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进文庙。
不管枝江省的学子们是否准备完毕,院试如期而至。
人群中忽然一阵骚动,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石子,涟漪层层扩散。
韩知柏一身银灰色儒袍,就这么突然地出现在众人视野里。
他步履从容,表情淡然,仿佛昨日的重伤从未发生,又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闹剧。
“嘿,你们说,他该不会真的痊愈了吧?还是说强撑着来的?”
“我听说有人怀疑是替身,或者是障眼法!”
“呵,你们懂什么。”韩知柏的拥护者立即反驳。
“圣选秀才岂能以常理度之?说不定人家真有什么神奇手段。”
议论声此起彼伏,各种猜测都有。有人惊疑,有人嫉妒,也有人幸灾乐祸。
韩知柏对周遭的议论视若无睹,径直走进考场,找到自已的号舍,端坐在考席上。
他闭目养神,调整呼吸,整个人放松下来,像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即将奔赴新的战场。
考场的其他地方,各种目光汇聚在他身上,像聚光灯一样,让他成为全场的焦点。
特别是有一道目光,自韩知柏入场开始,就一直跟随着他,直到他落座。
这目光来自院试的主考官,枝江学政官刘靖。
在确认韩知柏真的无恙后,他才真正放下心来,如释重负。
“院试,开考!”刘靖的声音浑厚有力,在考场上空回荡。
大盛朝的院试,只考一天,分为上下午两场。
上午正试,需作经论文章一篇;下午复试,则要作命题诗一首,还要默写《圣谕》数十题。
韩知柏铺开圣纸答卷,映入眼帘的正是一道经论题。
“……夫子举不贰过,惟颜氏之子,其何故哉?请试论之。”(原为唐贞元十年,韩愈应博学宏词科试所作。)
题目看罢,韩知柏激活文亭中的《昌黎文集》,心中已有沟壑。
调息片刻,他的文台之中文气涌动,有如钱塘江潮,奔腾不息。
他提笔挥毫,落笔有神:“夫圣人抱诚明之正性,根中庸之至德……”
与此同时,主考官刘靖巡视完各个号舍,回到文庙正厅,准备稍作休息。
刚坐下,就有小吏急匆匆跑来:“刘大人,侧殿复圣像有点小情况!您快去看看吧!”
复圣像?今日考题就有关于颜子,难道是……?
刘靖心中一动,下意识看了一眼韩知柏所在的方向,但又觉得是自已多虑了,便起身往侧殿走去。
此时,侧殿门口已经围满了人,众考官对着悬空而展的复圣像,议论纷纷,神色激动。
见刘靖过来,赶紧让开一条路。
“今日院试,兹事体大。你们不去巡视考场,在这做什么?”
刘靖边走边说,话音未落,他猛然转头,目光被侧殿内的景象牢牢吸引。
就在眨眼之间,复圣像前不知如何出现了一个人影,面容和画像有几分神似,气度非凡。
“学生刘靖,见过颜半圣!”作为资深大儒,刘靖一眼就认出眼前之人的身份,赶忙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我等见过颜半圣!”众考官也跟着作揖,一个个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惊扰到了半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