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明帝国电视剧 > 第三章 百花齐放争相鸣(第1页)

第三章 百花齐放争相鸣(第1页)

明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突变朝代,这一时期文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以往历代被视为正统文学的诗歌与骈文的极速衰落,同时,在唐宋尚且“不入流”的小说和戏剧获得了空前发展,产生了一大批经典作品。此外,散文日趋闲情化,笔记类散文大量出现,对政治、社会等大主题关注不足,而人本色彩和生活情趣盎然。

思想家王阳明

王守仁是浙江余姚人,因他曾独居在绍兴阳明洞中,后又创办阳明书院,所以世人将他称为阳明先生。在我国古代诸多思想家中,王阳明是其中很特殊的一位。他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而且又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名将。中国历代儒家学者都是满口子曰诗云,摇头晃脑的老学究形象,与战场上壮怀激烈、身先士卒的名将形象实在相去甚远。纵然中国历史上有周瑜那样,羽扇纶巾、挥斥方遒的儒将,也绝不会成为王守仁这样的学者、思想家。

王守仁幼年顽皮,喜好习武,并没让人看到他身上有丝毫哲学家的影子。成年以后,王守仁一面热衷于弓马及兵法,兴趣也开始转向文学。后来科举中第而出仕,很快就因为得罪了权倾一时的宦官刘瑾,被流放到了贵阳。在这里发生了哲学史上有名的“龙场顿悟”事件,从此以后他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反对僵化的程朱理学,将陆九渊为首的心学一派发扬光大,集前代大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程朱理学一直居于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明中期以后,由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封建危机加深,地主阶级思想家感到有必要将哲学思想改变形式,以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这就是王守仁心学产生的社会背景。王守仁提出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心外无物。认为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没有人的意念活动,就没有客观事物。同时还提出了“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所以说“心即理”。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而王守仁却认为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这就是他所谓的‘’良知“。王守仁主张,要认识”理“,认识”良知“,其途径不是通过实践,而是到心中去体验伦理道德观念,从而可以主动自觉地为善去恶,用封建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换而言之就是,要求人们自觉地消除一切反抗的念头,从心底深处服从封建统治。虽然王守仁的哲学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其理论中出现了启蒙主义的萌芽,主张行知合一,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

王守仁的观念开始是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开始与程朱学派分庭抗礼,影响很大。

他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传习录》和《大学问》,在当时都很受欢迎。他广收门徒,思想遍及全国。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经过其弟子的努力,他的学说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守仁一生还立下了赫赫军功,曾经平定了”宸濠之乱“。

刘瑾倒台之后,王守仁被重新起用。此时南京的宁王起兵造反,宁王乃是明朝最有势力的藩王,拥有以南昌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的广大领地,据称拥有七万军队。当时正是武宗正德皇帝沉溺于淫乐、荒废国政之际,宁王暗中与朝中奸臣串通一气,决心取而代之,准备以武力夺取天下。

此时担任佥都御吏的王守仁,在福建镇压了民众反叛,返回南京。察知了宁王的叛乱计划,于是召集了附近的军队,直指南昌城。宁王害怕根据地被夺,慌忙率军返回,结果被王守仁伏击。双方共十四万大军在鄱阳湖畔展开大战,王守仁三日之内就将宁王完全逼至绝境,平叛前后总共不过花了三十五天。

而此时昏庸的正德皇帝却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正要领军南下。走到半路,却听说叛乱已经被王守仁平定了,觉得很扫兴。于是在一帮小人的策划下,将宁王释放了,上演了一出天子重捉叛贼的闹剧。虽然王阳明的思想和行为为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起了积极作用,但他在那以后也没得到朝廷重用。

汤显祖写”四梦“

中国古代的文学,每个时代各有其成就。先秦的历史哲学散文、汉代的赋、六朝的骈文、唐代的诗、宋代的词,都能各领风骚。明代文学中,传统的诗、文方面成就远逊于前代。但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日趋扩大和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增长,适应这种发展与变化的俗文学便蓬勃发展起来。这兴盛起来的俗文学包括小说、戏曲两大方面。

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及”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戏曲方面,则以汤显祖最负盛名。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生于临川县文昌里,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去世。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隆庆五年(1571年)乡试中举,他更进一步广泛研读。除古文诗词外,又精通乐府歌行,旁及诸子百家,举凡天文、地理、医药、卜筮,无不通晓。中举后曾四次进京考进士,后两次赴考时已是颇具文名了。万历年间,由于他谢绝了内阁大臣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等人的延揽,屡试进士不第。万历十一年(1583年),即张居正去世的第二年,他才考中进士。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万历十九年(1591年),因上书议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县任典史,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他为人刚正,风骨道劲,不肯腼颜事权贵。因而虽勤兢施政,有循吏之誉,却总因不善应酬被劾,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辞官还家,不复出仕。

