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一切都好好的。
吴昊也靠着在早朝上的言语,得罪了不少人。
可皇帝关键时候说了这些话,使得吴昊的努力功亏一篑。
朱棣竟然说他本来想要一年内要求官员填补亏空,是吴昊请求多给官员们一些时间,这才让朱棣改变主意,将一件的时间改成了三年。
这是啥意思?
吴昊可不记得自己跟朱棣有过这方面的商量啊!
完全就是朱棣刚才现场胡诌的。
而且这似乎是。。。。。。替臣子背锅?
吴昊不太确定,尽管看上去的确如此,但身为皇帝,似乎没有必要这么做吧?
吴昊叹了口气,想不通的事情就先不想了,先去吃点东西算了。
因为起床太早,出门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东西买,自己在家里又不会做饭,雇佣个厨师又没钱,所以吴昊每天都是饿到下了早朝才去吃东西。
有时候早朝会持续到上午十一点左右,吴昊甚至有种饿到发昏的感觉。
。。。。。。。。。
。。。。。。。。。
宫中。
此时大皇子朱高炽、二皇子朱高煦、三皇子朱高燧全部站在朱棣面前,等候他们父皇训话。
朱棣看了一眼三个儿子,心里觉得无比荒唐。
他曾经对自己的教育感到很自豪。
因为这三个儿子都很优秀。
老二朱高煦就不用说了,跟着自己南征北战,多次将自己救于危难之际,可以说靖难能够成功,老二绝对起到了关键作用。
老大其实也很优秀。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一点朱棣还是清楚的。
大儿子靠着北平那么几个地方,能够供养朱棣的军队打了好几年,粮食上从来没有缺过,这就是大能耐。
打仗打的是钱。
起码大儿子在经济方面是完全称得上优秀的。
老三嘛,年纪太小,但也是个机灵聪明的。
但此时此刻,朱棣看着这些曾经让自己感到自豪的儿子们,心里却觉得无比荒唐。
这些儿子平日里在他面前的恭谨,差不多全是装出来的!
大儿子朱高炽按照《明史》所载,当了皇帝以后几乎把他这个爹的政策给推翻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