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道德真经衍义手钞图片 >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六(第2页)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六(第2页)

衍義云:趺者舉踵而望。跨者以跨挾物也。

鈔唐杜天師義曰:以足脂躡地謂之跂。暫有延望而希久立,斯為難矣。

延頸舉踵,陳后《長門賦》望幸之詞也。跨挾於物而求久行,亦不可得也。喻人不能推心,信真,懷疑於道,暫具一念,便望有成,難矣哉。

衍義云:豈不聞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直匍匐而歸耳。

鈔《莊子?秋水》。西華法師疏:壽陵,燕之邑。邯鄲,趙之郡。弱齡未壯,謂之餘子。趙郡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國少年遠來學步,既乖本性,未得趙國之能,捨己效人,更失壽陵之故,是以用手踞地,匍匐而還也。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衍義云:陽子居南之沛,至於粱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於汝為可教,今不可也。以其驕氣愈於往昔也。陽子居請問其過。老子曰:而睢睢,而旴旴,而誰與居。

鈔《列子?黃帝篇》云:陽朱,字子居。云睢睢旴旴,何自居處,而誇張若此。睢則逆而不順,旴則干而不直,蓋內視己敗,而外若有營之意。

衍義云:若坎井之蛙,謂?東海之鼈曰:吾樂歟。吾出跳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附,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樂,此亦至矣。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鼈左足未入,而右已縶拘束矣,於是遠巡告之海曰:坎井之蛙,聞之皆驚視自失貌然自失也。豈非自是者不彰乎。

鈔《莊子?秋水篇》。西華法師疏;坎井猶淺井也。蛙,蛤蟆也。幹,井欄也。甃,井中累甎也。跗,腳趺也。腋,臂下也。頤,口下也。東海之鼈,其形宏巨,隨波游戲,暫居乎陸,而蛤蟆小蟲,處於小井,形容既劣,居處不寬,自得於井中,見巨鼈而不懼云:我出則跳出井欄之上,入則休身乎破甎之崖,游泳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滅跗沒足,顧瞻虷蟹之類,俯視科斗之徒,逍遙快樂,無如我者也。

衍義云:自伐者,若鄭人緩呻吟裘氏之地,祗三年而緩為儒,河潤九里,澤及三族。父母妻。

鈔《莊子?列禦寇篇》之文。其文已全,不復重錄。疏:呻吟,詠讀也。裘氏,地名也。祇,適也。鄭人名緩,於裘地學問,適經三年而成儒,道、儒、墨相與辯,其父助翟,十年而緩自殺,此豈非自伐者無功乎。

衍義云:自矜者,若晋史齊王同起兵討趙王倫,其文詳,不復錄。侈於性則盈。

鈔《莊子?駢拇篇》云: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形,附贅懸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衍義云:莊子曰: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鈔《莊子?大宗師篇》云: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疏:太極,五氣也。六極,六合也。且道在五氣之上不為高遠,在六合之下而不為深邃,先天地生不為長久,長於上古不為耆艾。言道非高非深非久非老,故道無不在,而所在皆無者也。

衍義云:《易》所謂太極者是也。

鈔《易繫辭》云: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註云:夫有必始於無,故太極生兩儀,太極者,無稱之稱,又可得而名,取其有之所極,況之太極者也。四象者,金木水火是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衍義云:且形影因待,猶言獨化。

鈔《莊子?齊物論》云:罔兩問影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影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虵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郭註云:若待蛇蚹蜩翼則無特操之所由未為難識也。今以不識者,正由不待斯類而獨化,故耳云。故衍義取以為說者,以證獨立,而不改也。

衍義云:斂則純精之物,藏乎黍米。

鈔:黍米者,《度人經》之辭。薛幽棲註曰:黍米者,即五穀之首。米即生人之本,言人得經如人命之資,米衍義取此,蓋言道之為物大財遍乎太虛,小則藏乎黍米。明妙道無不包容不累諸有,何有危殆哉。故曰周行而不殆。

衍義云:周流六虛,應用不窮。

鈔《周易?下繫辭》云:《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蓋言大道一元之氣,周遍流動於六爻之位,乃至天地之內,四方上下之中,而應用不窮,故曰周行而不殆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衍義云:字者表其德。名者定其體。

鈔唐杜天師《廣聖義》云:夫名物者,以其體。字物者,以其德。物生而名立,事之常也。未有無名之物矣。《春秋》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若唐叔虞、魯公子友是也。以德命為義,若文王昌、武王發是也。以類命為象,若孔子有象尼丘山是也。取於物為假,如伯魚生,有人饋魚,因名曰鯉是也。取於父為類,若子同生,與父同日生是也。

衍義云:先天地生,難以言其氏族。鈔:氏族者,《春秋》隱公八年冬,公子無駭卒,公子羽父請謚於族。公問族於眾仲。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以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其王父字為謚,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謂取舊官舊邑為族也。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無駭即公子展之孫也,故為展氏。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衍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鈔《孟子?萬章章句上》之辭。咸丘蒙曰:孟子弟子也。舜之不臣堯,既得聞命矣。《詩》云:《詩小雅北山》之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徧也,率,循也。

衍義云:自地而上,皆屬于天。

鈔:地上屬天者。《列子?天瑞篇》云: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炁耳,亡處亡炁。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若論此傳,文廣意深,不能徧舉。且據天積炁而論之,既云終日在天中行止,則知自地之上,皆屬於天也。故云:不必高遠,蒼蒼之謂也。又《莊子?逍遙遊篇》云: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而無所至極耶。其視下也,亦若是而已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衍義云:人謂王也。人法地之安靜,故無為而天下功。

鈔《莊子?天道篇》之文也。云:天不產而萬物化,地不長而萬物育,帝王無為而天下功。疏云:王者,同兩儀之含育,順四序以苑生,任萬物之自為,故天下之功成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