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明睿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满足。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他便迎着朝阳开始晨练。
晨练过后,他洗净一身疲惫,匆匆走向粥棚,开始新一天的施粥工作。
每当夜幕降临,他便会回到住处,继续他的写写画画。
成儿和静儿总是好奇地追问他在画些什么。每
当这时,明睿总是神秘地一笑,告诉她们:“等到时候,你们自然会知道。”
在粥棚的日子里,还从盲眼老翁口中听到了许多关于宁阳郡百姓的情况。
这位盲眼老翁本姓朱,来自关山脚下的一个小村落——朱家村。
他与老伴,两个儿子和儿媳,以及八个孙子,一大家子人靠着亲手开垦的二十九亩薄田,生活得也算安乐。
不论别的,单凭这八个孙子,就让老朱头看到希望,俨然是当时朱家村最大的潜力股。。
然而,三年前的那个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这份平静。
漠北的骑兵突然出现在与橘州相通的关山小路上,他们劫走了老朱头的两个儿媳,更残忍地杀害了他的两个儿子和五个孙子。
这场悲剧让一生倔强的老朱头瞬间崩溃。
他痛失亲人,心如刀绞,一夜之间,他哭瞎了双眼。
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去年辽东遭遇罕见旱灾,粮食收成微薄,当地豪门宋家却恶意将租金提高到令人难以承受的地步,十取其九。
在这沉重的赋税之下,老朱头一家五口无奈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二十九亩薄田,被迫成为了流民,一路逃荒前往宁远郡寻找生机。
然而,命运却对他们毫不留情,两个年幼的孙子在漫长的逃荒路上相继饿死。
历经千辛万苦,老朱头一家终于抵达了宁远郡,却没想到自家老婆子因遭受杨城垒那个恶霸的一脚重伤,再加上长时间的饥饿,最终没能熬到春暖花开。
明睿每次回想起老朱头的悲惨遭遇,再看看眼前这些勉强活过来的饥民,便是咬后槽牙痛骂这些豪族祖宗和先人
。。。
在那天,午后的阳光刚刚直射大地,静儿轻轻地摇醒了正在午休的明睿。
“王爷,快看!”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
明睿王爷缓缓睁开眼,顺着静儿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方天际尘土飞扬。
待那尘土落定,一行人影逐渐清晰,明睿的心情瞬间变得愉悦起来,原来是蒙莘到了。
蒙莘在靠近时,也已看到王爷在那耐心等待,他立刻催马疾驰,抵达后下马跪拜。
“末将路上遭遇了些许阻碍,耽误了一日,还请王爷降罪。”
“不迟,不迟,来得正是时候。”
明睿急忙上前扶起蒙莘,看着后面的运粮队伍又有些不解,“为何这粮食不减反增?”
“回王爷,路遇几处不长眼的山匪,欲打劫末将队伍。”
蒙莘赶忙回答,“末将带兵清缴了他们,顺带缴获些粮草,故而迟到了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