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大明蓝玉 > 第9章 大明第三代继承人是他(第1页)

第9章 大明第三代继承人是他(第1页)

朱雄英兴奋地接过弓箭,在蓝斌的指导下,按着弓臂上的导向纹握稳弓身,将箭搭在特制的箭槽上。那箭槽也是特意加深了一些,不容易跑偏。

"殿下往准星框里看,"蓝斌指导道,"看到框上的十字线了吗?这十字线是用来确定左右方向的。因为箭在飞行时会向下坠,所以我们要用二十步的刻度线与靶底平齐,这时十字线会比靶心略高一些。这样的仰角,箭才能正好射中靶心。。。。。。"

朱雄英依言照做,张弓搭箭。虽然力道还不够,但姿势已经有几分样子。殿内众人都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看着这位年幼的皇长孙第一次试射。朱雄英瞄准靶心,调整准星,轻轻松开弓弦。只听"嗖"的一声,那支箭稳稳地钉在了标靶外圈。虽未中靶心,但箭矢的轨迹平稳,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已是难得的成绩。

"好!"朱元璋开怀大笑,"这弓果然好使。蓝斌,你这份心意,朕领了。"

"小臣惶恐,能得皇上称赞,已是天大的福分。这弓箭虽有些新巧,到底是粗浅之物,不敢当皇上如此夸赞。"蓝斌恭敬地躬身道。

一旁的吕氏脸色有些难看。她原本以为那对和田玉如意已经足够出彩,谁知竟被一个小孩子的玩具比了下去。

朱雄英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弓身,略一思量道:"按辈分,我该称你一声表舅。表舅,你能教我射柳吗?"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皇长孙居然主动要求一个勋贵子弟教授射柳,这可是破天荒的事。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朱元璋脸上,等待他的反应。

朱元璋沉吟片刻:"也好。蓝斌既然能想出这般巧妙的设计,想来对射柳之道也有些见解。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蓝斌一眼,"若教得不好,朕唯你是问。"

蓝斌躬身道:"小臣定当竭尽全力,不敢懈怠。"

这番话一出,殿中众人的目光都落在蓝斌身上。这位前些日子还在外疯跑的永昌侯府小公子,今日竟表现得如此不凡。不仅是这弓箭的巧妙设计,就连举止言谈也与往日大不相同,让众人不禁另眼相看。如今更是得了皇上如此看重,当真令人惊叹。

"舅母,"常茂走到胡氏身边,欣慰地道,"表弟当真长进了。这弓箭看似简单,实则处处都是巧思。单是这个导向纹的设计,就知道他下了不少功夫。改日蓝玉回京,我定要与他说说这事。"

李文忠也笑道:"这孩子有心了。从前只道他顽劣,没想到竟能想出这般周到的设计。那混编弓弦、错角箭羽,都是极有见地的改进。"

"确实难得,"徐达捋着胡须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年纪虽小,却知道为皇长孙特意设计练习用的弓箭。这份用心,比那些寻常的贺礼强多了。怪不得方才敢说与众不同。"

汤和也道:"老夫看这孩子是真的用了心思。这弓箭不仅做工精巧,更难得的是处处为初学者着想。这般细致周到,已经不是一般孩童能想到的了。"

胡氏连连答谢,看着蓝斌的目光中满是欣慰。这些年来虽待继子如亲生,但总觉有愧于先夫人。如今看着他在这样的场合得到众人称赞,她心中也是说不出的自豪。

蓝斌面对众人的夸赞,始终保持着恭敬的姿态。蓝斌心中暗自思量,今日这一番表现,不仅是为了皇长孙,更是要让这些长辈们看到,永昌侯府的子嗣并非无可造就。

待众人说完,蓝斌退下后,其他勋贵又纷纷呈上贺礼。虽然各家贺礼皆是稀世珍宝,贵重非常,但朱雄英的目光,却始终没离开那把独特的弓箭。

待众人说完,蓝斌退下后,其他勋贵又纷纷呈上贺礼。虽然各家贺礼皆是稀世珍宝,贵重非常,但朱雄英的目光,却始终没离开那把独特的弓箭。

待献礼仪式结束,朱元璋环视殿中众臣,正色道:"诸位爱卿,朕有一事要与你们商议。雄英已满八岁,且为嫡出长孙,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朕今日借此生辰之机,欲立雄英为皇太孙,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有礼部侍郎出列道:"皇上,皇长孙虽然聪慧过人,但年纪尚幼,是否该再观察几年。。。。。。"

"不然,"李善长站了出来,"汉文帝时,年仅八岁的刘启便被立为太子,后来是为汉景帝。更何况皇长孙天资如此出众,确立为太孙正当其时。"

"臣附议,"徐达也道,"皇长孙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适才陛下问及皇长孙殿下近日读书心得,皇长孙谈及齐桓公治国之道时,见解超群,远非寻常八岁孩童所能及,这是我等亲眼所见。有太子殿下教导,再得陛下亲自指点,日后必成一代明君。此乃社稷之福,江山之幸。臣等恭请陛下早日确立储嗣,以定国本。"

汤和也出列道:"皇长孙贵为太子嫡长子,又有如此才智,确立为储实在是最好不过。"

常茂躬身道:"皇长孙天资聪颖,学问见识皆非同寻常。臣也恭请陛下早日确立储嗣。"

李文忠捋须赞道:"太子正当盛年,皇长孙又是如此出类拔萃,今日确立太孙之位,正当其时,乃是社稷之福。"

周德兴也出列道:"正是。今日宴会上,从皇长孙的言谈举止,以及对治国之道的见解,我等都看在眼里。如此嫡长孙,立为太孙再合适不过。"

满殿文武纷纷附和。方才出言劝阻的那位大臣见状,也只得躬身道:"臣等附议。"

朱标看着众人的反应,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朱雄英则恭敬地站在父亲身边,小小年纪却已懂得此刻该如何表现。

朱元璋环视满堂文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既然诸位爱卿都赞同此事,那就这么定了。下月朔日朝会上,朕便正式宣布此事。"说着举起酒杯,"今日是雄英的生辰,诸位痛饮。来,满上!"

满堂顿时一片欢声笑语。众臣纷纷举杯,祝贺朱雄英生辰,也为大明又添一位优秀继承人干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