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导是一个矮壮的中年男人,看起来沉默寡言。来的时候身上背了一张弓、一支箭筒。腰间挂着一只袋子和一把匕首。
能看出来经常进山打猎,肤色和手上的老茧诉说着此人经验老道。
苗人首领说:“他是阿颁,这里最厉害的猎人之一。后面的寨子都在深山,他常常出入,对附近一带非常了解。”
阿颁对众人点了点头,似乎话也很少。之后苗人首领介绍了自已的队伍。
张海桐跟的这一队人马,除了喜欢养狗的头人、也就是苗人首领以外,还有两个中年男人、一个青年和一个女人以及几个打手。
两个中年男人身形壮硕,面部比较立体,面部特征比较综合。看起来有点西北人的样子。他俩是兄弟,姓杨。头人叫他们大杨小杨。
还有个名叫阿雅的女人,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据说是苗汉通婚的后代。但张海桐认为整支队伍里,这个女人应该是最有威胁的人。
往往最弱最不起眼的人,总能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操作。
剩下的打手都是头人手底下的伙计,没什么好说的。
张海桐大概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在场人物的信息,就听见头人介绍自已。
“他没名字,你叫他玳崔就行。这个人很厉害,不要小瞧。”
玳崔在这里是年轻人的意思,张海桐没告诉他们自已的名字。头人用的也是苗语交流,直接用一个群体代称做专有名词也行。
阿颁看了张海桐一眼,并未发表看法,而是说:“今晚不能走,路太黑,你们过不去。”
头人似乎很着急,他指了指往百乐京外面行走的送亲队伍,说:“他们为什么行?都是人,不差什么。如果是钱的问题,我们可以加。”
阿颁仍然固执的摇头。
“你们要去的那个地方很邪门,虽然附近建了飞坤爸鲁庙镇邪,但最近似乎也没用了。我拿钱办事,也管你们死活。你们出了事,对我不好。”
张海桐对飞坤爸鲁这个名称并不陌生。香港张家收录过这项信息,早在很久之前小哥就有这个称号。至于什么时候有的,族里也没有明确的记录。
南疆人把飞坤爸鲁当做一位镇邪避灾的神明,而且是活神仙。他的待遇和所有泥塑神像是一样的,有专门的祭祀和供奉。
头人没有办法,只能让大家原地歇一晚。
张海桐总觉得此行会看见一些不太妙的东西。他想的多,妨碍睡眠。只能强迫自已立刻进入休息状态,养足精神。
第二天一早,整队人马吃早饭时,阿颁说进百乐京后面之前要先去见另一队人马。头人点头,表示明白。
其他人都没有异议,看来那队人马应该就是铁筷子那一队。
对于倒斗来说,这么多人多少有点超标了。中国的盗墓贼并不讲究人海战术,最好是少而精。
一来这样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分配,每个人拿的分量都不会少,不至于付出小于回报。二来人太多在墓室里物资消耗和可控性也会变得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