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毁灭”的一大特点,或者说从ss-n-19借鉴的绝招。
在攻击500千米外的航母时,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为航母定位,也就是准确掌握航母行踪。
要说的话,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对此,西骆沙的工程师想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也就是让少数反舰导弹去执行前进侦查任务。
在发起攻击的时候,有少量反舰导弹充当“领弹”,在到达舰队所在海域之前,在高空飞行,并且用弹载雷达搜寻海面上的舰艇,然后用数据链把获取的情报传输给在低空隐蔽飞行的导弹,并且引导这些导弹攻击舰队里面最有价值的目标,往往就是雷达反射信号最强的战舰。
“毁灭”在巡航阶段的飞行速度不够快,耗费的时间更长,更需要前进引导。
为此,也就借鉴了ss-n-19的这套技术。
由“青州”级搭载的“金钟罩”系统,对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了500千米,即便是导弹这类小型目标,也能够达到400千米,可是对掠海目标,受地球曲率影响,肯定没办法超过40千米。
也就是说,在拦截超低空目标的时候,防空巡洋舰的战斗效率将大打折扣。
这也是帝国海军一直注重数据链系统,还试图把舰载预警机与防空战舰整合到一起,扩大防空体系的关键原因。
可惜的是,配备先进数据链,能够直接引导防空导弹作战的“指-6d”,以及采用了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新式防空导弹,都还在研制当中,并没有服役,所以“青州”级仍然只能孤军奋战。
预警机能做的,也就是把反舰导弹的来袭方向与到达时间告诉巡洋舰。
到此,防空作战进入到最凶险的关头。
4点58分,位于舰队最北面的“辉州”号率先开火。
在半分钟之内,该舰的前后两套垂直发射系统就各自发射了8枚防空导弹,分别攻击了4个目标。
拦截的全都是在高空飞行的导弹。
用2枚dk-8d拦截1枚反舰导弹,明显在浪费弹药。
不过在即将遭到攻击的紧要关头,也顾不了那么多。
因为防空战舰已经开火,而且进入到防空作战阶段,未必能及时进行敌我识别,战舰的火控系统往往会把附近所有空中目标当成威胁,并且朝威胁最大,比如离得最近或者飞得最快的目标开火,所以之前拦截导弹的战斗机都已经转向撤离,主动飞出了交战区域,没继续追击导弹。
这个时候,问题显现了出来。
舰队北面,就只有“辉州”号1艘防空巡洋舰。
舰队里面的另外2艘防空巡洋舰,“檀州”号与“铭州”号分别在西边与西南。
其实,“辉州”号之前是在舰队西北,在预警机发现了从北面杀来的轰炸机之后才转为向东航行。
“檀州”号也已经转向,可是离得太远了。
在“辉州”号开火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的时候,“檀州”号在西南大约60千米之外。
这个距离,导致“檀州”号根本就没办法为“辉州”号提供掩护。
5点刚过,“辉州”号就遭到了打击。
虽然在最后十几秒,“辉州”号上的两座速射炮击落了5枚反舰导弹,但是射向该舰的导弹超过了10枚。
随后,“辉州”号就被3枚反舰导弹击中。
按邻近舰艇的报告,至少有3枚反舰导弹在受到诱饵弹的干扰与欺骗之后,放弃了近在咫尺的“辉州”号。
只是,攻击并没有结束。
这个时候,“毁灭”反舰导弹的“智能化”特点显现了出来。
在“辉州”号遭到攻击之后,剩下的约30枚反舰导弹没再攻击这艘战舰,都继续向南飞行。
关键还有,直接放过了在“辉州”号南面的一艘反潜护卫舰,径直扑向了“李铭博”号航母。
其实,“李铭博”号就在这艘护卫舰南面大约10千米处。
也就是说,重新爬升到高空,并且负责引导的反舰导弹,在发现护卫舰的同时,也探测到了护卫舰南面的航母。
显然,航母更有吸引力。
结果就是,至少有20枚“毁灭”冲向了“李铭博”号,而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导弹采用的俯冲攻击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