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1952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斋”“室”等,只是1953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
日札共23册、2000多页,分802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管锥编》里,大多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18则,共95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了16页;《管锥编·周易正义》27则,共109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12页;《管锥编·毛诗正义》60则,共194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17页。
钟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病意懒,不能急就”。读《全唐文》等书的心得,日札里都有。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钟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矻矻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
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杨绛敬序2001年5月4日(此文为《钱钟书手稿集》序)
聪明如钱钟书,尚且需要记笔记,何况我们中学生?而且大凡会读书之人,无不是记笔记的高手。由此可见笔记的重要性。在北大有不少研究生,都留着自己考研时的笔记,有的还会转给正要考研的同学,以造福来者。笔记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了。
做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代诗人韩愈
写作要多读、多看;做题要多练、多思;巩固要多记、多用;运用要多想、多试。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苏进
过了做题关,高考不再难
做题是考试得高分的必由之路,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都曾经历过做题的痛苦。有的人还发明了“题海战术”,我高中时的一位好友曾对着一张不会做的试卷说: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可以说做题、解题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孩子心中永远的痛。那么真的永远都难过“做题”这一关吗?怎么才能破解做题的魔咒呢?
对一个前面横亘着高考的高中生来说,没有比学会做题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因此考试考的是题,老师教的是题,我们每天做的还是题。
面对书山题海,同学们不能成为做题机器,呆板僵硬地去面对,应该灵活机动讲究方法技巧。考场上老师把试卷发到你手上时,不要忙于马上做题,要先整体浏览一下试卷,看看试卷的整体结构,做题时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因为考试刚开始时,考生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兴奋起来,如果上手就做难题,头脑容易卡壳,然后产生烦躁焦虑情绪,甚至影响后面试题的解答。就像古代军队冲锋陷阵时讲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是一样的。
考场上面对试题时,要首先想一下这道题对应的是课本的哪一部分,具体的哪个或者哪几个知识点。这个问题心目中有了答案,这道题你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半。然后回忆一下老师当时是怎样讲解这个知识点的,笔记本上有哪些记录,关于这个知识点有哪些经典例题,解题思路是什么。往往在思考过程中,就有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剩下需要注意的就是书写过程中不要马虎大意而犯错就行了。
同学们还要注意审题的过程,一定要完全掌握题目中包含的所有信息。阅读题目时第一次一定要慢,一边读一遍思考,找出题目中每一句话的内在含义,找出其中隐藏的条件。审题结束后,要明白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需要求解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这些条件该怎么推导出来,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然后再下手去做题。
另外,在一些特殊学科的考试中,要注意运用一些有效的辅助方法。比如中学的几何考试,应该勤动手去画图,这样可以让题目中的条件更加明显,题目中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也会直观地展现在你的眼前,把数学思考中的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当然画图要保持客观性,否则错误的图示会使你的解题过程误入歧途。
考场上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细心谨慎。其实考试并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样难,试卷上所考的大部分都是课本上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如果平时你是以踏踏实实的态度去学习的,那么你大可以充满信心地踏上任何一个考场。有些同学的试卷发下来,因马虎丢失的分数比因题目不会做丢失的分数还要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应该的,同学们应该坚决避免。
不管中学时代的哪一科,要想掌握各科做题技巧都非一日之功。不但要做大量的练习,掌握课本知识点,还要多思考多总结,多向老师同学请教。总之一句话,过了做题关,高考不再难。
各学科的做题技巧
1备咧惺学做题技巧
很多需要考数学的同学往往学习效果不佳,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多年家教辅导经验来看,这很有可能是考生对数学是消极地、被动地复习,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
所以,建议同学们把书读透,一定要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公式、结论的内涵和外延,并逐渐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试卷上一般是不需要考生默写某个概念或公式,而是用这些概念或公式解决问题,这种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只有也只能通过做题来获得,所以也建议做一定数量的题目。我们知道题目做得多了,做题才有思路,在考试中才能自然而然地迅速形成解题思路。考场上碰到“看似会做但又做错”的情况与考生的做题数量有关。因为考生在之前没有碰到过这类题,没有意识到做这类题时有一些注意事项。考生平时做题时应积累和改正这些错误,并培养谨慎、细心的做题习惯,考场上就不会轻易犯这些错误了。
