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出身乡里,提三尺剑斩蛇起兵,最终与西楚霸王项羽逐鹿中原,这场长达5年之久的楚汉之争,随着刘邦攻进咸阳,大秦帝国的覆灭拉开了帷幕。在这场角逐中,项羽具有强烈的旧贵族意识,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统一王朝。刘邦知人善任,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个时期,两个旷世枭雄不可能同时存在,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山不能容二虎”。
刘邦沛县起义
大汉盛世起于秦末战乱之后,此所谓否极泰来,久乱生治。
当时秦王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攻占了秦朝的许多州县,并且建立了张楚政权,楚国贵族项梁率侄子项羽在会稽起义,各地反秦起义风起云涌,刘邦正是看清了这种局势,意欲趁乱世之机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刘邦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在家中排行老三,没有任何强有力的人物当靠山,他也未曾钻研过治国平天下的方略,肚子里更没有什么墨水。由于没有封建社会里长子所肩负的重担,他有足够的闲暇时间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同时他又是一个厌恶种田劳作的人,因此,就连他的父亲都对他有些瞧不起,嫌他浪荡不羁,认定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父亲的意见在家中有很强的影响力,故此全家人都瞧不起他。
然而,虽然在生活上不拘小节,刘邦却有着远大的志向。有一次,他在咸阳服徭役的时候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皇帝的威严与排场震撼了他,他由衷地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样一个为家人所鄙视,为邻里所不耻的人,却有着很好的运气,能娶到别人梦寐以求的妻子。
刘邦的原配妻子姓吕名雉,是当时距沛县不远的单文县的一个望族中的小姐。吕雉的父亲吕公与沛县县令的私人感情不错,也曾到沛县避过一阵的风头,后来便在沛县大摆宴席,以此来表示对县令和沛县人的谢意。当时,吕公委托一个叫萧何的人来主办宴会。由于前来给宴会捧场的人太多,其中也不乏鱼目混杂之辈,所以萧何宣布,贺礼不满一千钱的人,只能坐在堂下,只有贺礼在一千钱以上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堂内,被奉为贵宾。萧何用这样的方法来区分宾客的贵贱,就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那些想骗吃骗喝的人来捣乱。
刘邦身无分文,却宣称带了万钱的贺礼前来赴宴。他这样大大咧咧地往门口一站,顿时惹来周围人的耻笑,可在内堂的吕公听说有人未带分文却敢言万钱,心中好奇,当下出门亲自来迎接。却未料善于算卦相面的吕公一见到刘邦,马上惊为天人。吕公判断,刘邦他日必飞黄腾达,富贵万分。于是,欣然携刘邦之手,邀其赴宴。周围人见此景连连称奇,倒也都艳羡起刘邦的好命来。
酒过三巡,吕公一直在用独特的眼神打量着刘邦。宴会过后,吕公就下定了决心,不顾妻子的强烈反对,向刘邦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他为妻。此时的刘邦已经四十三岁了,听吕公说要把女儿嫁给自己,如坠云中,飘飘然起来,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美事啊!当下,刘邦迎娶吕雉回家,这吕雉正是日后驰骋汉朝宫廷的吕后。吕雉的家境与刘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吕雉颇有几分姿色,也是当时附近县城里青年们争相献殷勤的对象,只是岁数大了点,嫁给刘邦之时已经是二十八岁的老姑娘了。为什么她嫁人这么晚呢?不是因为吕公舍不得女儿,而是吕雉自己的心气儿特别高,看不上寻常普通百姓。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就熬成了老姑娘。或许,这也是姻缘天注定吧,刘邦、吕雉这对大龄青年,注定要等候长久的时间,直至对方出现才能婚配,这样一来,四十三岁的刘邦与二十八岁的吕雉,也可称得上是天作之合了。
1-1吕雉
后来,刘邦做了秦朝的一个小吏,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徒役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挚友樊哙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
称雄中原
刘邦起兵后,势单力薄,又缺乏战斗经验。在强者云集、弱肉强食的环境中,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附强者。当时陈涉兵败,生死不明,他的部下秦嘉立旧楚贵族景驹为楚王,刘邦就率众投奔了他。但没过多久,秦嘉就被项梁所灭。刘邦又改投项梁。项梁很器重他,给他五千兵,十员小将,让他与项羽同为军中主力。项梁召集各路义军首领,在薛地开会,决定联合反秦,并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定都盱眙,借此安抚民心,号令天下。
楚怀王成了各路反秦义军名义上的首领。为激昂士气,他采取激励政策,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与秦军主力遭遇,一路拼杀,而刘邦则是运用计谋,避开了秦军主力,第一个进入关中。进入咸阳后,将士们本来以为可以好好享受一番,包括刘邦,心中也有此意,认为将士有功,应该让他们在城中放纵几天,但这个时候,谋臣中有不同的意见。
进入咸阳以后,将士们纷纷争着去找皇宫的仓库,拣一些值钱的金银财宝拿走,场面异常混乱。只有萧何不稀罕这些东西,他先跑到秦朝的丞相府,把有关户口、地图等文书档案收了起来,保管好。刘邦在将士的陪同下,来到了豪华的阿房宫。这还是他第一次看见如此富丽堂皇的宫殿,所有摆设绚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宫女。他在宫里待了一会儿,就像做梦一样,让他兴奋和陶醉。
就在这时候,他的部将樊哙闯了进来,说:“沛公还要不要打天下了?要知道,就是这些奢侈华丽的东西才使秦朝灭亡的,您还要这些干什么呢?还是赶快回到军营里去吧!”
