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的 > 第169章(第1页)

第169章(第1页)

到时候,兄与云长翼德倒是可以先在边境上佯攻一下张举本部、调动敌军,吸引注意制造混乱,也算是一拉一打,配合我的劝诱威慑一下。但是,一定不要攻击丘力居部。”

李素非常懂行,这种分化敌人的场合,敲山震虎是必须的。就好比三大战役当中你要谋求北平和平投诚,那么津门就得以雷霆手段攻下,显示“不是我们打不了,而是不想打”。

临门一脚,更要以战促和。

刘备觉得非常有道理,彻底满口答应:“好,我就选三十骑最精锐的乌桓骑射手,伪装斥候随伯雅同行,伯雅即将到达之前,我与云长翼德率部往北迂回,先劫营也好、野战也好,狠狠胜张举本部一阵。”

“多谢兄周全安排。”

……

五天之后,刘备和关羽张飞已经带着两千骑兵、以及其他一些接应部队,从蓟县行军移动到了渔阳郡与右北平郡边界前线。

刘备所部步兵,从无终县沿着庚水往东进攻,轻松攻下了一座几乎已经被叛军弃守的小县城徐无(后世的遵化)。

叛军之所以弃守,也是因为没粮食了,不想再负担这座小县里还苟活的几千百姓——叛军走之前,把城中百姓能找到的所有食物统统抢光了才撤退,只留下一点吃的都没有的百姓自生自灭。

所以刘备的进军,与其说是攻城收复,还不如说是又主动承担了救济四千多饥民的道义。

刘备是个仁慈之人,看到百姓一个个饿得快死了,只好分出军粮来救济。幸好徐无县与无终县都是沿着庚水的,运粮还算便利。而朝廷控制的无终县还有大量驻军屯粮,运过来路上也没什么损耗。

让饥民们吃上一顿掺杂着麦麸的麦粥后,城中百姓的代表才告诉刘备:张举的叛军抢光粮食撤走时,城里还有七千女人和老幼,如今只剩四千人,有三千人在刘备赶到之前已经饿死了。

刘备听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唯有喟然长叹。

修整了一日后,刘备自己带着三千步兵在徐无县驻扎、把这座新的前线桥头堡稳固住。

然后让关羽张飞带着两千骑兵继续东进、作试探性进攻,能偷袭斩获就尽量偷袭斩获,但如果遇到张举的大部队,就立刻撤回徐无。

刘备的人马抵达徐无的同时,在蓟县做好了全部准备工作的李素,也带着一伙精锐随从出发了。

除了他本人之外,跟随的有赵云、典韦、周泰,外加一个当初从公孙瓒那儿受命突围出来的猛将文则——文则如今已经在刘虞帐下直属效力,李素之所以带他,也不是看中他武艺,而是因为文则熟悉这一代的地形。

五个月前,文则就是带着十二骑勇士,从管子城的重重包围中突围杀出来的,如何才能杀回去,还有谁比他更懂地形吗?

最后,还有刘备一贯的亲兵队长刘顿,如今原本已经升到曲军侯了,但也依然干回老本行,挑了三十个骑射武艺最强的乌桓兵。

大伙儿的兵器马匹,刘备也是都挑最好的,还配了一人双马。

如此一行1个文官5个武官30骑兵,共计36骑,人数居然恰巧跟当初班超出使西域、袭杀匈奴使团逼降鄯善王时的人数相等。

“看来这个数字挺吉利的,班超靠36骑就慑服一个西域大国归汉,看来我今天也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把了,不知道我这个事迹将来历史书上会给我怎么样一个成语呢。”

启程之后,李素看着自己麾下的人马,很想发明几句脍炙人口的成语,供后世学生背诵典故。

要不,不入龙潭,焉得龙卵?

好像俗了点,后人一听哥就是在模仿班超,不行不行。

想了很久也没想到合适的,李素只好暂时作罢。

36骑保持体力,缓缓而行,三天后进入了右北平境内。

在徐无县好好睡了一夜养足精神,次日黎明再启程,才算是进入了全速狂奔的状态。

一天之内他们就从徐无过令支、直奔卢龙的孤竹城。

那里,就有丘力居的乌桓大营。

第093章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农历十一月下旬的辽西,已然非常寒冷。

李素一行,依然坚定地在辽西平原上疾驰猛进,躲过一伙伙敌军斥候。抑或是在有暴露风险、而敌军人数又较少时,就雷霆下手、火速全歼以灭口!

今天白天一天,已经杀了三批次、累计五十骑的张举军斥候了!刘备帐下箭法最好的三十名神射手一起下手,效率非常高,一旦近距离发难,就没有活口能逃离射程。

随着如今入夜,才总算没有再遇到敌军的窥探侦查。

李素也算走南闯北了大半年,骑术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单论对马匹的驾驭,已经不逊于普通的汉人骑兵。无非是不会剑法枪法,也无法马背上射箭罢了。

不过,身披铠甲一天连续奔驰七八个时辰,这种辛苦依然是他此前从未经历过的。

他们这一行人的装备,刘备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李素和武将们穿的都是防护效果卓异的明光铠,但跟普通明光铠又略有不同——甲胄的颜色,是暗沉的黑铁,连护心镜都没有反光,非常低调。

士兵们也有一半人穿着了黑铁的鱼鳞玄甲,还有一半人则是皮甲中最高档的犀兕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