有些同学可能感觉书看懂了,碰到题目却不会做,做题的速度也比较慢。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只有两点,一是书没真看懂,没有融会贯通,二是题目做得太少了手太生。在这里建议同学们边看书边动笔,要思考分析,也要记忆。有一些同学像看小说一样看数学书,不动笔写写算算是肯定不行的,数学书不是看表面的文字,要挖掘深层次的本质。数学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住的东西只有通过做题才能巩固和熟练应用。看书和做题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看书和做题时一定要多动脑子思考,多问为什么。
学习数学没捷径可走,首先要坚定信心,树立恒心,然后踏踏实实地多做练习,多见识一些题型。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们不要花过多时间去专门钻研那些难题、偏题,因为在考试中中低档题的分值占绝大部分。数学的学习要注重积累,当你达到那个临界点时,量变就会变成质变。
2备咧杏镂淖鎏饧记
高中语文试卷除了作文以外,同学们反映最难的就是阅读了。下面就以现代文阅读为例来说明高中语文的做题技巧。
做现代文阅读首先要把文章仔细阅读一遍。结合文章的背景,明白文章具体讲了些什么,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整体脉络。不要略读一遍文章就冒冒失失地去回答问题。阅读中值得强调的是阅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但前提是要能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只有具备了整体阅读的能力,才能完成和文本对话过程中的多元思考,才能根据文意和题干的要求回答好阅读试题。阅读全文时同学们要注意捕捉文章各段的关键语句和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中心、主旨、行文思路和情感基础。例如:说明文要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文中渗透了哪些科学精神和科学道理;议论文要明确文中论述的什么问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说理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了哪些典型的论据材料;记叙文主要写了什么人和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线索是否明显等。这些内容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要思考到位并且一定要准确,若有一点偏差后面答题全盘皆错。整体感知立足全文,强调于“感”,落实于“知”,“感”与“知”也就是信息筛选整合的过程。接下来要依据整体感知的内容,深入思考文章的主体和局部,重点是对关键语段和关键词语的理解,努力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最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再从局部回到整体思考,对全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圈锁题干要求回答的内容,完成和文本的对话。
在对文章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同学们要根据考试文章的不同文体展开多角度思考,要根据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同文体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我们要善于筛选各题干要求的明显信息,更要学会筛选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隐含信息。
同学们对考试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并找出关键语段和词句,理解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后,接下来要做的是把答案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地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啰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有些同学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正确的,但在表达时却因语言组织不严密、说话不完整而丢分,这是得不偿失的。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切忌只用词或短语来回答表述性的问题。根据题干的要求,在提炼筛选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好语言,紧扣题干答题,切忌说含糊的话,更不要答非所问,写了不少字,结果徒劳无益。
3备咧杏⒂镒鎏饧记
首先要掌握足够的词汇量。不但要知道单词的拼写、含义,还要懂得常用单词的前后搭配、近义词辨析及短语动词的区别等。还需要注意近义词的细微差别,特别是近义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辨析。如常考的词有:spend,cost,pay,take;talk,speak,tell,say;borrow,lend,keep,use;常考的短语有:getonoffupback;lookatforafterupoutlike;putdownupoffonaway;takeoffupdownaway;turnoffonupdown;sendupofffor;openup,madeup;agreewith,comeupwith等。
其次要掌握常用的语法知识。语法是遣词造句的法则,掌握这些法则有助于正确说话写文章,也有肋于正确理解句子意思。所以语法对学好外语非常重要。常考的语法规则有:常见不可数名词的用法特点;可数名词单复数的变化规则;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不同用法;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不同用法;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区别,如在系动词后作表语或在名词前作定语用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另一个副词作状语用副词;以及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等。
另外要学会运用选择题的做题技巧。主要包括排除法(当你对A、B、C、D四个答案都感到似是而非,不能选出正确答案时,就要采取“逐个排除”的方法,经过分析,把没有被排除的答案定为正确答案,这类试题以涉及词汇知识的试题居多。)、比较法(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仔细地比较四个答案,对其进行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形式及同义词比较,最后选出正确答案。较难的选择填空题一般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逻辑推理法(有些用词从语法上看并没有错,但句意不合逻辑。因此,做此类题时,就需要根据逻辑推理来选出正确答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