汤显祖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著名人物过从甚密,在政治上接受这些人的影响,与他们的立场一致。他的启蒙老师是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的重要人物罗汝芳,所以哲学思想受泰州学派的影响。此外,”异端“思想家李贽(卓吾)和从禅宗出发反对程朱理学的紫柏和尚对他的影响也相当大。他倡言”天下之生皆当贵重“,认为”愚夫愚妇皆有天性“;他用”情“来反对道学家的”理“,说”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在文学上,他反对拟古,反对死守格律,而与徐渭、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持共同看法,主张写”情“,明确提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在文学创作实践上,汤显祖的传奇创作堪称明代的最高峰。他所作传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故事都以做梦为全剧关键,所以合称”临川四梦“。他的书斋叫玉茗堂,所以”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紫钗记》大约作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前后,取材于唐人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这部戏原先叫《紫箫记》(一作《李十郎紫箫记》),分三十四出,后改成《紫钗记》(一作《霍小玉紫钗记》,共五十三出。改写后的《紫钗记》虽比《紫箫记》稍嫌长,但各方面都有进步。剧中歌颂男女主人公李十郎和霍小玉对爱情的忠贞,同时对以卢太尉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专横与自私也作了一定程度上的批判和揭露。在道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叫喊声充塞天下的当时,他公然歌颂作为”人欲“的”情“。

《南柯记》(一作《南柯梦记》)全剧四十四出,故事大抵依据唐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而略有增饰。故事以主人公几十年的宦途经历作为一场梦,写淳于棼梦人蚁穴大槐安国,和公主结婚后,出任南郡太守二十年,公主死后,又升为宰相。不久受人排挤,被罢职遣归。该戏作于作者辞官还乡之后,十余年官场生活,使他对官场的腐败与黑暗有较深刻的认识,对功名利禄也看得透了。看世人为名忙,为利忙,如”蚁子群“,所以开篇发问:“为问东风吹梦?几时醒?”

《邯郸记》(一作《邯郸梦记》)三十出,也作于退出官场之后。

情节据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编成,写卢生与吕翁遇手邯郸道上,吕翁将一磁枕交给卢生,卢生枕之人梦。历尽荣华富贵、迁谪、围捕之后,大梦方醒,旅店主人蒸黄梁尚未熟。汤显祖写这部戏,是要以此对官场的黑暗与相互倾轧加以揭露,同时也慨叹宦海的浮沉与人生的无常。

完成于弃官回家那一年的《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座丰碑。全剧五十五出,主要取材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描写官宦小姐杜丽娘和柳梦梅真诚相爱的故事。

剧中的杜家是官宦人家。小姐杜丽娘天生丽质,娇艳聪慧。她从小受到严格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天性受到压抑。作为一个年已及笄、情窦初开的少女,她深感生活的寂寞与苦闷,她读完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后,在婢女春香的弓|诱下观赏了后花园的大好春光,于是春心萌动,又因怀春苦闷而悠悠入梦。在梦中,她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梦中的少年书生媾合了。梦醒之后,被好梦难寻所苦,于是恹恹病起,终于因情而死。

广州书生柳梦梅赴临安应试,路经南安郡,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被她娇艳秀媚的容貌所打动,终日把玩恩慕,终得丽娘幽魂出现。二人一见钟情,朝夕欢会,订立婚约,后来发现丽娘是鬼魂再现,柳生仍然真诚爱她,并冒险掘墓,使丽娘获得新生。最后几经周折,二人喜获团圆。

作品歌颂青年男女在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方面所进行的国古典文学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

汤显祖是明代最具才情的剧作家。《牡丹亭》的语言优雅而不华靡,精美而富于情韵,实属难能可贵。

汤显祖“临川四梦”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明人吕天成《曲品》把汤显祖所著五部传奇都列入“上上品”,并认为《紫箫》“琢调鲜美,练白骈丽”;《紫钗》“描写闺妇怨夫之情,备极娇苦,直堪下泪”;《还魂》“杜丽娘事甚奇,而着意发挥怀春慕色之情,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南柯梦》“眼阔手高,字句超秀”。

张岱认为,“汤显祖初作《紫钗》,尚多痕迹;及作《还魂》,灵奇高妙,已到极处;《南柯》、《邯郸》比之前剧更能脱化一番,学问较前更进,而词学较前反为削色。盖《紫钗》则不及,而‘二梦’则太过,过犹不及,故总于《还魂》逊美也”。

清王文治说,“玉茗堂四梦,不独词家之极则,抑亦文律总持。及被之管弦,又别有一种幽深体艳之致,为古今诸曲所不能到”。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以宋江领导的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按120回本计,前70回讲述各个好汉上梁山,后50回主要为宋江全伙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它并没有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把起义农民视为“盗贼草寇”,而是着力刻画了他们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侠肝义胆。这部小说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腐朽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权臣昏庸无能,下至小吏恶霸横行欺压、民不聊生,刻画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