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主还在忙?”
“那我们来的孟浪了。”
虽是好友,分寸还是要有的。
张煊和石良抵达时,冯致信出来迎接,并且告知二人,贾芸还在书房忙碌。
见二人要告辞,冯致信笑道:“不妨事的,东主是要把神雕的最后几回给写出来,也快完活了,两位先生直接进去就可。”
“也好。”
两人都露出喜色。
神雕此书,吸引力还在射雕之上。
杨过的个人魅力,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比郭靖更具戏剧性。
所以这本书给贾芸赢得了更深广的名声。
现在不仅是北方流传此书,很多南下的人也会陆续带走成书和报纸。
据说在金陵,姑苏,松江,嘉兴,杭州一带,也是流传甚广了。
估计在年底之内,会流传到福建,两广,云贵。
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来说,这已经相当快了。
对京城人来说,以前是以天子脚下,天下第一城为自豪。
现在还得加一个能第一时间看到神雕一书的连载。
说起来也是颇为骄傲自得。
此书的影响力也是远大于射雕,当然,射雕的影响力还在持续发酵之中。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八个字也是流传极广。
甚至也可以说,隆正帝对贾芸写话本小说有几分宽纵,主要也是因为这一点。
贾芸的两本小说都是讲侠义,讲民族大义,讲抗击女真和蒙古。
正符合大周的现状。
从大周反清立国开始,便是一直与鞑虏交战。
百年之下,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仗。
北虏蒙古,东虏女真,还有套寇,西羌。
四面俱敌。
但大周一直咬牙硬撑着。
其间不知道有多少热血男儿,战死疆场。
郭靖的死守襄阳令无数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到边关从军,为国效力。
光是这一部书,大周军队的形象就被拉上去不少。
主动从军的人数明显增加。
这些事,当然免不得被中车府和绣衣卫侦察知道,并且上报给隆正帝。
也正因如此,贾芸在很多事上更顺风顺水。
皇帝乃至朝廷社稷都需要这样的话本书家,对朝廷和大周军方都有不小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