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红楼大文豪免费阅读 > 第133章 南方(第2页)

第133章 南方(第2页)

王朝周期论出来之后,开始传向南方。

但报纸很难到南方。

只有少数从北方南下的商人,游学士子,僧道之类,会把报纸带着南下。

王朝周期论到扬州,金陵,姑苏等地后也是引起轰动。

南方已经是经济和文教中心。

向来以此为傲。

但王朝周期论出现后,哪怕最傲气的南方士子,最多说贾芸狂妄,或是取了机巧,但无人敢不认贾芸的眼光高远。

等天时人口论一到,那就更是万籁俱寂了。

这样的文章,哪怕再自傲的南方士子也不敢说自已也能写的出来。

如果说王朝周期论还有争议,天时人口论就是打的整个南方士子抬不起头。

这种况态下,别说林如海也沉浸在天时人口论中,就算他有心召开文府,有心气来参加的士人和名士也怕是寥寥无几。

“需得释放生产力……”

“器材,人,劳作的目标。”

“换成淮扬一带,就是要释放盐农,改良盐业的生产办法,甚至改变生产的基础。”

“淮扬产盐,是大量盐农用大型锅灶,加上各种器具,配大量柴薪烧煮卤水,用苦功夫熬煮成盐。”

“这种办法,用人多,用物多,时间长,耗费柴薪多。”

“且盐农都被有窝本的大盐商控制,盐价,成本,都是大盐商说了算!”

“甚至,柴薪林地包括稻草都被盐商控制了,他们稍微一提柴薪价格,盐价就得上涨!”

“朝廷也知道盐商已经成了气候,但除了当今皇帝为皇子时,一气令盐商捐输四百万两,解决了当时的大规模水患赈灾,除此之外,盐商一年最多捐一二百万两,和他们的所得相比,所付出的真的是九牛一毛。”

“整个淮扬一年出产超过十亿斤盐,每斤盐平均在十五文钱左右,一百五十亿文钱,每年一千五百万的售盐所得,国家在淮扬的盐课才二百万两不到,举国盐课才二百三十万两银子,成本就是盐农,柴薪,器物损耗和运输,最多占三成。剩下的六七百万两,被几十家大盐商瓜分!”

“要控制盐政,提高盐课,非得废弃现在的办法,也就是贾芸所说的改变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

书房中,林如海越想越兴奋。

原本他还在犹豫之中。

盐政的变革关系重大!

现在淮扬盐课一年不到二百万,但已经是大周极为重要的稳定财源,万一有变,林如海负不起这个责任。

大周现在岁入三千八百万两银子,盐课二百三十多万看似不起眼,但大周每年的财政盈余也就几十万到百万两之间。

也就是说,去掉盐课,财政就是赤字。

事关重大,林如海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看到天时人口论和王朝周期论之后,他也是终于下定了决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