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注“莒大子”至“不得卒”。
○解云:正以庄十六年冬十有二月,“邾娄子克卒”;二十八年“夏,四月,丁未,邾娄子琐卒”。《春秋》之序莒常在上,而至此乃卒者,正由文十八年“莒弑其君庶其”,是以不得书其卒矣。
○注“至此始卒又不得日”。
○解云:邾娄子之卒,所以书日者,非直行进,其邾子克往前已卒,是以《春秋》得详录之。今此始卒,故不得书日。曹书日者,何氏云“老,使世子来朝,《春秋》敬老重恩,故为鲁恩录之尤深”是也。然则此注何以不言故不得日,而言又者?欲道曹伯终生虽亦始卒,但於鲁有恩,是以书日。今此莒子非直始卒,又无善行,是以不日。
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
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凡娶早晚皆不讥者,从纪履緰一讥而已。
○凡取,本又作“娶”。
[疏]注“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解云:隐二年注云“不亲迎例月,重录之”。今此不月者,盖以成公即位十有四年,始娶元妃,非重继嗣之义,故略之。
○注“凡娶早”至“讥而已”。
○解云:隐二年“九月,纪履緰来逆女”,传云“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始不亲迎,昉於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讬始焉尔。曷为讬始焉尔?《春秋》之始也”。然则宣公元年春,“公子遂如齐逆女”,丧服未除,是其大早也。成公十四年秋,始使侨如如齐逆女,非重继嗣之义,是其大晚也。故言凡娶早晚矣。但略举一二人,则桓公三年娶于齐,文公四年娶于齐,合在其间也。然则诸侯之法合亲迎,而鲁侯悉使大夫,所以不复发传云“何以书?讥。何讥尔?讥不亲迎”者,正欲从隐二年纪履緰之一讥而已,是以不复发传以解之。旧解云隐二年履緰之下,注云“内逆女常书,外逆女但疾始不常书者,明当先自详正,躬自厚而薄责於人,故略外也”。然则外之娶妻,莫问早晚,其不亲迎者,皆不复书。而讥之者,悉从履緰之经一讥而已。所以此处注之者,正以内逆女常书之末,是以於此处决之。更有或解,不足述也。
郑公子喜率师伐许。
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
冬,十月,庚寅,卫侯臧卒。
秦伯卒。
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
三月,乙巳,仲婴齐卒。仲婴齐者何?疑仲遂后,故问之。
[疏]注“疑仲”至“故问之”。解云:何氏欲解弟子问所不知之意,何者?欲言仲遂之子,宜称公孙,今经称仲,故执不知问。
公孙婴齐也。未见於经,为公孙婴齐,今为大夫死,见於经,为仲婴齐。
○未见,贤遍反,下同,年末及注皆同。
[疏]注“未见於经”至“仲婴齐”。
○解云:未见於经者,谓未作大夫不得见于经。当尔之时,犹为公子之子,故为公孙婴齐矣。今为大夫而死,得见于经,更为公子之孙,孙以王父字为氏,故为仲婴齐矣。其更为公子之孙之事,其说在下。
公孙婴齐,则曷为谓之仲婴齐?为兄后也。为兄后,则曷为谓之仲婴齐?据本公孙。
[疏]注“据本公孙”。
○解云:言其本公孙,昭穆须正,虽代兄为大夫,宁得更为公孙之子乎?故难之。
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更为公孙之子,故不得复氏公孙。
○复氏,扶又反,年内同。为人后者为其子,则其称仲何?据氏非一。孙以王父字为氏也。谓诸侯子也。顾兴灭继绝,故纪族明所出。然则婴齐孰?后归父也。归父使于晋而未反。宣公十八年自晋至柽奔齐,讫今未还。
○使于,所吏反,及下“使乎”同。何以后之?据已绝也。叔仲惠伯,傅子赤者也。叔仲者,叔彭生氏也。文家字积於叔,叔仲有长幼,故连氏之。经云仲者,明《春秋》质家,当积於仲。惠,谥也。
○长,丁丈反。
[疏]注“叔仲者,叔彭生氏也”。解云:即文十一年叔彭生之氏族也。
○注“文家字积於叔”至“谥也”。
○解云:知如此者,正以大姒之子皆称叔,唯有摐季而已,是文家字积於叔之义也。注言此者,欲道彭生之经,所以不连仲之意也。云叔仲有长幼,故连氏之者,注言此者,欲道彭生之传所以连叔仲之意也。何者?彭生之祖生於叔氏,其父武仲又长幼当仲,是以彭生远而言之,虽非正礼,要是当时之事,是以传家述其私称,连言仲矣。
○注“经云仲”至“积於仲”。
○解云:注言此者,欲道婴齐此经,何故不连其父归父之字,而单言仲者,欲明《春秋》当质,正得积於仲,是以不得更以佗字连之。
文公死,子幼。子赤幼也。公子遂谓叔仲惠伯曰:“君幼,如之何?愿与子虑之。”叔仲惠伯曰:“吾子相之,老夫抱之,礼,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从,適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
○相之,贞亮反,下同。
[疏]注“礼大夫”至“称曰老夫”。
○解云:皆上《曲礼》文。郑氏云“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谢犹听也。君必有命,劳若辞谢之,其有德尚壮,则不听耳。几杖、妇人、安车,所以养其身体也。安车坐乘,若今小车也。老夫,老人称也。亦明君贪贤,《春秋传》曰:‘老夫耄矣’”是也。
何幼君之有?公子遂知其不可与谋,退而杀叔仲惠伯,弑子赤而立宣公。杀叔仲惠伯不书者,举弑君为重。叔仲惠伯事与荀息相类,不得为累者,有异也。叔仲惠伯直先见杀尔,不如荀息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