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母亲告诉她,她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那时候人们很迷信,余甘听过说书,她相信有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子,当然也相信她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现在想来,她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还能从哪来呢?可她的娘呢?她的爹呢?她的兄弟姐妹们呢?还有熟悉的村人呢?难道仅是梦中出现过的?
她来到另一个村庄。这里的村民倒是告诉她,她的村庄一夜之间被毁,村民不知去向。
这时从村子传来琴声。琴声十分悲苦,余甘神差鬼使在到传出琴声的窗口下。
琴手是个干瘪的老头儿,他从窗口见到丢魂失魄的余甘,长长叹一口气。
“进来吧。”
余甘便走进去。老头用低沉的声音缓缓说:
“孩子,别再胡思乱找亲人了,该到哪儿就到哪儿,该想什么就想什么,就是别想过去有亲人,明白吗?”
余甘完全糊涂了。
老头说完不再理她了,继续弹他的琴。
苍凉的琴声铮铮琮琮,余甘觉得一只孤雁在大漠长空哀鸣,四下里秋风肃杀,黄尘滚滚。
余甘听着听着禁不住泪流满面,脑袋里好比钻进一块铁,痛得她抱着脑袋,步履踉跄离开村子,耳朵里乱哄哄的声音好比弹琴老头的一声声叹息。
余甘在大榕树下忍不住放声大哭。
两个好心阿婆以为她中邪,忙宰一只鸡,拿鸡血泼在她身上帮她驱驱邪。
余甘也没有意识到让人泼一身血污了。
她就这么失去了记忆。
她没有地方可去,仅存的一点记忆牵引她骑马一路往北狂奔,有一天竟来到嵩山。
她的师父是个老尼姑,法号静尼师太。
她见到余甘十分欢喜,伸手慈爱地抚摸余甘的脑袋。
没有想到余甘忽然抓她的手狠狠咬一口。
老尼姑痛得大叫一声。
余甘傻傻笑道:
“师父倒是真的。”
这么一来,世界在余甘脑子里变得真真假假,无比虚幻,她一探究脑袋就痛得厉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氏兄弟被通缉后曾经到嵩山躲藏一阵子,余甘连他们兄弟俩也不大认得了。
后来张茂找上山来,让刘氏兄弟到通远小镇住,他相信凭他交结的权贵,他的宅子是最安全的。
余甘嚷着要一块儿下山。
在此之前,老尼姑用她那神秘莫测的法术想恢复余甘的失忆症,不但收效甚微,而且余甘为着证实那一点残存的记忆,时不时抓她的手咬,叫她防不胜防。
她也觉得余甘下山散散心,没准更能恢复记忆。
刘氏兄弟和余姑娘住在张茂家里,很快走露风声。
河间官兵得到张茂贿赂,又看在张永和众权贵脸上,不肯为难张茂,缉拿马贼不过是虚张声势。
后来刘瑾知道了,下令河间务必捉拿。这么一来,官兵也顾不得张永的情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