学艺。出师后先去游说家乡洛阳的东周之君周显王,周显王不信任他,只好远赴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因为秦惠王“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史记?苏秦列传》语)。苏秦被弄得脸上无光,伤心的回到家里,妻子不把他当丈夫,嫂子不把他当叔叔,父母不把他当儿子……苏秦毫不灰心,翻箱倒柜,找出了一本名为《太公阴符》的书,于是上演了流传至今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活报剧,经过一年反复琢磨和演习,周游列国,获得巨大成功。

很多在口才上取得成就的人,他们大多认为自己从小并不善于言辞。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靠嘴上功夫吃饭呢?很简单,正因为他们自认为口才不佳,才会加倍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表达技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