1-2刘邦
刘邦此时哪能听进去他的话,说:“让我歇歇吧。”
这时恰巧张良也进来了,听到樊哙的话,对刘邦说:“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哙的话说得很对呀,希望您听从他的劝告。”
刘邦一向对张良非常信任,听了他的话,马上醒悟过来,吩咐将士封了宫殿,带着他们回到灞上。
刘邦是攻入咸阳第一人,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他一贯严于律己的作风,使得他在关键时候能及时颁布相应的法规约束自己的部下,这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邦召集了咸阳附近各县的乡亲父老,对他们说:“你们被秦朝的残酷法令害苦了。今天,我跟诸位父老约定三条法令: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治罪;第三,偷盗的治罪。除了这三条,其他秦国的法律、禁令,一律废除。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不必惊慌。”
刘邦还叫各县父老和原来秦国的官吏到咸阳附近的各县去宣布这三条法令。老百姓听了刘邦的约法三章,就像被解除了枷锁一样,喜悦的心情一时难以用语言表达。
大伙儿争先恐后地从家里拿出牛肉、羊肉、酒和粮食等来慰劳刘邦的将士,刘邦好言好语地劝他们把这些东西拿回去,说:“粮仓里有军粮,你们大可不必费心了。”
从那时候起,刘邦的军队在关中老百姓心中留下了相当好的印象,人们也都希望刘邦能够留在关中做王。这也为他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刘邦此举中可以看出他深谙此道。
大摆鸿门宴
强秦已灭,但战争并未结束。
当时,义军中最具问鼎实力的当属项羽,其次是刘邦。巨鹿之战后,项羽已是“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刘邦进驻关中不久,十一月中旬,项羽率诸侯军也逼近关中。当项羽经过函谷关时发现关门紧闭,守城的将士不是秦军而是楚军,项羽大怒,叫喊道:“你们在替何人守关?”守关的将士说:“我们奉了沛公的命令,无论哪一路的军队,都不得入关。”项羽听到后非常恼火。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也很生气,他对项羽说:“沛公拒绝我们入关,分明是他要一人独占关中,他这是忘恩负义。如果没有将军,他刘邦怎么能进得了咸阳?”英布也对项羽说:“我们消灭了秦军的主力,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沛公应该出来迎接我们,可他怎么反倒把我们看成是敌人?”
项羽听了英布的话,更加恼怒,便命令英布攻关。没多久,函谷关就被项羽的军队攻破了。项羽挥师进入,一直来到了离咸阳城不远的新丰鸿门,这里离刘邦的驻地仅仅四十里路,战争一触即发。这时,刘邦手下左司马曹无伤暗地向项羽报告:“刘邦入关后任子婴为相,并吞秦宫珍宝。”范增随即向项羽指出,刘邦一贯贪财好色,但入关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可能想当“天子”,应尽快除掉,以免后患,劝项羽“急击勿失”,于是项羽下令整顿三军,次日进攻刘邦。
正当项羽紧张地部署消灭刘邦之时,项羽的叔父项伯却连夜将这一消息透露给刘邦的谋士张良。项伯早年同张良相识,秦将亡时,项伯因杀人犯罪,为张良所救。这次项羽要进攻刘邦,项伯担心张良一起被害,便连夜赶到刘邦军营劝其离开。但张良得知这一情报后并未逃走,反而立即报告给刘邦。当时项羽有40万大军驻于鸿门,而刘邦只有10万兵马屯于灞上。一旦开战,双方力量悬殊,刘邦的处境将十分危险。于是刘邦设宴款待项伯,并与项伯结为了儿女亲家,刘邦对项伯说:“虽然楚怀王说了先入关者为王,可我入关以后,安抚百姓,封存秦朝府库,驻在灞上而非咸阳宫,就是专门等候项将军的到来。我派兵守关,是为了防御盗贼,哪里是为了抵御项将军呢?请您回去务必在项将军面前替我解释清楚,说我不敢忘记将军对我的恩情。”项伯闻听此言,满口答应下来,并让刘邦次日一早就亲自去向项羽赔礼道歉。
1-3项羽
项伯回到鸿门,把此事讲给项羽听,并且劝项羽不要攻打刘邦。项羽听说刘邦对自己那么恭敬,怒气顿时消了很多,决定设宴款待刘邦。次日清晨,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人来到鸿门,见项羽军中杀气腾腾,戒备森严,他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守营将官传命说,只许刘邦带一名随从入内,刘邦只得忐忑不安地拉着张良进了项羽帐中,留下樊哙在帐外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