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杂烩火锅的家常做法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东城在东安市场里也有两处清唱:一处在市场正门叫舫兴茶社,

由黄锡九主持;一处在市场南花园叫德昌茶楼,由曹小凤主持。舫兴

是个拐角楼地带,上面有铁罩棚覆盖,既不轩敞,又不豁亮,甚至白天

都要点灯。黄锡九表面看起来似愚若骀憨憨厚厚,可是他有一套别人

学不来的软工。他跟锡子刚是师兄弟(锡给梅兰芳弹弦子),腹笥宽,

有若干曲牌子,词义含混,有腔没字,锡黄师兄弟孜孜钻研,例如《法门

寺》”一贯千”曲牌子,他们都一一整理出来了。黄原本习丑,因为口齿

不清,比丑行头郭春山还差劲,最后只好改行。他跟陶默厂的堂侄陶

十四是莫逆之交,陶十四每天到舫兴打大锣消遣,因此黄锡九跟陶默

厂拉上了关系。陶是端方胞弟端锦的女儿,虽然说不上是风华绝代,

可是她喜御男装,经年长袍坎肩,留个中分西式头,加上她皮肤美皙眉

目如画,于是有人给她起了个外号,称她为坤票中的川岛芳子,她也坦

然默认。

东北城有些大专男女学生,有人对陶备致倾倒,论造诣陶的确是

个唱戏的好材料,不但声音嘹亮,且能及远,水音冉冉,纵意所如,连梅

兰芳听了她的《凤还巢》,都击节称赏。最初陶默厂是为面子所局,偶

或到舫兴捧捧场,后来黄锡九请来一位坤票须生杨小云,难得的是嗓

音青蔚,毫无雌音,又跟陶默厂吃一个调门,一搭一档经常掇一出生旦

对儿戏。加上孟广亨的胡琴,杨名华的二胡,每逢周末假日,准演不

谎,非但场场满堂红,甚至有时路口还要加临时凳,茶客中真有捧着茶

壶站在窗口听的。这种盛况足足维持了两年时间,可算是舫兴茶社黄

金时代。

曹小凤是唱旦角出身,跟姚二顺(玉芙)是师兄弟,曹为人四海,交

游广泛,所以他接过德昌茶楼办清音桌儿,伶票两界都去赶着趁热闹

捧场子,尤其梨园行一些生活艰窘的同业,都愿给曹小凤效力。曹对

这帮苦同行,还是真心照顾,明着开戏份,暗里给车钱。梨园行有个唱

铜锤的尹小峰,当年曾经跟谭鑫培配过戏,有一回陪谭老板唱“捉放”,

一时疏神,临场忘词,被戏班辞退,哪知从此一蹶不振。到了晚年更为

潦倒,饥一顿饱一顿,面庞消瘦到无法勾脸,自然也就无人请教搭班登

台。可是嗓子依旧刚劲爽脆,能够Ⅱ向堂,因此不时到德昌茶楼帮帮场

子,有时唱个≮五雷阵》、《锁五龙》,老腔老调雄迈高古,还真受知音茶

客们欢迎。曹小凤惜老怜贫总是塞个块儿八毛给尹老零花,这些地方

就看出曹小凤做人伉爽厚道来啦。

舫兴、德昌两家茶楼,南北对峙,各有各的茶客,平日互不相犯,可

是每逢星期假日陶默厂在舫兴一露面,德昌准能掉下二成茶座来。后

来经陶十四出面,给两家一调停,陶默厂分单双日子两边唱,这种剑拔

弩张的局面才算解决。常到德昌去消遣的票友,以协和医院票房的人

居多,如张稔年、张泽圃、管绍华、赵贯一、杨文雏、陶善庭、孟广亨、赵

仲安,可以说生、旦、净、末、丑一样不缺,再加上奚啸伯、费简侯、丁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