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明朝中后期经济状况 > 第二十八章 第一桶金(第2页)

第二十八章 第一桶金(第2页)

钞票生活之中不能少

钱哪不要把它看成宝中宝”

张玉站在小戏台上,潇洒地把右手挥了个弧形,微鞠一躬。说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从来不避讳我喜欢钱,因为钱能让我们过上温饱的生活。”

台下众人被他赤裸裸的说法惊呆了,这个年代为什么商人的地位低?就是因为整个社会,从朝廷、士林、草莽民间,无不认为士农工商,文章仕途是第一位的,商人只是末途小道,歪门邪道,和匠籍军籍相差无几。

所有人都喜欢钱,可是又虚伪地羞于提钱,认为整天钻到钱眼里,浑身一股铜臭味,简直太没有品格了。文人就应该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宁肯饿死,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叫气节,这个年代又被东林党整出了一个新词叫清流。

对他们这个清流,张玉只能送给一个“呵呵”,他们玩的就是党同伐异那一套,符合我价值观的就叫清流,不符合的就是同流合污。

众人议论纷纷,连古兄都有些诧异,他嘴替大神附体,问道:“那不义之财呢,也要吗?”

张玉说道:“古兄,不义的不是财,不义的是道,从来就没有不义之财,只有不义之道得来的财。”

古兄挠挠头,说道:“张公子,愿闻其详。”

张玉掏出两个银锭,一个放于左手,一个放于右手,展示给他看,问道:“古兄,我想请问,这两块银子,哪一个是高尚的,哪一个是卑劣的?”

古兄:“呃”

张玉继续追问道:“如果我用这两块银子去买粮食,粮店管不管我这银子是从哪里来的吗?”

古兄:“呃”

张玉哈哈一笑,说道:“如果我左手的银子是我种地打粮得来的,右手的是偷来的,那当然是有区别的,我们要拒绝的是偷盗,而不是银子。所以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台下的商人开心死了,知己,这尼玛绝对的知己。

他们一直被老百姓骂奸商,眼睛钻到钱眼里,为富不仁六亲不认。现在听了张玉的话,心情很爽,很认同,交头接耳议论:“是啊,只要是正正当当赚来的钱,我就是喜欢,我碍着谁了。我有个习惯晚上要抱着银子睡,不敢让别人知道。”

另一人也说道:“是啊,我就喜欢没人的时候,到地库里数银子,连家里人都要避着,怕他们笑话。以后不怕了,要光明正大,我还要带上他们一起数。”

“对,有钱不可耻,只要来得正。”众人附和。

后世的时候,有个大企业家说“我自己赚的钱,想买啥买啥,想投资哪里就投资哪里”,按说他的话很有道理,可问题是他的钱不是自己赚的,是从银行借的钱,是老百姓存进去的血汗钱,如果他到国外乱投资收不回来,倒霉的就是老百姓。这个人明显在偷换概念,张玉以前对这个企业家印象很好,从此拉黑。

隐溪茶馆的众人越看张玉这小子,也越好看了嘛,虽然有点油腔滑调,还是很顺眼的嘛。

好像他年方二十,还没有行冠礼,还没有表字呢,这么优秀会说话的年轻人,不知道婚配了没有,我那个小女儿,哦,女儿不行,已经订婚了,我那个大孙女,今年十三岁倒是正好,如果他已经订婚了,过两年给他做个小妾也是好商量的。

张玉不知道,他已经被很多人预定了女婿、孙女婿,如果他愿意,可以连着一个月天天做新郎。

张玉一时兴起,竟然唱了首歌,现在他要回归话题,说道:“各位朋友,我说的口都干了,你们也都渴了吧,你们要不要续点水喝点茶?”

经他提醒,诸位也觉得有些口渴,又反应过来,他提醒大家喝水,其实是在提醒大家保温瓶。

于是乎,众人不约而同地从八仙桌下面把保温瓶拿出来,拔掉软木塞,往杯子里倒水。他们惊奇的发现,保温瓶里的水呼呼冒着热气,竟然和刚烧开的水一样。

有些人干脆,端起杯子里水喝喝看,竟然有些烫嘴,伙计们说的果然是真的,这保温瓶的效果非常好。

商业意识敏感的人已经意识到,这样的话,这保温瓶岂不是家家户户都用得到?天啊,这得是一笔多大的生意。

张玉见大家都懂了他的意思,也见识到了保温瓶的好处,点点头,说道:“古兄,你看这保温瓶怎么样,不贵,200文钱一个。”

这真不贵,真不是张玉做生意的套路,其实定价200文,还是亏钱的,因为玻璃的价格太贵了。

玻璃刚刚研发出来,他镀银的工人也不熟练,所以生产率上不去,可这是生活必需品,他也不愿意把价格订到很高,以后再降价,但是他会尽快改进工艺,加大生产规模,把平均成本降下来。这个在经济学上叫规模经济,大概意思就是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