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风道:"不过这些防病之道对于寻常百姓而言确实太过困难了。眼下江南一带还好些,北方百姓连年灾荒,一家三口挤在简陋的茅草屋里,没有炕也没有床,只能打个地铺。"
"遇上天寒地冻,全家蜷缩在一处取暖。有些人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顿白米饭,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遑论其他。这样的环境,哪里谈得上什么防病。"
蓝斌道:"沐先生误会了,这些防病之道主要是为了防止疫病扩散。一旦发生疫病,这些措施自会由官府主导,百姓只需配合即可。"
"至于日常防病,我以为只需做到一件最重要的事-不饮生水,必须烧开后再饮用。这虽也有些困难,但总在百姓能力范围之内。"
沐风眼前一亮:"如此甚好!烧开水虽会增加些柴薪开支,但尚在百姓承受范围。只要讲明利害,相信会有不少百姓愿意照做。"
蓝斌点头道:"确实。若能将饮用开水之法推广开来,便能避免许多疾病。"
沐风沉吟道:"不过此事若要推行,凭你我之力远远不够,还需朝廷主导,你我只能尽些辅助之力。"
蓝斌应道:"沐先生说得不错。要在全国推广此事,确需朝廷出面。"
沐风捋须道:"陛下甫建大明,威望无两,若由朝廷宣传,必能事半功倍。"
蓝斌沉思片刻,忽道:"只是此中还有一个要紧问题-该如何向百姓阐明利害?若仅凭朝廷强制诏令,恐怕会适得其反。"
"蓝公子思虑周全,"沐风叹道,"只是此事确实难办。"
蓝斌摇头道:"百姓大多不识字,对他们讲述病从何来、如何传播,无异于对牛弹琴。可若不说明缘由,又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照做?"
"小侯爷不必太过忧虑,"沐风安慰道,"待陛下同意之后,可让官府先行试点,看看效果再作定夺。"
蓝斌恍然道:"我倒想到一计。百姓生病时最信医者之言,先生在济世堂行医多年,威望甚高。若由先生配合官府宣讲此理,一来百姓信服,二来若是能带动其他医馆效仿。如此齐心协力,想必成效更快。"
沐风闻言,神色郑重:"蓝公子提醒得是。我行医数十载,深知百姓疾苦。若能让他们少受病痛,也算尽了一份心力。明日我便在济世堂开始此事,一边治病,一边宣讲。至于官府那边,还需蓝公子费心。"
蓝斌道:"沐先生放心,改日我进宫便向陛下禀报此事。"
沐风轻抚胡须,若有所思:"小侯爷胸怀仁善,草民佩服。不过这些都是预防之道,若遇已经染病之人,该如何医治?又该如何对付已经侵入人体的病邪?"
蓝斌目光坚定,凝视着显微镜,缓缓道:"沐先生,这需要下大工夫。首先要全面研究各类微生物。"
"需广泛收罗不同病症患者的病体之物,像是血液、痰液、粪便,还有创口分泌物等。"
"通过显微镜对这些病体之物的仔细观察,确定是何种微生物引发了病症,详细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建立起病症与微生物的对应关系。"
"其次,要在治疗之法上下功夫,从浩如烟海的草药和各类物质中,反复筛选、试验,寻找能够抑制或杀灭这些致病微生物的成分。"
说到这里,蓝斌顿了顿,神色越发凝重:"沐先生医术精湛,又在济世堂见过无数病症。这条路虽然漫长,或许穷尽一生也未必能有所突破。"
"但若由先生来做这件事,凭借您这般深厚的医道根基,或许能在这未知的领域中有所发现。不知先生可愿为医道开此先河?"
沐风听罢,目光炯炯,重重地点头道:"蓝公子说得是。这条路虽然漫长艰难,但若能为医道探索出一丝新的可能,老夫也愿倾尽毕生之力投身此事。就算终此一生只能窥得一斑,也算是为后来者指明了一个方向!"
蓝斌道:"先生大义。在这方面,我可以给先生一些建议。那就是青霉素,此物可杀灭许多致病微生物。说句不夸张的话,若能研制并推广开来,可使百姓平均寿命延长至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